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读书评论:
  • 新之助
    12-29
    光构思就赢很大,通篇都在强调对美好人生的自信和向往,哪怕身处死神的镰刀下。鲜花有多娇嫩,摧花的罪恶就有多不可饶恕,青春肉体和天真笑语将战争的残酷反衬的淋漓尽致。毁灭美好的行径永远会被谴责,战争正是美好的最强的终结者,带来的破坏也许一个世纪也不能被修复。
  • babylon
    12-21
    童年看过小人书,对陷入沼泽的悲惨女兵印象深刻。终于补了原著,情感细腻,这部中篇小说最好的阐释了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战争啊战争,葬送了多少青春——人类最愚蠢的行为——PS:男主参加过苏芬战争……他就是个工具,侵略他国和保家卫国对他来说都只是一个上级任务而已,扣半星吧
  • biubiuchan
    12-09
    我怎么到现在才读到这样好的作品
  • 暴躁谭谭
    12-05
    看哭了(˃ ⌑ ˂ഃ )虽然这本书就像以前我们在课本上会看到的那种爱国主义故事,但是依旧很感人。
  • 大空
    11-06
    不厚又轻巧的小书,却写出了《丧钟为谁而鸣》的力道。能看出译者白桦熊老师不因其小,一如既往倾注了深情。译笔生动凝炼,庄谐并用,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悲悯狮子吼,铁血绕指柔。战争的残酷,岁月的苦难,成为俄罗斯人绕不过的坎,趟不过的河,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
  • 西山金兰
    11-18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1969)11.16–11.17。篇幅较之前所想象的短小,节奏因而极快,根据作者亲身经历描写的战斗场面真实且富于沉浸感的同时五位女角色的区分度和塑造就不可避免地有所欠缺。大男子主义、三句条例不离口其实格外契合瓦斯科夫准尉缺乏教育却真诚直率的草根形象。就其文学技巧而言,其实这本只是文学殿堂中的二等作品。但较之勃列日涅夫时期官方媒体上泛滥成灾的假大空文艺,本作的“真实”与“人性”确实是得以脱颖而出并被铭记至今的原因。最后该版翻译的人名实在古怪,很多地方完全不符合已经约定俗成的斯拉夫人名翻译通则,这在同译者的布尔加科夫《不详的蛋·狗心》中似乎还没有出现。
  • 喵叔
    11-15
    挺标准抗战小说,情节没有太曲折。如同国内打日本鬼子,到苏联就换成了打德国鬼子。听说是作者有过一些亲身经历,只是在写下来的时候,突然想把其中的几位战士换成女性,想要增加小说的感染力。但我的第一反应却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写的《战争中没有女性》,小说里也写了,“没有什么男性女性,现在是战争,只要战争一天不结束,就都是中性”。我以为会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一直抵抗到绝境,没想到姑娘们一个接一个地被刀。尤其是李莎,实在是太不值了。唯一让我有点不满的是,为啥把姑娘们都写死,准尉杀进敌营却那么简单?
  • 狂暴撸狗组长
    11-20
    中规中矩的战争文学,作者借准尉之口道战争中没有男女只有中性,但文中的姑娘们却是妥妥的挂件,虽然或许想借此表示战争让本该“生儿育女延续民族血脉”(文中数次明示暗示此类观点)的女性不得不参与进战争且接连死去的现实是多么残忍,战争是如何把美好和单纯的人们毁灭,但首先这样的描写低估了女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其次让姑娘们的战争显得无比儿戏,仿佛只是给准尉的个人高光铺垫的工具人,除了准尉以外的人物单薄得让人毫无印象。前人的作品有时代的局限性是可以理解的,但除去局限性本作也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中规中矩不能再多。
  • DF Texas
    02-01
    极为优秀的处女作,至于提出微妙评论的可以了解一下,战争幸存者或者莱维“奥斯维辛三部曲”,浪漫主义是致死的,但也有种浪漫叫身后是万家灯火,以时下的某些视角去评判战争牺牲者,人类对他人经验的想象和理解永远是奢侈的
  • 12-29
    她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了何而卷入这场战争
  • 解凌曦คิดถึง
    12-26
    书比电影好看,人物背景和心理思考都差很多
  • 林泉
    02-21
    战争意味着伤亡,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可贵的。
  • 路易N世
    03-02
    永远不过时的战争题材。二战期间,一个男准尉带领五位女士兵对抗德国士兵,最后只有那五位女士兵牺牲的故事。我喜欢它,因为它站在另一个角度描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付出;但我同时讨厌它,因为书中的女性完全是站在男性视角凝视看待的。尤其是当索尼娅牺牲地时候,准尉心里想的最重要的是,她本来可以生孩子,而她的孩子又能生孙子和重孙子,可现在这条线断了。难道女人只是一个人生孩子的工具吗?这让我感到恶心。但是世界上真就存在着这样的人,这是不是代表着作者本人的思想,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要知道的是,任何战争都是残酷的,我所能做的只有独善其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里的危险也暗藏其中。
  • 狼在呼吸。
    01-25
    读得很痛苦,这个痛苦贬义与褒义皆有,褒义在于大部分地方都能代入进去,看得很痛,贬义在于爹味太重,女性角色更像是准尉的挂件,并不能展现出“战争中个体会毫无价值毫无意义地死去”,反而像是程式化地依次掐死每个女人以此来衬托准尉的人物形象,所以扣一星。
  • 当心马路骗子
    12-24
    看过电影,记得电影里女孩们的过往生活和这场小小遭遇战是不断交替的,仿佛是美好和丑恶在互相博弈、死神和女神在争夺珍贵的生命。战争永远是平等的,或者严格来说,对普通人是平等的,不分性别,不分贵贱,不分前线后方,每个人都会受到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
  • 东湖的尾巴
    01-13
    只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写出战争时人的那种麻木又敏感的状态
  • 自牧
    05-22
    微观战争文学的杰作。在这场不分男女的革命与战争中,姑娘们无疑是一抹亮色,为这沉郁、漫长、痛苦的历程带来力量与希望,瓦斯科夫也给予了他力所能及的笨拙的同志之爱。
  • AL288-1
    01-31
    作品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因战争并非浪漫化的想象。战争是死亡,阴影之下遍布毁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书中五位女兵,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她们美丽,她们温情,她们青春荡漾令人心动。这些性格迥异的姑娘相似地憧憬战后美好的生活,她们本该展开精彩或平淡的故事。这一切却都被无情地埋葬在黎明之前。诗情和美,温柔与善也逃不过毁灭。作者以此提醒读者: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英雄主义值得后人讴歌和学习,但战争带来的残酷毁灭更应被铭诸心腑。
  • China Blu
    02-12
    看这本书的过程就像透过一个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男性视角滤镜看女性:她们的优点就是“付出母爱”和“对亡夫忠贞”;她们的魅力在于“叽叽喳喳的活力”和“雪白青春的胴体”;当一名女战士牺牲,她的男性战友注意到的是她染血的“紧绷而高耸的乳房”,哀叹的是“她本来可以生孩子,而她的孩子又能生孙子和重孙子,可现在这条线断了”。如此无知傲慢而自信,杨笠讲的真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