无声的北方

读书评论:
  • 渤海隆之
    12-23
    人贵在有真才实学,有高远的志向,有锲而不舍的坚韧。(购价42元,2024.1.6收藏)
  • 朱颐钊
    03-28
    绪论部分梳理清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对诸家的批判可谓激烈,不过也不无可观之处。正文部分谈夏峰其人其学及其流衍,则相对有些平庸。要之,理学在北方(主要是北直隶)自明中叶开始,与南直、江、西流行的学问(从王学到清中叶的考据学)一直欲有分庭抗礼之势,然而因为始终不脱旧有之藩篱,也终在乾嘉之末归于寂寂。
  • 忙莽鸡
    07-24
    只看了绪论,写得挺犀利,但有些地方有点过了,甚至因果倒置
  • 狐狸居士
    03-03
    1 作者很聪明,这种聪明是指擅长现代学生生产环境下的能力,具体体现在注释与参考用书上。2 思想史研究很容易玄虚,偏好宏大叙事,评点他人研究的火候有些点有失公允。有其老师的特征。3 破大于立,评点他人容易,自己下场亲身肉搏恐怕也不会尽善尽美。4 研究对象重要性是否被夸大?考证学是清代重要的学术思潮,北学能否对应为北方学术?恐怕也只是涓流而非大河。
  • 木落
    12-25
    作者立论的基点,就在于余论开头所谓“一切历史皆是总体的历史”,因此导出了作者批判章太炎开其端的江南中心主义、考据中心主义,以此凸显清代北学中的理学传统。那么问题来了,所谓宋明理学,如果按照总体历史观来看,其实也是不足的,毕竟宋明时期还有很多非理学儒者,那么又如何以此出发,用理学的地位来争取清代理学的历史地位。在这一点上,作者是乞题和自相矛盾的。再举个例子,清代新疆学者把研究作“囊”融入思想体系之中,我们是否也需要重视之,专门研究,否则就无法对于清学有完整的准确的把握?由此看来,作者野心勃勃对于五大范式的批判,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虽然启发亦有之!ps对于人物思想的论述,多借鉴前人论述。
  • 席缪
    05-26
    作者希望勾勒一个不为人知的线索,但这条线索相较于时代文化中并不主流的考据学,已经是细流,而其所处,则更是微末。以此微末能否走向整体,或是与整体相衡高低,则更是可疑。另外,关于考据学与科举学的关系认识,受李伯重影响走向了完全的错误的。忽视了明代北方学术,明代四位大儒入祀,就有一位是北方的,而且关学又兴,河南又有曹月川,怎么能说以孙奇逢为北方学术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