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 Colonial Enterprise

读书评论:
  • 紫电清霜
    11-01
    brief comparison
  • 阿拉斯加熊猫
    12-31
    an imperial order established during the “seeing and being seen” & cartographyas an imperial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colonial eyes & visualizing landscape & Miao Albums: the emergence of a distinct ethnographic genre
  • Lille
    03-03
    感觉Hostetler想论证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中国也具有“早期现代性”这种对比方式。可能雍正时期对苗人极具侵略性的政策使得她产生“清也是殖民国家”这种意识,但直接跳到这一步很容易产生很多unfounded assumption(感觉书里面很多东西也没讲明白)。不过对于Miao album的研究还是很有意义的。
  • Thea ^
    04-30
    真的是非常unimpressed...ethnography和cartography就算了,重点是老混淆和偷换概念:非要走新清史套路分开讲满清和汉人、族群差异化,就不要时而Qing时而Han的又不解释关系啊,到底是谁殖民?史料证据引用我也是服了法国无名氏也能引用……接受不能ugh
  • clio
    03-06
    为了写论文重读。给四星是因为,这本书讲得很明白,“新清史”(如果非要用这个争议性概念的话)的核心观点是啥。建议国内想了解/批判“新清史”的应该直接来骂这本书,别看啥the manchu way了,太长太绕。这本书好就好在真的把“帝国”和“internal colonization”挑明了讲,这是前代学者们弯弯绕一大圈“民族”和“文化”最后才敢隐约暗示的一个点。其实new qing scholar 2.0的一个特点就是,把清代的“帝国性”挑得越来越明。国内学者要从根本上反击新清史,必须要论证清为什么不是“帝国”才行。
  • Fluidity
    01-19
    读了导论和第二章,觉得还是有很多没说清楚、跳跃论证的地方。新清史学派本身的争议置于一旁不提(个人认为还是有很多启发点),主要的问题还是论证上。比如第二章中想用一张地图中边界线使用满族文字来论证满族的“殖民”和对传统清史研究中“汉化”的拒斥,却忽略了同一幅地图使用多种语言制作可能出于阅读群体不同的考虑等等也合情合理的原因。对诸如此类细节的跳跃式论证以及全文各处的逻辑没有足够清晰的脉络才是主要的问题。当然,尝试使用时代分期来消解东西方的二元划分还是可以看作一种积极的尝试,虽然与此同时又带了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一种同质化的视角,以及对“时代特征”的判断本身内涵有一种欧洲中心主义的取向)
  • Céline
    03-09
    开篇貌似有大作为,中段论述看得我犯困,到末尾语气突然带了一丝愤世嫉俗…… 苗图的论证没有太说服我。且看下周书评日Simon Schaffer会怎么分析。
  • 梁大人
    01-26
    很水的一本书。导论提到早期现代的再现变化(例如,制图术的图像、文本描述和人物的淡出等),集中体现帝国时空观念的转变,这一段非常重要,但作者写得比较凌乱,掺杂的东西太多,没有进一步深挖。另外注意作者与Siam Mapped(《图绘暹罗》)的一点点对话。
  • 城市笔记人
    04-20
    这是汉学家河罗娜的博士论文(导师是韩书瑞Susan Naquin,以及梅维恒Mair等人)。主题背景就是康乾时代的清王朝对于帝国扩展时代的“被殖民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民族记录与地图描绘。显然,这是绕了好几个学术圈子的话题:其一,这一视角直接把清朝也纳入到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去,而不是简单地把清中国当成一个被动的牺牲品;其二,这一视角直接询问了为何民族国家的崛起后,才有了现代地图。那些前现代的地图,为何总会和地志尤其是民族描绘联系在一起;其三,这本书的阅读重心在“苗图”。作者跑了差不多5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苗族的清代描述。讲述了一种不同于“中国本土视角”也不同于传统汉学视角的“地图+民族志”里的“殖民主义”。。。。。。。。而此类的文化比较,也很容易在此类字眼上形成争议。第3章写得较弱。
  • 功夫熊猫小碗熊
    01-12
    概念模糊,逻辑混乱,前后不搭,乱塞题目,只为闹个“清也是殖民国”大新闻。开头囫囵吞枣“前现代”概念,其实颇有可挖,尤其前现代反映在帝国时空观的转变(从寰宇普世自我中心变为意识到各民族与政权地域、从无限延展时空到发现有限地域与治下各社群之过去、从天然统摄变为需要强调己方政治统治)而由制图技术显示(清楚表示各政权,用十字线标定地理位置,逐步减少图形与文字表述而只标国名地名,将人文风俗描述转交专门民族志),抓住此点深谈即可,结果树立一个中西/传统现代二分稻草人乱打一顿,民族志、制图两种技术两者关系,其政治与殖民意义全无深入。谈所谓清代在前现代全球位置,不过简单把中西制图技术对比描述一番,毫无创见。谈清代在贵州制图标绘纳入疆域,用民族志划定被殖民人群风俗文化,是好案例但笔法混乱且篇幅不足。
  • 鵬鵬 James
    07-01
    為何要將一個如此近代的“殖民”(colonization)強加在一個premodern的Qing Empire與西南民族的互動呢?如要將大清帝國構造為一個具有近代史、全球史意義的帝國,是否能忽視清以前的中央與周邊蠻夷的政策延續性呢?如此觀念先行、西方本位的歷史寫作分明顯露出作者在北美“新清史”中的較為極端的一種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