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戟

读书评论:
  • 雀岩
    05-29
    2.5星,“三国”“赤壁”“铜雀台”作为文化概念的构建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且深深依托于材料的完整性,这其间的文本材料的疏漏或者选择性使用足可导致结论存疑,或者结论无法深入。让人忍不住亲自去查阅材料去证实或者证伪这些观点,也算功德了。总体来说,这仍然是一本以观点和框架来运作材料的文本,而不是以文本推出观点的书,这一点在“赤壁”一章尤其明显。我关于电影电视剧和三国女性及同人文化的补充几乎让我有把这部分书页撕掉的冲动。概念先行用到通俗文化上,观众被窄化为一个模糊的面目,以远离真实来分析远离真实,一切就变成了文字游戏。
  • 喵星球小H~
    05-28
    建安的构建、陆机的南方视角对北方主流文化的参与与改造这两部分特别精彩
  • 辞令之虎
    05-28
    整个文学史又何尝不是一场政治阴影下的漫长饮宴,诗人们举杯相望,阻隔千年,一唱一和。 对于引用的建安诗歌我其实有点欣赏不能。但可能就像氛围美女这种说法,到了那个氛围就好理解一些。这本书里最有意思的是余论篇,很认真地讨论了三国耽美,应该是没少看,一定完全是为了学术!不足在于能感觉到她对三国本身的故事其实缺乏热情,也很少涉及这方面,像我这种奔着三国来的就略有失望。
  • 少年游
    05-26
    第一章试图解构文学史意义上的“建安”,我非常喜欢这一问题意识与研究路数,但推导出结论的每一环逻辑看起来依旧可疑。第二章探讨建安年间文人群落的交往,写的很有趣,对若干具体事件的分析极佳。第五章写赤壁意象的建构,余论分析三国耽美同人,解构权威叙事,比较有意思。
  • 栗子有毒
    05-26
    感觉讲了很多,又什么也没讲。还是不感兴趣。
  • 江海一蓑翁
    06-03
    三联书店新近推出的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学者田晓菲作品系列(一套四本)之一,通过高质量的文本细读与抽丝剥茧般的传播脉络还原,为读者细致呈现当代作为三国时期文学与历史文化标志的“建安七子”“铜雀台”“赤壁之战”等标志性元素,是如何在政治权力更迭、思想文化演进与社会观念变化的语境中,一步一步建构与确立起来的完整过程。作者的分析,兼具文学学者的文本阐释能力、史学学者的史料辨析能力与文化研究学者的理论资源厚度,非常值得推荐。
  • 库库子
    05-30
    太散了。只有一二章写的是建安与三国,三四五章写的是后世对三国的想象与建构。好玩的内容有吐槽新三国,讨论三国bl,看下来还是挺有意思的,但不太符合自己的预期。
  • 江南无所谓
    05-24
    本书也不妨视作建构「建安与三国」的新篇。
  • Cwarim21
    05-23
    对建安风骨和后世对魏晋风度看法变化的一次梳理。就角度而言还是很不错的,毕竟三曹中曹孟德和曹子建的光芒实在太耀眼,作者却以曹子桓为着力点,也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在《三国演义》里几乎没有存在感的魏文帝。就本书内容来说,曹子桓可以说是早期领导立人设的代表,其政治斗争水平让曹子建看起来就像个小学生。此外,后世为何会出现尊刘抑曹的倾向,本书也分析地合情合理,实属不易。
  • Perserkatze
    05-17
    本来买回来是想看翻成中文版的《恨》,结果删来删去整个第五章写同人的都没意思了。反而读前面四章一如既往的舒服,好喜欢……陆机、谢灵运、萧氏营造的铜雀台,喜欢那种一片一片拾起邺城碎瓦的感觉~
  • 邝海炎
    05-17
