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军(译文经典)

读书评论:
  • 拾珠象罔
    01-22
    语有未尽时,很诗意,又很残酷
  • 吱吱吱。
    11-24
    崇高的革命,卑下的革命。怪不得巴别尔会被枪毙。
  • 不停
    10-21
    足够克制,也足够直接坦率,不加渲染也不加掩饰地描绘了军旅生活,用简练又精彩的语言记录了士兵军官的种种言行。在巴别尔笔下,这些战士不再是英雄,更多展现了普通人的一面,甚至能看到他们的残忍、野蛮与粗俗。而每篇基本都有极为优美的环境描写,使得整个故事蒙上一层难以言明的带着忧伤的美感。但我对这本集子并没有很喜欢,很多篇读来像是掐头去尾的速写。当然其中还是有很多篇十分出彩,像《激流强渡兹布鲁齐》、《多尔古绍夫之死》、《二旅旅长》、《一匹战马的故事》、《孔金》《别列斯捷奇科镇》、《盐》、《我的第一只鹅》、《骑兵连长特鲁诺夫》、《叛变》、《歌谣》、《汗血马》、《吻》、《格里舒科》、《俘虏本是九个》读完就像匕首划过,给人一种冷峻的疼痛。最后一篇最后一句“我为自己不得不追荐这么多亡灵而感到恐惧”让人心里一震。
  • 潜水钟 不侧漏
    12-27
    张冰和戴骢的译本都有问题;张冰译本细嚼慢咽时文字更加优美,但快速阅读时便因诘屈聱牙而看不懂内容。戴骢译本犯了和草婴一样的毛病,为了流畅易读而将译文过于本土化,丧失了俄国文学的味道。
  • 萧萧肃肃
    01-23
    谢谢巴别尔先生贡献的《骑兵军》,是成人血肉向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整个短篇小说集就是围绕哥萨克和波兰战争的实况记录的。哥萨克的故事,被占领的波兰人民的故事,剥削和被剥削的故事。战争中求生的故事。谁不说这本小说比史书更真实呢?
  • 发光的黑马甲
    02-03
    所读为19年10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第一版袁琳译。
  • DonnieDarko
    03-06
    在21世纪,俄乌战争背景下读这本书感觉又有些复杂。但真的太好了,巴别尔的描写和比喻都会让人觉得冷酷真实还有悚然。没有那些个大国崛起的宏观叙事,战争之中普通人的生活才会使你感慨政治家都在做些什么狗屎。篇幅都非常短,但刻画绝不流于表面(这是真的厉害),而且不同的POV前后对应着看有些地方也挺唏嘘的。以及最后一篇的结尾真的太棒了,无法描述的震撼,战争的本质以隐喻浓缩在那个画面里。(另外,毛子文学在气质上有一种奇妙的共通性,今年我可一定要读一本陀)
  • 虾球
    03-23
    没注意,买错同名书了,内容不喜欢,拖了好几天才看完。
  • Thetis
    04-02
    俄味儿的王尔德,比蒲宁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无端对比有没有才华还得看短篇水准我觉得这个翻译比戴骢的好诶……感觉国内俄语翻译最大的挑战是:不要翻成中学课文orz(居然连八分都没上,那我多打一星以资平衡)
  • 路拾柒
    03-30
    革命的象征,战争的本质,以及他们之下的面貌。会觉得这本书好,但不明就里的就是阅读感奇差,分解感特别强,还有就是要命的人名啊,要了命了,简直马尔克斯。
  • IMFINE烦烦
    03-25
    每一本俄罗斯文学都在挑战我的阅读惯性 不断地拉扯注意力 像是一把照妖镜将我的焦虑愚蠢展露殆尽
  • 阿米多特.
    04-07
    我對這本書的無感充其量來自其戰爭文學的本質,但翻譯我是真的挑不出毛病:這也叫糟糕嗎?那戴老師的翻譯豈不是垃圾了?
  • 如果种子不死
    03-19
    巴别尔的文字实在给我一种古典美,充满暴力与死亡的散文诗。柳托夫深深居于漩涡之中,又像个旁观者般将眼神隐藏在镜片之后,始终与混乱格格不入,形同陌路。终于读到大名鼎鼎的《盐》,巴尔马邵夫们一边对人生信条笃信无疑,一边犯下最令人发指的罪孽:“我从车厢板壁上摘下我忠诚的步枪,从劳动者和共和国的土地上,抹掉了这个耻辱”。在极端的暴乱下,能思考的造物早就陷入自我的矛盾中:“人既可以是高贵的又可以是卑下的,既可以是日常的又可以是英雄的,既可以是残酷的也可以是善良的,既可以促生也可以杀生。”特鲁诺夫上午可以随性杀人,下午可以抱起机关枪扫射敌机,“他的坟墓坐落在花坛里,恰好是在市中心所在地”。死神,你从不怜悯。
  • 木手
    09-26
    充满天赋的诗歌语言,浪费在了支离破碎的愤怒和悲苦之中。
  • 哆啦大胖
    08-19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骑兵军》曾在苏联高层军界和文艺界引起剧烈的争论,因为小说内容涉及一段复杂而敏感的历史——苏波战争。巴别尔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用客观的叙述还原了战争残酷的面貌。本书体裁极为特殊,由38篇长短不一的故事组成,相互之间没有连贯的情节,看似松散,实际上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作者通过文本间的不断穿插和独特的写景手法,使故事具有了巨大的感染力,提升了苏维埃早期俄罗斯文学的质量。本书以战地记者柳托夫为核心展开叙述,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他的内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指向了《骑兵军》的深层内涵:革命、战争的意义以及身处其中的人的抉择。作者抛开了简单的善恶二元划分,秉持着旁观者的冷静,用逼真而酷烈的描写质疑违逆人性的行为。
  • oleg
    10-16
    巴别尔那种沉浸在人间苦难里而不自失的读书人的狷介气,又实在是太好了。想起来曾经在忧郁时候走过的夜路,人影是假的,树也是假的,远方的家也是隐隐绰绰夜雾茫茫;只有一片蓝色的宁静里白惨惨的月亮,不留一丝情面,高高地照下来。
  • 感怍
    09-13
    叙事有时成了衬托巴别尔之比喻的物块,我们本是在陈述的幽暗的壤质中前行,突然遇到了他神笔画出的太阳、月亮及土地,触摸到了它的颜色,及气味。毫无征兆地,自然出现了,这是他为了拉大景别所做的一贯的努力——不,不是拉大,而是骤然切换。为了描述它们,他不得不切换景别。拉大景别是为了昭示:人,依然包裹在这生辉的物之中;而切换景别却意味着:在混沌中,人撞上了它们。本质上,他不在乎叙事的渐进,而更在乎比喻——虽不想这样判断,但不得不得出此结论:有时巴别尔使比喻成为对文段的强硬填塞。他的比喻那么奇峻、鲜亮,但最触动我的反而是这句话——“她的手脚干干净净,胸脯也干干净净的。”
  • zhujunyuan
    03-06
    书是好书,翻译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