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斗
读书评论:
-
小波福娃08-17好看!非虚构写出了小说的感觉,又比一般的美国华人移民史细腻,很多细节勾连起相关书籍影视放一起来读会格外有趣味。一些地方要素过多,读的时候脑内弹幕横飞火花四溅hhh
-
今天也要开心鸭01-15阅读过程中一直在脑补香港回归后的黑帮片,两帮火拼,除了警察势力之外背后还有更大的势力在虎视眈眈……那味太熟悉了,还嫁接了近代的暗杀、情报战……不过内容本身还是过分纠结于细枝末节,在很多表面的细节上翻来覆去,却没办法再进一步,这或许跟作者主要资料来源为新闻报道有关。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反而是华人帮派斗争背后映射的在美华人的权力与生存之争,但这些都要去别的著作那了解了。
-
赖怀普12-20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很难想象异地华人们曾经掀起过一场腥风血雨。
-
NoOneKnows01-08每个民族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几乎一定会以非常类似的一种生活方式保持平衡,无论他们在家乡还是异乡。 华人在美国生存斗争的过程,与华人在英占时期的香港,也有众多相似之处。总而言之,生存不易,尤其在别人的屋檐下。
-
流言01-07史料展示过多,缺少串接起来的核,吸引力有所下降,阅读快感差。华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抱团行为吗?异类?都感觉不出来。另外没有内幕,很多信息都比较表面,刘关张赵四姓堂感觉应该有很多故事呀,还有清末那么多帮派就没有一点流到美国吗。堂口算是复杂环境下另一种形式的宗族甚至村落吧,后面的堂斗还是比较精彩。社会体系混乱和个体的低阶级导致堂斗,环境改善后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真的斗争的。而其实所有的堂口黑帮发展结束都大同小异,不如老港片里美剧里的黑帮斗争啊。
-
LieN01-08长期的堂斗使得联邦政府无法再坐视不管,在傲慢与偏见的催化下,无理的抓捕与驱逐在唐人街不断上演。多数无辜者被少数者的暴行所牵连,堂斗成为公然排华的重要导火索,但不可忽略的是,潜藏着的更大的恶意,是权力者与西方主流价值文化对华人群体根深蒂固的歧视。
-
世界和平9412-05很体现非虚构魅力的一本书,看插图发现堂口门生们各个西装革履倒是很意料之外
-
Fenng11-16不为人知的一段华人历史。
-
韧勉12-07本书是大陆地区少见引进,讲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华人黑帮传奇的介绍性著作,去年此时阅读台湾学者陈静瑜的《八磅熨斗》让我对华人洗衣工传奇产生兴趣,本书指出最初美国东海岸的华人产业多是洗衣工出身。全书讲述了第一个华人官员李希龄创建的安良堂与“素鸭”创建的协胜堂,以及四姓堂等华人黑帮四次大规模斗争——“堂斗”的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纽约华人世界的血雨腥风,直至1925年两堂签订和平协议。后来,安良堂的堂主司徒美堂支持孙中山和抗日战争,40年代将安良堂的分支致公堂改造成为政党,最终加入了新中国爱国统一战线。李希龄的次子李锦纶成为民国政府20年代的驻美大使、30年代初期的代理外交部长,成就一段外交传奇。
-
扭腰客02-01大批华人偷渡去美国谋生,实质是晚清以来人口大爆炸资源分配不均,只能出海追逐新大陆红利。而语言文化不同,权力渠道不足,华人只能从事建筑、开矿、餐饮甚至黑帮等低端产业。堂斗的本质,是早期海外华人群体的内卷。
-
神威11-25休憩184th,太阳底下无新事,底层打拼者难融入当地统治秩序遂自行抱团,由互助组织嬗变为捞偏门依赖黄赌毒的暴力社团,初期起家时高度依附于商人财力甚至如其附庸而后期独立,以金钱腐蚀拉拢警察从而拥有白道保护伞,这一切都与几十年后吕乐跑路前的香港黑道如出一辙。而不同之处在于,或许是受欧美熏染太甚,唐人街黑帮直接跳过古惑仔挥刀互斫阶段,直接进入黑手党火器互拼出手要命时期。全书极度令人意外的没有出现一次“洪门”字眼,司徒美堂和致公堂两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也只出现寥寥几次,其中定有蹊跷。另外,此书最动人一处在于黑帮大佬素鸭收养的白人小女孩因为他自己的黄种人身份而被强行带离,这个出入监狱如寻常,挨刀挨枪不眨眼的恶汉扑倒在被带走的小女孩的床上,痛哭起来
-
人间草木记01-15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题材,但作者写的太平了,从译出来的文字看,这就像是一个外国帮派的故事,没有特点,刻画的也不是很立体,可能是装帧太吸引我,期待过高。
-
汗青堂11-10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美东部、中西部华人堂口间四次大规模堂斗、时断时续的对峙、数不胜数的摩擦、大大小小的死伤,连同企望和平的谈判以及由此缔结和约的故事,也是关于由文化差异,由误解、无知、偏见引发冲突的故事。
-
鸣蜩凌午11-17东南沿海本身的宗族观念加上美国社会的排斥使得在美华人形成了大半独立于社会法治之外的自我管理体制。华人好面子,讲排场的特点,同时依靠于对当地政治势力的捆绑谋求自身的利益到如今的社会中其实还在有所展现。只是无论冲突多么剧烈,当抗日战争这种国难发生时,潜在的民族意识还是会激发出来让大家同仇敌忾。
-
鼠12-16之前我并不真正明白波兰斯基那部电影的标题为啥叫《唐人街》,对唐人街历史一无所知。唐人街火拼,只在巴斯特·基顿的电影中见过,鸦片馆则是在《美国往事》里。实际上唐人街的声名狼藉不能全部推脱给华人,司法腐败、排华法案和报纸渲染也是重要原因。江湖义气的“义”许多时候跟义肢的“义”同义,本质上是种抱团行为。所以黑帮从来和政治脱不了干系。
-
陆钓雪de飘飘11-151878-1934。华人移民美国的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乱和谋求生计。如果说华人在美国曾经受到过欢迎,那也是短暂的。1875《佩吉法案》、1882《排华法案》、1888和1902《斯科特法案》、1892《基瑞法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各堂口为了争夺赌场、鸦片馆、妓院的控制权而相互厮杀,时间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程度愈演愈烈,死伤者越来越多。20世纪30年代之后堂斗渐渐平息、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日本侵华。20世纪30年代的人口普查记录显示,在纽约的八千四百名华人当中,只有少数人住在唐人街,大多数人居住在其他地方,这还不包括居住在纽约州北部城镇或河对岸新泽西州的华人。即使在市区,华人也分居各处。
-
ラスカル11-1311/13 总体来说写得不错,介于一种纪实文学和历史叙事之中,所以也能理解最后编书号放在了I区了。如果身处于华南地区,就会知道地方分类械斗和秘密会社是一个寻常的东西,在宗族社会下出现利益解纷自然就会选择这种「传统」和「野蛮」的方式解决问题,也许现在福建的哪两个村正在打架呢。随着十九世纪华南人出洋务工,将地方宗族组织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将械斗与秘密会社带去了移居地,所以在纽约唐人街发生这一切并不会感到奇怪,而是另一种乡族社会的体现。纽约华人街的械斗比我想象中的高级,毕竟福建这边锅碗瓢盆都能做武器,一场场暗杀行动完全可以拍成谍战片来看。作者选择的史料非常有趣,报刊资料的时效性和细致性使其史料价值极高,用起来也方便。看过这本再看张纯如的美国华人史就更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