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

读书评论:
  • 道器
    07-12
    政治文化研究经典之作
  • 咩咩咩
    10-07
    跨国实证研究的典范。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满足,公民对民主的诉求会逐渐增长,经济发展虽不能立刻导致民主,但会逐步创造民主化的条件,这不是任何威权政体所能够逆转的。有点奇怪的是,英格尔哈特在结论中把美、苏等大国的对外经济援助视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兴起的证据,这分明是两码事。
  • 读书的飘摇少年
    11-09
    毕业论文的重要参考文献,为什么人家就能写出来这种著作,而我只会生产学术垃圾呢?其中对于日本的描写与调查,我感觉很有意思,包括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其实可以解释近些年来中国的很多现象与问题。一读再读,值得购买!
  • 糖醋排骨
    12-30
    很多见解鞭辟入里。工程浩大,历时时间长
  • freeman1003
    10-05
    延续了《寂静革命》一书的理论和分析逻辑,深入浅出,勾勒出了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
  • Sarcophagus
    01-22
    跨国长时追踪大型优秀皮书。方法高大上,理论风轻扬。得失优劣,且借书末之言:人类赋予世界意义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如果我们用技术上的聪明才智毁灭了人类自身,人类的故事可能就变成一个残酷的玩笑;抑或我们可以继续前进到达从未梦想到的高处,成为接近于天使的高贵种族?
  • Asahi
    01-04
    九十年代出版的书,调查了西方二十多个发达国家的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经济社会变迁对于文化转型的影响以及由此衍生的政治变革。究其核心,在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的转变,指出战后的和平繁荣使得大众把需要和诉求的重心从安全、秩序、抑制物价上涨等转向话语权、言论自由、人性化社会等精神层面。英格尔哈特不愧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
  • 知闲
    12-08
    公民文化的后续研究。在方法论上否定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研究主题上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美的需求?页3)。群众参与更多,挑战传统的精英政治。在政治学的脉络中,放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公民文化/政治文化研究的这种变化很清晰。困难的是,如何将书中的论点与当时的政治事件结合起来理解,以便看出哪些观点深深嵌入当时的时代背景,到现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过时。431页,当时的核威慑问题,432页,帝国主义、越南战争问题,434页,东西方的政治趋同。很显然,政治文化研究为当时的政治情势深深影响。如果说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公民文化》,是在美苏对峙的大背景下关注盟国与美国的一致性,那么英格尔哈特就是在冷战末期寻求避免冲突。
  • RainyLane
    05-01
    读了八到十一章 用数据展现出真实政治文化变迁 这是一般的理论作品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数据化有利于展示微量变化的累积效果,也避免了纯概念研究中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描述的难题,将“更可能”“更倾向于”这类模糊的词汇具体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