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卖上海滩

读书评论:
  • 万千
    02-12
    "中国人喜欢光明,一如他们喜欢热闹,真心地喜欢。"十二章租界特写我可太喜欢了!迷人的上海滩。
  • 灵文
    07-26
    用纪实的手法写历史:大班的故事,中国统治和租借管理本质,租界实景。英美,特别是英国撑市面租借的终结不是意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崛起,迟早会发生。他只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文笔中带着美式幽默。作者对当时的世事极具洞察力!让我想到了现在远川研究所的更多长文。最后,翻译也非常的舒服。
  • 两只羊
    09-12
    日本人的胜利给予上海的奇特礼物,就是工业无产阶级。/前二十五分钟谈天说地,最后五分钟再谈生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上海是;;罗马是随时代变迁而修改宪法,而上海不是。
  • pepper_ann
    06-20
    初来上海的白人,上海民众大体温顺和气相待,但白人却自居优越。作者带领下走进租界里华人的生活的弄堂。去大马路,看成百上千黄包车夫的奔跑和他们汗流浃背的身影。走进纱厂,看童工女工的烂手。去外滩,听岸边搬运工的呼号。走进英国人的上海总会,细数远东最长吧台的席位坐次。去听兆丰公园里洋人举办的音乐会,走进大华、新华和老大华舞厅的舞池,甚至逛逛虹口的下等妓寮和“血路”。护卫白人在租界作威作福的,有街道上巡逻的巡捕,有“万国商团”的常备军和条约国家的海陆驻军。华人苦难的地狱与白人享乐的天堂,如临其境。上海从泥城迅速崛起为国际大都市堪称奇迹,然而同盟国和轴心国的交战,列强侨民在租界的“团结一致”不复存在,这个建立在中国的“国中之国”,也因自身矛盾分崩离析,最后在日本的铁蹄之下垮台,本身就是它的历史宿命。
  • 老舅卡特慢
    06-16
    3.5星,对宋家王朝的描述过于夸张了。
  • 一个马甲
    12-07
    是有趣的,这种观点的形成值得注意
  • hippy
    02-05
    比较粗糙,给人的感觉不太可靠(可能是因为用了一种非学术的笔法)。
  • benshuier
    12-31
    20231231 赶在2023年最后一天读完这本书。虽然有网友指出翻译问题,但我认为这个译本还是可以一读的。就书本身而言,可以说是我见过最值得推荐给普通人的上海史入门通俗读物——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本书长期以来作为畅销书。一,做过记者的作者和同时期传教士或者学者出身的作者(如《上海史》),写作风格果然不一样。非常流畅,又多次使用特写,让人沉浸在作者描述的历史环境中(见第二十一章开头)。二,这本书写到1937年,基本上涵盖了租界发展的大事——租界开辟、工部局建立、民族主义兴起等。相比过去的四本主要外侨写作的上海史,这本书更全面,且立场明显偏向中国人。三,1940年代的书对上海租界的深层解读非常精准,上海宪法、上海架构和上海心理,这三个作者得出的核心概念和围绕其展开的论述在今天看来仍不过时。
  • 一隻偎灶貓
    06-23
    目前读过的上海史中最精彩的
  • 书中自有一间屋
    05-04
    三个角度提交的很好。“上海宪法”“上海架构”“上海心理”
  • 鱼皮
    12-29
    内容确实比较普通,但是图片和有关民国时期权力的游戏的介绍还是可以一看的~
  • 子不语
    03-10
    对上海大拿群体的历史记述
  • 这么近,那么远
    01-02
    按需。“越裔译本因当时时代限制而有所删节;纪明译本采用逐字逐句的译法,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原书内容,但作者的明快、讽刺或抒情式的文字风格却失去了不少。本次出版由周育民担纲重译,参照最原始的两个英文文本,在越裔和纪明译本的基础上重新翻译,并增加了译者序和插图近50幅,以飨读者。”
  • 豆友177471568
    09-04
    好书,里面对于洪秀全这一流氓的批评是我很久没有在书面上见过,洋枪队保卫上海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仅保护这一商业中心不被刁民破坏也保护了上海数十万难民。清帝国的愚昧和官僚像极了现在某些井底之蛙,正如本书所说的那样,真正有见识的汉人都跑去上海闯荡自己的天地,劳苦大众只能当苦力受尽剥削,侧面描写了当时大环境下上层建筑与下层支柱的差异,可见一斑。从后面经济上的改革就可以看见蒋公内阁与后来战时的情况差距很大,还是给予很大的肯定的。结局日本的暴行和灯红酒绿的消逝让人看不见未来...
  • Fal Conde
    09-28
    领事和冒险家商人曾经均有机会建立一个真正的自由城邦,但领事延边商人不听母国号令,商人则在自家的自治体当中漠视对移入群体的同化,导致后者在19世纪末的狂潮中开始逐步离心离德。上海最终成为了一个四不像的怪物,伊既无法同PF一样,心安理得自称为王道乐土,也无法效仿MACAO或GOA,形成一种有别于母国和在地国的新认同。1920-1930年代,冒险家、买办的后代们和新贵一道在各种总会花天酒地,在拔地而起的百货商店和新落成的歌舞厅夜夜笙歌,仿佛达到了文明的高峰。但伊拉自家已经完全清爽,这不过是夜幕降临前的黄昏末世,在1927之后,那扇通往另一种可能性的路径,就已经畀彻底关闭了。后来个事体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上海竟然靠工人新村、大肠面同假领头形成了一种新个”最大化共识“,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