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与远雷
读书评论:
-
PinkSubmarine01-29全程带入野田妹的脸读完的,对演奏画面的生动描绘让人惊叹但心想这也太难在电影里视觉化了。私以为真正的主角是明石—“生活着的人的音乐,真的比不上以音乐为生的人的音乐吗?”“所谓音乐家说是职业算是美言了,其实是孽债,生命的孽债,但是自己选择了这条路,虽然艰险,但也能够获得从其他地方无法品尝的喜悦。”
-
MaY°玫12-07我好像能通过这部作品看(听)到整个宇宙。文字极具画面感,一本非常平和安静美好治愈又有点泪目的文学作品。
-
谢宛风12-06【蜗牛读书】一鼓作气看完,全篇写的音乐实在是让人想要去听一场演奏会。很难想象作为一个不怎么听高雅音乐的人,看到这本书里对亚夜和风间尘弹奏时的描述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流泪。用一整本书写了一场比赛,也是书写了各种类型的参赛者的音乐与人生。并不是常见的“为了梦想坚持下去吧”,而是在“坚持”这个听起来有些苦涩的行为之外,纯粹的热爱、想象以及永恒。小马是明星,明石则是夹杂在天才中的一个普通人。无论是谁,“首先,还是在这里竭尽全力吧”“能参见这场比赛真是太好了。”名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各人在这场比赛中得到了什么,这种看似虚无缥缈,实则与自己的人生息息相关的精神内核。音乐真好啊——能让一个不怎么听高雅音乐的人沉浸于其中,并且由衷地这样认为,能够写出这样的故事的人,又是怀着怎样的热爱呢?
-
mymike05-02作为首个直木奖与日本书店大奖双料冠军,此书果然并非浪得虚名。本以为会读不下去,毕竟那么低调的书名,配上那么冷门的题材,讲述某钢琴比赛从报名到三次预赛再加决赛的流水账般的剧情,外加厚达500页的内容,恐怕第一眼就会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但是一旦投入进去,居然有阅读推理作品的快感,开了头就停不下来。不得不归功于作者绝妙的文笔,能把每一位选手每一场比赛的每一支曲目都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描述,书中的一个个字符仿佛变成了音符跳进读者耳朵里,写在纸面上的文字居然也能让人产生置身音乐会的感觉。阅读一本讲述纯古典音乐的小说读到起鸡皮疙瘩,这真是绝无仅有的事。恩田陆,一个相当有特色和诗意的名。我觉得已经被作者圈粉了。
-
白鸟向山07-23这本书有两个主要的槽点,一是写的是音乐天才的故事,但作者却显然对如何刻画一个天才这件事毫无想象力,遑论四个主角有三个都设定成得天独厚奇才型,二是既然已经是关于音乐神童的言情剧啦为什么书腰上要写“凡人为热爱奋不顾身”,这里的凡人指的是和超能力者还有长翅膀的人型物种对应的凡人吗?这两点实在太扯啦,在四小时的阅读过程中它们带来的迷惑在我脑中久久盘桓不去,以至于其他的什么老土到让人不敢置信的平铺直叙、微妙的民族自矜和对郎朗先生似有还无的恶意对比之下基本无法引发什么吐槽欲了。
-
时任谦作12-18非常适合アニメ化。刚看条目已经映画化了,mayu又来演天才,想想《花牌》还是觉得蛮合适的。不会钢琴读来应该有打折扣吧。不过每场比赛都详写有点臃肿,整体又太单薄,不过本来也就是直木奖嘛。
-
火山12-26其实没什么情节,看得有点累。在第三预选赛感受到了高潮,到决赛就有点不想看下去了。古典音乐我不懂,对这部作品的期待源于很久之前看《刻小说的人》里介绍《云图》中对某段音乐的描写:音符如杯盘跌落碎裂(大概是,《云图》还没读过)。有画面又有声音。而本作传达音乐的手法其实有点不够夸张,印象深刻的还只是高岛明石的“给我一碗雪吧”;另外几位主人公的絮絮叨叨也总是让我精神分散。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们沉浸在演奏中的享受和演奏结束后的喜悦。他们喜爱音乐的情感我觉得是真挚动人的。但是说不出为什么,我不喜欢马赛尔。
-
羚羊挂角01-04捧得太高了,看完有点失望,虽然是我热爱的日系热血行业类小说,但是中间太拖沓重复了,用文字描述音乐是很难,但是不停的运用各种通感还是让人疲惫,最后只想快速跳过
-
AYang12-24真的太一般了,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文风很像青春文学,初中时看的花火之类的。人物形象,剧情发展也是中二到不行…或者说几乎没什么情节。这种书就能被捧得这么高嘛…
-
Roy.12-02毫无疑问的年度小说阅读第一名,只有日本这样高语境文化的国度与女性这样拥有温柔的视角才能够诞生出这样子的小说。完全放弃了情节,但整个故事只能用“流淌”来形容。“而且,在我后面,最后那位姐姐会弹得震撼人心,让大家都睁大眼睛。”尘与亚夜的故事线,真的太动人了。
-
本初子午线05-20这位翻译让我想打人铜管翻译成金管协奏曲翻译成奏鸣曲斯特拉夫斯基请问你好吗?中管又是什么乐器呢?我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生,真的没有听说过,我们学校专业设置有问题!!!!
