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探源
读书评论:
-
七百之一06-28结语的方法讨论很厉害,回答了我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
西野鱼竿07-23读前始终不明觉厉,读时连呼苗神牛逼,读后唯有双膝跪地....
-
咸南海東10-25回想自己几年的研究生生涯,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史源学的方法,当时扒《明史纪事本末》的《平杨应龙》扒了好久,感觉像在破案,超级刺激。但读到《辽史》探源之后,才发觉史源学竟有如此深邃的内容与复杂的方法。我对辽金元知之甚少,所以并不是把每一篇都仔细看过,一、二、九章对外行人相对友好。结语的方法论意义尤其重要,简要来说,史源学要挖掘文本的制度环境、资料来源、编纂过程、文本面貌、承载信息,并且要先从对文本本身的研究开始,再去批判文本背后的创作意图、权力话语、历史图景等方面,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
-
栗子有毒05-03想了一些题外的东西。《辽史》这么做有必要,其他的有没有必要这么做?《明史》有必要吗?感觉没有太大必要。之前总觉得解构后还剩下啥,还能不能拼接起来,也是傻,啥都不剩又能如何,游牧人没有那套修史体例还不是照样过。
-
松亭君07-22厉害!可惜自己对宋辽金史知之甚少,更多的是看作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书的理论可资史学史专业学者借鉴,史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每一卷每一段的认真抠!不知道修订本明史有没有类似的附带研究成果,期待中。
-
DRYJIAYOU07-18西辽部分给自己的启发最大,伊斯兰史学传统与中国传统史学之间在元代的互动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
鸟枪换炮08-31知道“正史”中的《辽史》是出了名的不靠谱,这本书是把它为什么不靠谱和有多不靠谱的问题差不多给掰扯清楚了。最好笑的是立表的动机是凑篇幅这件事。往小了说是应付领导好大喜功的要求自古皆有,往大了的思考是给契丹这个草原帝国硬套上中原王朝的史书体例是否合适。发现作者竟然是89年的,真是佩服。
-
燕南越西10-29钩沉发覆,直指本源,牛!但在音韵上似乎有点粗疏,苗先生认为“范密”即是潘美,指出潘、范两字分属滂、並母,中古可以通转。但麦耘先生指出中古后期唇齿音已成为独立音位,即奉母已经从並母中独立,范已为奉母字,两字发音部位和清浊皆不相同,且两字的韵部和开合等呼都有差距,不知为何能够通转?密字与美字虽然声母等呼开合都相同,但韵部差距甚大,一个是质部字,一个是旨部字。
-
大中祥符九年08-19久仰大名,此書對我瞭解學術有非凡意義,甚至五月中T大哲學系好友生日,我亦贈此書,然未曾通讀的。1216改:删去一些无谓的议论,日后有空重读再评。
-
金智媛03-15在史源学基础上进行史料批判和文本研究 探讨了元修《辽史》的史源 精通辽宋金元等四朝史料 揭示了元修辽宋金三史时 史料共享 互通有无 强调对辽史研究做“减法” 走出“元人的辽史观” 力图回到历史现场等 附录的几篇文章也很好……
-
雪代剑心06-04正如聂溦萌在对谈中所提及魏晋南北朝文献的特殊性,苗在《辽史》探源中所获心得之“射程”能否如其所自信的放之历代皆准,仍值得质疑。史料批判也好,史源学也罢仅是进入文本的自觉性方法,诚如党宝海所言问题意识仍是第一位。本书的价值个人认为,就在于如何掌握这种处理方法,并在过程中加深问题意识。
-
林 皋08-08答辯當天上午聽的書評直播,搞得意志大為受挫,講論文時拿著手裏的垃圾,啥都不想說,胡扯了幾句就結束了。還是好好給人當裱糊匠吧
-
霜闕〆06-10《西辽事迹》一章最佳。一部书哪能说尽十年之功,但却不失为十年间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
鳳閣舍人10-1689年的,除了嫉妒,还能说些什么呢
-
田登作郡07-07感觉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辽史研究大有可为,甚至大多数对于辽代的既有认识都需要“再审视”;另一方面又感觉没法再研究了,苗神已经把减法做完了,做加法的工作又已经有很多积累,难以下手了。
-
中世与近世之间06-25神作!这些年我个人一直关注历史文本的生成与叙事问题,本书可以作为思考这一路径的最佳范本,那种不经过史料文本分析与批判径采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可以终结了。《辽史》以简陋为名,但实际上根源于契丹王朝历史撰述的特质,契汉双轨制下,汉式修史制度存在结构性的问题,这给后世修史和研究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总体看《辽史》记述极为混乱杂糅,来源不一,因而对其定位应为元人辽史观的结果,作者指出元修《辽史》可能存在概念性、方向性的误导,将一时一地记载拔高为有辽一代通志,将原本复杂多元的图景归并为一元性历史叙述,造成辽朝制度与中原制度关联的假象四大普遍性问题,这岂止是说《辽史》,简直是对既往研究(不限于辽史)的根本性批判,可谓误中元人辽史观陷阱的结果。作者提出的正史去魅过程与史料文本取向等具有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