    这两口子的书,读多了就那个味,细致的发现一些线索进行文本分析而已。具体到本书,因为小田女士对三国史浸润不深,那些分析技巧就纯粹沦为了炫技,并没有什么新意(雅俗分野、群体与个体、记忆重构、女性主义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关键分析也多是援引别人的,也挺无聊的。
  • 院丸嗣
    05-08
    不如《烽火与流星》有趣,感觉作者对里面不少诗作词赋的解读都带有很深的个人印记,不过也许是我自己的文学素养不够吧,所以读起那些词赋来才觉得无聊。关于译者,从责编老师处得知,“译文经过田晓菲老师比较彻底的大校订,整体上和译者的初译稿差别已经很大了,在和作者译者商量后,就没有在封面署译者名。” 全书分为三部,分别是瘟疫、铜雀和赤壁。第一部瘟疫里,主要是以建安文学和建安七子的文学构建历史来讲述的,确实也让我明白了建安的文学和政治意义上的不同,里面对曹丕文学想法的解读也很有意思,另外对文风有些阴郁的阮瑀产生了些兴趣;“铜雀”则先讲了陆机这样北进的人对铜雀台这一形象的看法,以及历代对的铜雀台上歌伎和曹操形象的描绘,这里面作者情感的变化还是挺有意思的;“赤壁”只有一章,主要是苏轼赤壁形象的文学化。
  • 曼仔
    02-17
    切入视角是典型而熟悉的田晓菲,第一部写建安文学的经典化,最佳,第二部写铜雀台的意象在文学史上流变(从哀婉到讽喻),次之,第三部写赤壁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古今文化语境里的变迁,则稍弱一些,余论讲到三国主题的同人创作,可以写得更深。看田晓菲的书,会常常想起福柯那句,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她非常注重一个概念/意象是如何生成、如何被经典化、又如何被去经典化、在不同时代与不同语境里如何被解读。这似乎也是海外汉学(尤其是哈佛/哥大这批东亚学者们)共用的一个观看文本的角度。
  • 欢乐分裂
    08-07
    3.5;「三国」与「建安」在作者个人视野中被重构的过程,三部分的联结仍较零散,但较《神游》好些。最喜第一部,细择文本以复现(曹丕)对文学建安的想象和重塑,达成文学和政治双重意义的「建安」,以文集构造一个被黑暗包裹的浪漫化时代(感伤也是政治姿态)——“作为政治年代的终结,恰好是文学时代的诞生。”从物质享受转向精神文化的酒宴场合,也是明确阶级划分的社会机构;书信和赠礼是物质和象征意义的交换,窥见丰富的人际网络和权力运作路线。第二部「铜雀」着重写陆机对乐府的改写和塑造,同为《登台赋》,陆/曹对比可见视域的微广之别,巩固曹魏的浪漫书写,“形成三国浪漫化的滥觞”;铜雀台诗歌的兴衰可见后人对建安态度的转变,铜雀台逐步碎片化——从台到瓦到砚。第三部「赤壁」在古今语境中的文化象征功能之流变。
  • 一灯续日月
    05-10
    田是很有才气的学者,所以很多时候不需要什么主题,仅是单纯的文本细读就足够精彩,但这样散碎的解读也会造成文章整体的失败,才气害了文气。第一章的主题有意思,但如蜻蜓点水,前两章的题目太大,内容撑不起题目。后三章从陆机陆云,到铜雀台,到赤壁,再一路写到三国同人,勾勒出一个在时间中连续的三国想象的转变,但这种想象的题目又太过普通,没什么新意。其实田这种文本细读的作品,如果没有思路,完全没必要写成长文。像她自己的金瓶梅,或者唐诗选注、宋诗选注那样,出一个单纯文本细读选注,反而更精彩。
  • 春秋
    04-12
    比较失望的一本书。首章分析文学史中的“建安”,强调后世对“建安”的回溯与重构,收获很大。之后几章以文本分析为主,多是具体诗词的解析,套路化明显,读起来很像高中语文的诗词赏析。作者虽然指出了意象表达上的变化,但往往浅尝辄止,有些无趣。而且,为什么作者总是在诗词的具体分析之后,生硬地插入一些社会学家的观点?这种佐证方式颇有本科论文的美感。
  • 文禾斗
    05-19
    前半本四星,后半本三星,第二章最精彩,后两章怀疑是凑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