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牲与成神

读书评论:
  • 鸿渐
    12-23
    人类学、戏剧与精神分析绞在一起,还带点法学的意思,挺有意思,但对每个点的分析都有点浅尝辄止,对悲剧和弗洛伊德算深入同时也有意“误读”。对暴力的讨论让人想起本雅明的“暴力批判”的著名论点“暴力的历史化与反历史化”,及“神话式的暴力”,但是这种暴力观念能否转化为理解“当下”的理论资源呢?我以为是不甚可行的。作者一直在讨论某种有意识的集体暴力机制,与作为这种集体暴力机制的“反转?”的神圣机制,同时意识到“法律”与暴力的暧昧关系,但没有提出更深入的解释。和阿甘本的homo sacer一样,隔靴搔痒的感触到底是挥之不去。另外,由于选取的理论素材的缘故,语言表达相对晦涩,虽然不影响表意,但读起来会加深上述的感受。
  • 野草莓
    02-25
    读研的时候,《暴力与神圣》还没翻译成中文。为了做吉拉尔的报告,自己翻译了这本书,翻得乱七八糟,很多名词概念都理解不了,同时还把《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和《欲望几何学》全看了一遍。“浪漫”是真好看,“暴力”是真难啃。
  • 等待野蛮人
    02-18
    文明的发展是一段对欲望的规训,这种欲望主要以暴力/性的形式运作。在作者的视野下,初民社会的重要问题就是处理集体欲望,集体潜意识中的秩序破坏力。祭祀是法庭的前身,祭祀的运作逻辑,与法律的逻辑很有不同,在那些人类学记录中,献祭人牲总是象征对实在的交换变形释放,我疑惑的是暴力何以存在?
  • ailee
    03-17
    太牛了,可以和阿甘本同读
  • 赛博朱雀昏睡中
    06-13
    实证不多,且绝大多数文本局限在两希神话(因而怀疑代表性有限),因此兴味索然,还是翻完了。并且,翻译非常直译,语序几乎没有调整,这些问题也提升了阅读难度。就内容而言,提出的几个关键性概念很有意思:从神话与仪式中解析出暴力、复仇、替罪牺牲、宗教对暴力的摹仿、偶然性与神性的关系等概念,视角精彩且分析具有说服力。不是宗教在逃避具有威胁性地知识,恰恰是我们在逃避暴力。现代司法制度看似夺取了复仇权而阻止了暴力的蔓延,实则宣告了复仇对所有人的支配性权力。还有在看这本书时我觉得暴力和暴力的蔓延离我很远,在快读完的前夕刷了几天社会新闻,才惊觉我们有必要重返初民时代,毕竟人们将暴力归咎经济,那更应看看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先民如何看待和避免暴力。
  • Suetonius
    11-01
    祭祀是一个在冲突发生之后,将事件神秘化的过程——敉平冲突而又避开任何诉诸公义的判定,借由超越意义的神圣性确立在场者的一致性。甚至公义也是神圣在彻底确立之后它又隐匿自身的产物。这里有一种根本意义上的犬儒
  • 陈美芳˙Ꙫ˙
    10-25
    基拉尔回到弗洛伊德最初的摹仿论,结合人类学对初民社会的研究和他本人熟悉的希腊古典,他找出的共性是祭牲借助替罪羊的机制,疏导和宣泄族群内部因为模仿攀比而积累的暴力情绪,从而保全族群,不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从初民社会到现代国家,共同的问题都是如何保全共同体或者说族群,不陷入内斗。初民的办法是用祭杀来宣泄族群内部的积怨。被杀者因为他的死亡让狂暴的族群重获安宁,从而被认为具有超凡的力量,被赋予神格。基拉尔认为献祭本身是最为古老的,而第一次献祭的发生,其动机是让牺牲品去替罪。杀死替罪者,是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让暴力得以宣泄。因为暴力会导致复仇,如果不加以制止会陷入类似血亲复仇的循环。就像现代司法制度以公共权力制止暴力的循环,初民社会杀死替罪者的献祭仪式,其功能在于平息族群内部的暴力,阻止冲突的毁灭性爆发。
  • 干燥的白季节
    05-19
    分析《图腾与禁忌》那章相当精彩
  • fol hasard
    03-29
    《暴力与神圣》的书名据说太过敏感,无法过审,《祭牲与成神》就算蹭祭祀研究热吧。girard是文书学院出身,古典语文的基础很好,他对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做了大修正,他以希腊古典来重新肯定弗洛伊德最早关于摹仿的直觉。儿子与老子的关系是事事摹仿攀比老子,对母亲也一样。对于杀父娶母,弗洛伊德当成一个情结,girard却当作摹仿的一项。有点像中美关系,老大见不得老二追上来,打压是一定的。所以摹仿都隐含对抗,广泛的摹仿攀比,必然引发族群危机。girard又拿过弗洛伊德关于原始人群的假想,认为最初的弑父可能发生过,一人之死,释放族内积累的暴力情绪,集体参与施暴,挽救族群统一。这是最早的祭祀,替罪羊,被杀害的父亲,其死亡拯救族群危机,因而成神。祭祀在摹仿集体参与杀害,拯救族群,最小牺牲,最大团结
  • Creative
    03-30
    只看了目录,觉得奇怪,这个西方人讨论替罪观念的时候,怎么绕得开《圣经》里的救赎观念呢?
  • 陈家乐
    09-23
    暴力是一种污染物,无差别同类的对等关系会导致暴力的传染和升级。仪式正是要去平息它,重建秩序。仪式中的牲祭、人祭可能是对一次真实发生过的原始杀戮的摹仿,宗教仪式并非信仰的外化,并不来自于神话,而是来自于替罪牺牲的机制。仪式暴力的目的在于驱逐暴力,宗教将神圣和暴力混在一起,从而让人超脱于无穷的暴力带来的罪恶。所以替罪羊可能是对替罪人的摹仿,替罪人可能是对那个为大家牺牲了的英雄的摹仿,而这个英雄可能死于过去一场真实的暴力事件。想到古希腊神话中“在这片热土洒下第一滴血的祖先为我们确立了城邦,团结了血脉。“按照作者的思路,这位英雄祖先也未必是真英雄,也可能是众人集体暴力所指的对象,消除内部矛盾的靶子。在他之前的书里,探讨了欲望的摹仿机制,这本则提供了有时间纵深的角度:暴力的摹仿链条最终鞭打在替罪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