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导读

读书评论:
  • 蓝蓝路
    07-25
    富有激情的思考。但感觉一些关键问题似乎被回避了,如主仆斗争的最后阶段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如何能在双方都不至死亡的情况下获得承认,如果历史的终结自拿破仑帝国始,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已经获得了承认(换句话,承认到底是理想还是事实?)
  • 11-29
    其实这本书翻译倒没什么大问题,当然科耶夫本身文笔也很清晰。的确可以管窥到二十世纪法国的哲学的源头,以及法国哲学不但通过科耶夫暴力解读黑格尔的同时,也暴力解读着马克思和卢卡奇,现今我国马哲界那些实践哲学的余孽仔细看来也不过是科耶夫的重复。不过有几点惊喜反而不是在主奴辩证法的部分,一个是关于概念与时间的古今四种范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智者和哲学的分离,显然于连的关于中国思想的论断与科耶夫的分法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 柏迪
    01-17
    太棒了,以存在主义角度解释黑格尔哲学,我的世界观发生了震裂;只有死亡才能让人自由,历史概念;人需要社会化,需要生死斗争;必须限制自己才能实现个体性;个体性的实现需要死亡、限制、斗争和自我意识, 只有意识到自己终将一死,并为自己的有限性和个体性去进行生死斗争,获得被他人承认的人的承认,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普遍性,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才不是分裂的苦恼意识。人必须敢于冒生命危险,必须善于扬弃和否定被给予的,才不是动物,一个只想停留在同一性(沉浸于过去、童稚状态)里并获得永恒的人(中国道家)也就不会有发展,不会有历史,只有历史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这种道家的永恒意识是虚妄的,宗教(所有的非理性信仰)都是宗教,只要妄想在别处,在未来通过他人,而不是在此世仅仅凭借自己得到自由的人,最后都不能得到自由。
  • 砚一
    06-14
    黑格尔7。科耶夫讲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重在“现象学”三字。前三部分课程导读以主奴辩证法一以贯之;第五部分部分,用以自由、历史性、个体性为核心的人类学统筹黑格尔的历史发展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绝对知识论述篇幅极少,而科耶夫则以时间、概念、智者、作品、语言对绝对知识大加发挥。附录1中强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内容上的,是关于存在的结构,以及存在的实现和显现的统一性描述;在形式上黑格尔辩证法是直观和描述性的,因而不属于真正的辩证法。附录2则以死亡为核心概念,认为死亡=道成肉身,借由死亡,基督教神学变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完满圆环。附录3则是对其讲课的大纲,相比较正文,大纲还是较忠实于原文的。没看过《精神现象学》不推荐直接看,容易走偏。
  • 村夫
    07-11
    2nd. 科耶夫牢牢抓住欲望,自由,否定性和终有一死性,在这方面的揭示确实可以将黑格尔称为无神论-人类学版的基督教哲学家。作为神的神死了,神成了人。科耶夫不是抓住哲学问题,而是将各个哲学的出现作为问题,即何者在想这些哲学。同一性,否定性和整体性,即个体,自由和历史。真理是整体。
  • 03-26
    看在导言惊为天人的份上,暂且忽略翻译问题吧
  • H.弗
    12-29
    此书在我看来是一个天才对另一个天才的天才阐释 4个月的时间只能让我窥见黑格尔哲学大厦的偏隅一角 但却已然有醍醐灌顶之感……也许人们只能说自己读过或在读黑格尔 而永远不可能说自己“读懂了”黑格尔 不是因为人们读不懂 而是因为被读懂的永远不会是黑格尔 而总是某些其他的东西……
  • 墨息墨息
    08-27
    世上还会再出现多少和科耶夫一样聪明的人?细节写得很好,曾在一个时期是拉康的饭碗。
  • merleau
    05-16
    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地形学(拓扑学)的思维方式,读这种书反而不如以前好懂了
  • 一深
    08-04
    基本上是现代法国哲学的源头
  • 琴酒
    04-10
    为论文读的,精神现象学里比较熟悉的半段各种拉康齐泽克的即视感,但涉及到各种名词还是分辨不出来其具体所指,黑格尔这套理论实在是太nachvollziehbar以致于让人经常忽视细部的东西。另外一点就是我对于这套理论的理解一直局限在个人/主体这样的范围内,上升到宗教国家就觉得发昏。要回过头来再读。
  • יוֹחָנָן
    02-04
    看完福山之后看的这本书,可以说科耶夫是我学习哲学的领门人,但是翻译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