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
读书评论:
-
只敢问春风如何02-22清华毕竟还是清华,人文通识教育的水准在国内一骑绝尘。
-
陈主任03-08文献综述有用,可以留存。不好的是想别的评论所说,讲到高潮戛然而止。考虑到是课程讲稿有情可原,遂4分。前面几章还不错,“内部殖民”,“日常国家”,“黑白城”,“展演政治”,“农业边疆”等等,解殖还是蛮困难的
-
Rarseef12-16理论性低,写得很简单,像看了几个welens、insight 类公众号长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奇怪的是论文的痕迹没有去除,几个章节的联系又非常微弱,没有 overarching story,也没有构成成书原由的发现。
-
闲潭影10-22选题很好,但就目前的状态来说有些两头不讨好,不够通俗也不够深入。
-
陌上微11-07有很多可以延伸讨论的问题~
-
SYHPJ200710-27一本奇怪的书。说奇怪是命题立意都还不错,但是具体案例描述起来泛泛而谈,大多是引用,第一本引用注释大于本体的书,况且可以称为书,或者研究笔记?
-
浮一大白10-09主题不错,分析戛然而止,很多地方有待展开。
-
zhi09-26为赋新词强说愁,论证哪得相称,想法是好的,少年。
-
momo09-28视角有趣,但多少有点重复
-
任东风09-22导引性质的小册子,装帧精美,阅读难度不高,选题很好。虽然副标题的是西方基建与日常技术在亚洲的相遇,但通篇着力更多的是关于西方基建/日常技术的话语,以及在这种殖民主义/现代性主流话语压抑下,能动的或者被遮掩的在地实践。正文写作基本是文献综述的写法,挺长见识。唯篇幅不大,每每有未尽之感。
-
大锅小蝈落地盘09-17即使篇幅有限蜻蜓点水,但整体论点清楚,提供了有份量的参考文献可以按图索骥,小书读起来也很轻松不费劲
-
下弦月11-29选题很好,但是每一个都不够深入,但是打开了我们的视角,学习历史可真的不能听一面之词,大家都会不自觉地美化自己。多打的一星给这个装帧平装设计,书本大小很合适,纸张封皮摸起来也很舒服。
-
Duke_Luxemburg11-30感谢曹师签赠。阅读配合讲座,饶有收获:(1)全球史公式:全球+地方+日常;(2)自我东方主义比东方主义更可怕;(3)全球化是联系、流动,也是摩擦和模糊;(4)反思全球史的精英性,是不是只有精英和高等学府的人才能写作全球史,旅行经费、档案、数据库、语言训练的门槛会不会挡住更多人;(5)专注纵向联系,更要发现横向的网络;(6)微观史不必追求代表性,为特殊而特殊同样有价值;(7)技多不压身,能教的核心课程越多,在job market中竞争力就越大;(8)找问题时多问so what,那又怎么样?
-
fateface08-23在我看来是一本比较“现代化”研究的入门读本,让我们看到近代中国的很多经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原本是个本科短课程的讲义,也没有讲得很深,但是介绍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海外研究,可以以此为线索去读更多相关研究。
-
Deetz11-07这个小册子最大的问题是,作者没有反思地接受了一个泛化的,失去了核心分析效力的基础设施定义,导致在后面这些文献回顾在一些最关键的部分显得非常生硬,还混淆了基础设施作为行动者的日常概念和研究者的分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几乎所有的案例都可以抛开作者接受的“基础设施”的概念再讲一遍而不会有任何的信息丢失。就这个装帧我本来还想再减一星:如果可以只是个小册子,就不要伪装得更厚了。
-
小火柴11-24真能够激发人新的思考,但书只是个引子。边边角角写满了批注和逻辑。庆幸途径了长春的城市建设,也庆幸即将站在马六甲海峡,途径东西交汇点,也庆幸经由广告介入消费主义,并和它斡旋。书里的每一个案例并不深入,但对我来说都立足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