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

读书评论:
  • 小猪不佩骑
    09-13
    翻译把懂中文的和懂英文的都看懵了,这TM是什么玩意
  • 迎风布阵
    11-29
    挣扎着读完了这本书。翻译确实烂,给我带来了很深重的痛苦,但读完感觉原书的观点也没有想象中的出彩。从强制和资本的积累与集中来看千年历史固然是大手笔,但并不清晰的理论定义和并不充分的历史事例都让我有点迷惑,还有就是对技术进步与文化因素的几近忽略。不过这本书始终重视“空间感”确实是一个让我佩服的点。可能以后熟悉欧洲历史再读读英文版会感受到此书的价值吧。
  • 恐山revoir
    11-23
    翻译能不能再烂再烂一点,中英对照着读一眼扫过去全是错误,我用机翻甚至都比这个版本读起来流畅,真的是人在翻译吗?
  • 肉粽山楂球
    10-28
    一言以概之:“人类的冲突与合作”蒂利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解释进路,几年前第一次读到本书时,我惊叹于可以有如此精准、独到的理论将历史事实与社会结构相结合,虽然有“片面的深刻”之嫌,但本书至今仍然是无数后来者的靶子,如唐宁、埃特曼、许田波等等。关于缺陷,主要集中在作者没有划分战争的不同种类(因时间、技术变化而致),对意识形态(宗教)的忽视。当然目前有不少学者试图将战争缔造国家用于不同国家地区,这明显是没有意义的,老师提醒我们板蓝根可以治病,又何必论证是广东的板蓝根还是广西的板蓝根呢。
  • 神州袖手人
    10-07
    傻逼翻译,抵制低能译者
  • Marlais
    02-07
    真正的杰作,这本书今天还在启发一系列跨学科政经研究,如果对欧洲史更熟悉的话阅读体验肯定会更好。战争为欧洲政治演变的核心驱动力,为了备战而汲取资源的君主(国家)之间的互动、国家与资源所有者之间bargain、不同国家初始强制能力与资本的分布和积累差异、直接间接地塑造了政权兴亡与整体政治演变的路径。Tilly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探讨了战争如何影响了议会问责民主、国家对基层的直接统治、现代财政制度、军事组织、官僚制、民族主义、政府服务与干预职能的扩展等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发展,逻辑清晰而富有框架内的解释力(当然拼图缺了好几块:经济技术宗教观念没有讨论或在框架中外生给定)。我很喜欢的一点是,Tilly提示了历史的偶然性与历史发展的潜在多样性,今天我们熟悉的欧洲民族国家的制度形态,也并不是必然的结果。
  • 一只小企鹅
    06-02
    大结构、大历史、大比较。蒂利描绘了民族国家这一政治组织在欧洲这片土地上的崛起,讨论其为何能够取代城邦国家、帝国、城市联盟等各种国家组织形式。对此,蒂利的核心结论在于:民族国家的战争起源论。战争不仅编织起欧洲民族国家之网,而且准备战争可以在国家内部创造出国家的内部结构。我对后者更为关心。军事战争由于对人力、资金和供应的需求增长是如此之大,以致于统治者必须要和绝大多数的人口进行讨价还价。因此,探讨近代欧洲雇佣兵制度的发展,税收条款、法律规范和征兵制度的演变,以及相伴随的民族主义的兴起,这些将彻底改变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而这可能亦是现代意义上公民教育的重要起源。
  • Antigonus
    03-28
    虽然只看了三分之一,但这翻译实在是……语法错误还能忍,关键是译者对欧洲中古历史的了解几乎为零
  • goodfella
    09-26
    这本英语再差也要看英文版
  • 愚公
    02-03
    蒂利这部书考察了欧洲国家从990-1992年的历史发展,并从中归纳出传统政治模式-强制,与现代民族国家促发的现代社会-资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统治模式,代表着传统与现代的对峙。因此,这部书依然是对政治制度研究的社会学著作。不过,这部书还涉及到历史比较的问题,也就是欧洲为何能够走出现代化道路,而中国以及拉美地区却无法走出现代道路。这其实是社会学产生时就存在的老问题。蒂利很敏锐的抓住传统乡绅对于土地经济的控制与资本家通过资本来控制整个社会,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其实是他关联整部著作的思路。不过,用来思考中国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有些不大合适。毕竟中国历史上,很难看到资本所控制的社会,除了我们当下之外。
  • 江离载菁
    09-13
    书是好书,翻译太差。
  • 北溟客
    12-09
    两星是打给译本的。07年初版5年后的修改版,据云吸收了初版推出后的众多批评意见,但是因为翻译质量太差所以并没多少提高,应该直接找人重译才是。当然书本身还是很赞的而且启发很大。后悔太能拖看晚了。另外看这种分析视角不免要再次感慨国内的宋史学界确实够那什么的。。。这么多年了,撕逼还停留在打仗太耗钱、募兵制导致军费开支太高、收税太多有害民生、收兵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层次上。不过说到底还是宋末以降弱兵文化下的蛋,只是不知还有么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