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四十度
读书评论:
-
请叫额聂小仙儿01-02这个神奇的纬度总能产生各种奇迹
-
豆浆撒了01-02皇帝之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
-
源源源源源er.01-02北纬四十度地理带是考场,书中提到的人是考生,他们分别来自北方游牧考区,和南方农耕考区。考题是“如何让文明存续与发展”。南方考生最初的答案是,要想农耕文明长期发展,安全是第一位,所以要修长城,学习游牧的军事技术,提高防御能力。北方考生最初的答案是掠夺,南方考生家有钱,而北方考生拳头硬,抢便是了。后来发现“对抗和防御”这个答案并不好。南北方的考生找到了第二个答案,是“治理和融合”。北方考生擅长征服,但不擅长治理;南方考生能够带来稳定,但经不住冲击。为了各自文明的存续发展,南北方考生决定联起手来,各自发挥长处,北方考生提供军事支持,南方考生提供经济文化支持,彼此融为一体,无法分割。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那句话:“他们后来都变成了中国人”。
-
心若无涯12-31北纬四十度穿越了地区,不仅塑造了这些城市,还留下了长城,更有一段段沉睡着的中华民族孕育诞生的古老记忆。
-
骇客辉12-31本书提出,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其实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共同推进的。沿着北纬四十度观察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这两股力量的互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冲突与防御”,农耕民族以守为主,并寻找机会突破;第二阶段是“治理和交融”,游牧民族学习农耕民族的治理手段,以融合为主题的中华文明逐渐形成。
-
马达+s+狐猴11-15巧了,改文章改到「事实上,这与乾隆帝所见、郎世宁所画那从南纬18度漫游到北纬40度的孤独一只已然相去甚远。」
-
饮者11-10作者以漫长的华夏历史为经,以北纬四十度地理带为纬,绘制了一幅雄浑的千古江山图。
-
锄云01-26书当然是好书,不过可能是心理预期太高的缘故,读罢并没有太激动。作者以“北纬四十度”这样一个地理概念为线索,勾连起围绕它展开的多个历史事件,从赵到清,再至作者本人的切身体验,凡此种种相互激荡,最终举重若轻地落在人与人的生存上。个人、王朝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就这样融贯在本书的叙述里;随笔的体裁也方便作者在勾连和叙述中缀以个人的思考和情感抒发。读完没有太激动可能是因为比较熟悉这里面的历史事件,不是这本书的理想读者。不过话说回来,作者这种对“文学”进行破界,将历史、地理知识引入文学写作,穿梭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差不多就是历史和文学的区别了)的尝试,还是挺有启发意义的。期待未来能读到更多大气、严谨、充沛、舒展、专业知识过硬又兼具文学气质的“跨界”作品。
-
自然数01-28很带感的一本书!一天半里抽出所有可能的空闲一点没有跳跃的看完!好精彩!
-
深情的艾老师02-211. 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其实是由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共同推进的。在中国版图上,这两种力量的分界线便是“北纬四十度地理带”。2. 两股力量的互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冲突与防御”,农耕民族以守为主,并寻找机会突破。第二阶段是“治理和交融”,游牧民族学习农耕民族的治理手段,以融合为主题的中华文明逐渐形成。
-
大风歌06-22不忍卒读……有点像作文大赛参加者的水平和见识。这大概是今年迄今为止看到的最蠢的一本书。
-
梦梦努力当学霸12-25一些想法 一些罗列。随笔大抵如此吧,上班无聊可随便看看
-
Ammydian02-17神奇的北纬十四度,不同民族种群的区分线,只有彼此包容共存才有未来.
-
Jimmy4703-08得到听书北纬四十度地理带,北方游牧南方农耕,共同探索“如何让文明存续与发展”。南方要想农耕文明长期发展,安全是第一位,所以要修长城,学习游牧的军事技术,提高防御能力。准备得差不多了,南方觉得可以主动出击报复一下对手,没想到,这么一折腾,攒了一百年的家底没了。而北方考生最初的答案是掠夺,南方考生家有钱,而北方拳头硬,抢便是了。但后来发现,如果把南方逼急了也麻烦,而且人家的优势是综合实力的稳定增长。看来,“对抗和防御”这个答案并不好南北方找到了第二个答案“治理和融合”。北方擅长征服不擅长治理;南方能够带来稳定经不住冲击。南北方决定联起手来各自发挥长处,北方考生提供军事支持,南方提供经济文化支持无法分割:“他们后来都变成了中国人”
-
一路走来一路读11-01很不错的历史地理随笔。重点看了土木之变、右北平两章,对史料的梳理研磨很有心得(对当年明月等人常规史料很不屑),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出的“北纬40度”这个地理概念对串联历史的时间与空间、人物与事件很有帮助,比如一个纬度111公里,瓦剌到北边两个纬度的距离,足够让帝都上下心惊肉跳。
-
萧婷01-26作者文笔流畅,就是选用的材料太陈旧了,没什么新意,比较失望
-
到里斯本看海09-29“谈”历史是每个人的权利。
-
danyboy11-18散文笔法的非虚构写作,边疆历史题材。作者是承德人,作品的最后一篇收束于承德,所以这也是一本故乡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