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芳心小姐
读书评论:
-
we are03-07这是共读团2020年第九部共读作品,中英文双语,英文部分未读。我们被推上舞台与这个世界与我们的内心角力,再以和解或其他方式(譬如死亡)落幕。
-
鹿酱05-24是社会意志的消沉还是人性本来阴暗扭曲的表达?几十年前的描述,却越来越像人类越来越发展的社会,不同的是困境,相同的是都有一大批需要救赎的灵魂。赞一下这种叙事手法,信件穿插,穿进别人的诉说,有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感觉。
-
你大立12-19美式空虚,美式“瞧不起欧洲人有文化”自信。
-
*******07-03感觉这个新译更好。内容太悲叻,在鸩与渴之间,无所谓选择。
-
IMpotence06-01“过了一段时间,寂寞芳心小姐求他们回去帮那只羊做个了断。他们不愿意。于是他自己回去,并在一片树丛下找到它。他用石头敲碎它的脑袋,将尸体留给祭坛布满鲜血的花朵上的那群苍蝇。”寂寞芳心小姐梦中的羊即是一种隐喻——他读信里苦难的人和他自己。他是一个堕落的美国亚当,一个潜在的惠特曼,宣布宇宙之爱但骨子里冰冷。他空洞符号般的耶稣基督是一种消耗——被宗教的歇斯底里所消耗,被一种由对上帝的乡愁,一种对基督的渴望散发出来的绝望所消耗——我感受不到一种怜悯和仁慈,更多是通过他者苦难彰显出自己的虔诚和自恋化的崇拜。这种崇拜即是他所谓稳定的磐石,——暗喜的坚稳或是神迹的降临——然而事实上,他自己只剩下一颗了——他的胆结石。
-
sasakid05-27不知所云。(把中文部分看完了,英文版看了个开头。)
-
爱与污秽凄苦12-29寂寞芳心小姐躲在写满痛苦的信件后面,一个忠诚的垃圾桶,一个美国二十世纪的牧师。“寂寞芳心哦,好心的寂寞芳心小姐,请接受我的恳求,让您的心成为我的避难所,保护我远离仇敌。”耶稣无法拯救他,更无法拯救那些渴望被他拯救的人,这烈酒刺痛了他冻裂的嘴唇。多么忧郁,多么孤独,多么寂寞。
-
Ubik02-012019年029本:A great city,A great solitude.(城市越大孤寂越深),词源不是在美国纽约这样的城市,而是从希腊城邦时代传下来的,在30年代的纽约,一战后失望又萧条的时代,还有什么比充当几千万穷人祷告时的牧师更让人不堪其重。MISS LONELY HEART:PLEASE,HELP ME!很抱歉,我们大多时候连自己都帮助不了。或者建议你去死一死?韦斯特刻画出的文艺颓废缺心少肝丧心病狂不知好歹文艺青年,过了近百年,依旧那副德行。特别是主动逃避幸福,追逐危险,自我放纵,最后在拥抱神迹得到救赎之后,莫名GO DIE。
-
赵说说10-30各人有各人的痛苦,但其实痛苦都差不多,旁人看着只觉得腻烦得慌
-
北琦玉BLUES03-213.5。一个没有活明白的人为了生计却被迫要承担他人的沉重与悲哀。无法麻木不仁就只能持续内耗。上帝如果仁慈,为何要降下如此多的苦难。
-
心里的小雨02-17“他并不是故意撒谎,只是在说她想听的话”。上一部电影里的感想在下一本书里读到,感觉真是奇怪…适合在半睡半醒,挣扎,以及喝得半醉时阅读。
-
sky liu03-16译者总拿《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这本小说比较,其实不像。二者虽然都是美国梦摔碎的镜片,但《盖茨比》正如菲茨杰拉德所有的小说,依旧婉转如水晶。《寂寞》则像蒙克的《呐喊》,绝望的嘲笑使世界变了形。《寂寞》的消极性来源于现实的伪崇高,布鲁姆评之说“审美则被斥为另一种讨厌的逃避,与毒品、酒精和自杀无异”。Miss Lonelyhearts是一个空心的耶稣,怀有对上帝的乡愁却缺乏内心的温情。Lonelyhearts自言为一个闪亮而无用的空瓶子,缓缓地装满温吞吞的脏水。在最后一章,神性终于降临,这个现代的耶稣却要在满怀仁爱地拥抱他的子民之时,死于一个窝囊瘸子的枪下。神与英雄的平庸演绎,又有几分《尤利西斯》的味道。最后一问,那个时代狂欢似的嘶吼呐喊,到今时今日还留存几分呢?声音到去哪了?
-
澤夏04-16篇目不长,美国大萧条时期的苦闷人生,专栏作者面对来信该是空洞解读还是做出一点什么,作者用了很多讽刺和黑色幽默以及戏仿,导致整本书看起来有点费力,有谈到宗教问题,人物刻画不够深刻,大概会让我想起读格林《恋情的终结》那本书一样,没什么读的必要。贴一段布鲁姆的评价:整部小说弥漫着一种绝望的音调,一种野蛮性,在强烈的时候近乎歇斯底里。这种风格适合寂寞芳心小姐的本性和困境;他是一个堕落的美国亚当,一个潜在的惠特曼,宣布宇宙之爱但骨子里冰冷。
-
陈斯文07-12现在出版商是越来越不要脸了,字不大行稀,英文原文占大半本,好你说不是装逼,附了咱就看吧:第二页,“less than a quarter of an hour”——“不到二十五分钟”???没错,小问题,但一上来就犯迷糊那我凭什么相信你这个拿来的台版翻译,编辑又在吃什么屎。
-
Odding06-13前段完成的封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