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读书评论:
  • 格野
    03-17
    “人文主义不是一种思想流派或哲学学说,而是一种宽泛的倾向,一种思想和信仰的视角,一场哲学、文学、社会、政治、心理和艺术诸领域天才人物持续不断参与其中的辩论。”
  • 小溪
    03-12
    布洛克并没有给出人文主义的明确定义,他支持人文主义传统并不是一种哲学信条,而是一张持续不断的辩论。人文主义发端于古希腊与古罗马,在中世纪神学的压制下沉寂,在文艺复兴焕发光彩,之后启蒙运动与实证主义继续光大了人文主义对人性潜力的乐观。人文主义以人类经验为起点,重视人的潜力和思想。总的来说,“相信人类”。
  • 珀卡
    10-18
    嗯……一种传统……然后我都忘了。
  • 十洲归
    11-13
    少年时的美好印象加一星,不然最后一章真想直接扣到三星。
  • Bmon
    12-06
    学校图书馆借的,全新,好看
  • MiuMiu
    01-04
    “正是因为人文和艺术以直接和独特的方式应对人类处境,因为它们回应和帮助满足了人们对个体身份、个人生活意义的渴求(这种渴求既是过去的特征,也无疑是今天的特征),我才相信应该继续将它们作为教育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基达尔上尉
    12-01
    脉络很清晰,优秀的通识读物。(这个版本好美丽,看封面借书系列)
  • 水母世界
    12-29
    前面还行,后面上价值就无趣了。“人文主义”被理解为一种“适度”以人类为中心进行思考的共识,而非一种主义
  • Conelia
    02-04
    作者学养非常深厚,但是翻译得不太行,太多生硬的长句了
  • Caselnes
    01-23
    人文主义归根结底就是关乎人的价值和发展的学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偏直觉而非理论的)因宗教束缚而出现,又为反弹的宗教力量所压制,并于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为更深入有力的理性批判(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直至引发了大规模的革命。尽管一度为革命的反动力量所再次中断,但理性(科学)和自由(民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看到这儿多少还有个意思,后面就越看越乱。当代人文主义的简而言之:永远别忘了每一个个体,而非将其消解于宏大叙事中。甘地:每个人在做抉择时都应该考虑自己曾经遇到过的最穷苦的人,自问所做的抉择将给这个穷苦的人带去什么好处。
  • 梁中和
    02-24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所刻的箴言犹在耳畔:“人啊,认识你自己。”而今,置身于资本与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将把自己带往何方?人是否真如福柯所言,将像沙滩上的印记被海浪抹去?布洛克给出的回应深刻而简明。他重述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坚持有精神追求的世俗主义或人间立场,拒绝接受宗教或任何替代性真理兜售的决定论或者还原论。若我们仍然自认为“人”,且赋予其几分尊严和敬意,不妨与他呼应共鸣。——梁中和 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四川大学西方古典哲学研究所所长
  • 陆钓雪de飘飘
    03-16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论述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当然,必须追溯西塞罗。最早是16年的时候读过董乐山译本。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间存在人文主义传统的延续,而且哲人对这种延续有清楚的意识。但是,他们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区别,即这是一种延续,而非同一。彼得·盖伊对此的表述很清楚:“文艺复兴辩证法是启蒙运动辩证法的先例和前提。二者尽管有相似的张力,但解决方法各异。”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一样,都以一场似乎要消灭其部信念的反动告终,前者的终点是一场反革命,正如后者的终点是反宗教改革。即使我们接受哲人那种赞许的观点,即启蒙运动是一出伟大戏剧的一部分,它的第一幕是文艺复兴,是人的心灵从恐惧、迷信和错误信念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我们也显然无法同意启蒙运动是它的最后一幕。最后一幕并不存在:每代人也都要重新开展解放的斗争。
  • 爽罗
    02-24
    我终究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只希望有读者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