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
读书评论:
-
春花!01-10之后看了一篇Agamben的homo sacer的评述,觉得眼熟,才想起来那个张旭就是这家伙。这一部本科的时候没看完,因为兴趣停留于LS,但是确实写得不错。主要是要警示人类学学生,gift有很复杂的脉络,不光某些人是否把这些脉络视为误读,都要看到法国人自己,欧洲人内部如何去面对自己的思想传统。
-
种瓜得瓜12-25世界把你搞出来,你可以觉得是赠予,也可以觉得是坐牢甚至喂屎、迫害,所谓启示根本就是一种个人态度,神学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就算神存在(无论以何种形式),人也必然可以凌驾在它之上。正义、弥赛亚无疑可以被解构。对“礼物”的定义就注定了礼物(纯粹赠予)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一种信念的循环论证,“爱”也是如此。确实,这里面有难以抹除的情感表达,一种大大的感叹号❗️但是,又能说明什么呢?把马里翁的神替换成物自体显然不错且能做到。相信什么(可以赋予任何价值判断、神性),世界就给他呈现什么。我预先设定一个神(充满悖论也行),然后我去现实生活中、他人的文本以及各种推理中去找,发现找不到,于是说神是不可能的,再来一次肯定正是因为不可能才称其为神。列维纳斯就是我极致的反面:我是他者的他者我:他者是我的我
-
恶夫01-11后面不太懂,但还是有启发……“现在提到礼物,大家都会想到马里翁,而不是莫斯”……这是真的吗?我out太久了
-
eapass06-19谱系一如既往的明晰,澄明之作!如果封面的“Gift”改成“Present”更装逼。
-
4854536201-02怎么说呢~~~冲着莫斯,马里翁去看的,海德格尔的思想也介绍了一下,略略的有点理解海德格尔在说啥了,但是我对近代哲学无止境的还原论证,无止境的奠基欲望,果断还是不能忍。海氏的前理论态度,我不能接受。看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现在入世了,哲学果然还是属于跳脱出社会的人,哲学家们有着异常的价值观,我现今无法接受走得太远。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胡塞尔的意向分析。
-
社会正义武士10-22学期末一堂讨论课要请人来讲赠予论的问题,就先拿这本入个门。主要以德里达和马里翁为轴,然后把作为他们问题意识来源的几个思想家也捅进来写了。不过一方面原文引用太多,有点儿水;另一方以德马二人为轴的写法使得列维-施特劳斯和巴塔耶的部分跟其他部分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删了也无所谓,但是这俩人恰巧又是我最感兴趣的。
-
一只大鱼05-10小小礼物,竟然这么多内容。三大部分:莫斯与斯特劳斯——礼物之灵;海德格尔与列维纳斯——礼物赠予性;马里翁与德里达——能否赠予;信息量略大,感觉很niubility……
-
[已注销]12-27过于散漫,没有把问题关切贯穿全书。
-
矿泉水02-25学人类学的不一定欣赏“礼物”的哲学话语
-
安提戈涅12-06配合读书会读的,重复的地方太多。
-
יוֹחָנָן04-24张旭老师的这本书感觉有点说的不痛不痒,有时候不知道他的点是什么,而且解读得不是很深,不过是当年福柯小组的一员。
-
陆钓雪de飘飘11-22“礼物研究”在当代法国思想史中的这段思想谱系,发端于莫斯的“礼物人类学”,期间经过了两个在当代法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列维—斯特劳斯和巴塔耶对莫斯的礼物研究范式的批判,在德里达的“礼物解构”与马里翁的“礼物现象学”的新哲学话语模式那里达到一个顶峰。而要深究德里达与马里翁哲学话语的渊源,就不能不论及尼采和海德格尔这两位最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对他们的决定性的影响,也不能略过他们的老师列维纳斯这位二十世纪下半叶法国最富原创性的哲学家。
-
哭之笑之09-29我真是一个喜欢看综述的垃圾。莫斯、列维-施特劳斯人类学的“礼物”和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德里达、马里翁现象学的“赠予”真的能一起讲吗?好朋友自然有不求回赠的纯粹礼物,普通关系就是债务了。
-
风间隼05-08煞费苦心地用“礼物”穿起了二十世纪以来的哲学史,中国部分有点旁逸斜出(跟着“礼物”的中译绕到了礼法),海德格尔部分把ereignis译成“存在的赠予事件”来附会礼物有点勉强,其他的都很好,信息量大,对人类学也有启发。人类学者恐怕完全不能理解为啥赠予就变成了不可能的,也难以理解为啥他者的可能性为啥引申到了存在的被赠予者就是上帝。西哲从尼采叛出基督教就没走对路,沿着现象学-存在主义-犹太教绕了一大圈又被带回了基督教。中国人类学再跟着他们绕,绕一千年也等不来弥赛亚,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