-
库索02-01什么鬼啊?这种东西不是小说吧。顶多是一本乐评啊。
-
迟与缓02-22好久没有像这样沉浸在文字里了。音乐演奏居然能用文字描绘得如此生动美好,从观看第一次预选开始内心的某个地方就获得了极大的满足,用雅美的话来说就是“身体已经被喂饱了”,但是灵魂还想贪婪地听到更多。其实很意外这样一本故事性为零的书能拿下本屋大赏,它并不是能轻易博得多数人喜爱的类型。读的过程中看到了色彩,听到了声音,嗅到了少年们洋溢着青春与梦想的气息,虽然很享受,不过……有一处小小的缺憾,某种意义上,它真的很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协奏曲》:“一首到处都是亮点,无论取出哪一段都很棒,会成为演奏中的最大看点的华丽协奏曲”,“所以听《第三协奏曲》,会有一些冗长无趣的感觉。亮点就像短片一样一个接一个,弹来弹去都是高潮”……但也说不定只有我这么觉得(笑)。
-
马上到站03-19“中华小当家”之钢琴版——难为作者在每个主角的每一首曲子时,想出这么多形容词,与大家每次吃到刘昴星做的菜之后,坠入某种奇妙空间的手法如出一辙。跳过大量的这些描写,故事其实非常简单。
-
恶魔的步调12-10《蜂蜜与四叶草》里花本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经常对他说,希望自己能当一回阿久,用阿久的眼睛来看世界,不知道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呢。而在《蜜蜂与远雷》中,风间尘也是同样的存在:他是用他听到的世界令人醍醐灌顶;但为什么评审团最初会对风间尘的演奏存在一种近似于恐惧的排拆?洛夫克拉夫特在《文学中的超自然恐怖》中认为“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源自未知事物。”,风间尘就是这么一个未知事物;虽说是未知事物,但其实并非不可见,只是被我们忽略了罢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未知事物。早期,整个宇宙和人类融为一体,风间尘就像是从那个时代穿越而来。他的弹奏就如蜜蜂或远雷,就像是一种自然现象,才因此令人愉悦或痛若,但也因此能像其它自然现象一样给予人以启迪,就像小说里说的,是一种催化剂般的存在。
-
溪诚12-113.5 不坏但也不够好,非常简单的情节和文字,标准的日本治愈系,会让我想到《强风吹拂》,都是一个比赛,参赛的人物群像,对于某一件事(音乐/跑步)的更深层次的认知。但是读完都没有前者那种厚实和安心感,可能太多短句、过多的所谓通感,细节很模糊,像洋洋洒洒的叙述,主题之外的人物、情节描写都挺单薄的,只有在描绘音乐的时候看出来用心用力,借小说的壳子评论书写听音乐的感受吧。但这些感受恰恰也是让我对这本书没那么感冒的关键:音乐或者说创作确实是需要有所凭持才会具有力量,它们来自自然、来自山川湖海,来自某种情感、来自挫折和失望,但书中所有的钢琴曲全部都连接于自然,所有的画面不是森林星辰就是青草溪流,这确实是真正的伟大吗?我可以理解那种「把音乐带出来」的渴望,但是如果将之作为音乐的巅峰,却并不完全认同了。
-
HXCHOPIN11-30如何把音乐带出来?音乐就是宇宙的秩序啊。那是在明亮野山上成群飞舞的无数蜜蜂,祝福这个世界的音符。音乐是无墙的,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被美妙绝伦的音乐充满。炸弹风间尘唤起了众人的才华;亚夜的音乐私密而富戏剧性;马塞尔的音乐像让人安心的大海;明石的音乐洗去人心的污垢。许多音乐家失败了,在他背后留下累累尸骸,才更显出音乐的美丽。就算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人,只要荒原里有一架钢琴,我就会一直弹下去。就再现某一刻来说,和插画一样,音乐也只是一瞬间。不能永存于这个世界。总是一瞬间,马上又会消失。但是,那一瞬间就是永远,再现的时候,这永远的一瞬又会活下来。人最美丽的形象就是音乐。不管人身上有多么污秽可怕的部分,这一切形成了人间这个浑浊的沼泽。正因为有这个浑浊的沼泽,才会盛开出音乐这朵美丽的莲花。
-
绫野蓝12-25全书最喜欢的的是高岛明石,大概他是这几个主角里唯一不是“被神眷顾”的选手吧,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用经验和感悟去诠释音乐宇宙。其他三个,太言情偶像了,这三个身上的笔墨真是华丽又啰嗦。这本书让我想起三浦紫苑的《强风吹拂》,也是关于自我探索,却更能让我感同身受,是的,那是一个只能自己去的世界——平凡普通的人也能去到的世界,即使你没有“被深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