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儒生

读书评论:
  • 惠山老翁
    01-25
    刚开始读就觉得味儿怪,但又说不好怪在哪里,读到“批判近代思潮”一章终是“露出庐山真面目”,原来著者是要用比“新左派”更等而下之的笔法把太炎包装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鼻祖,只好说佩服佩服。
  • Sternhaufen
    10-26
    最为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培养起一个坚固的市民阶层,加上他老接受的传统教育让他始终在寻觅“明君”,所以他老只能奔走在各势力间,实际上已经脱出了时代。但吊诡的是他老又是如此敏锐,实际上在思想紧要处叩到了许多紧要关节,所以才能激发出底下学生们那么多火眼金睛,乃至至今实际上没有过时。只是可惜那个局面看起来像东汉末,实际上群雄中又无人在才略和道德上堪比汉朝地方上那些府君州牧,这也是中国文化渐趋病弱颓败的一个表现,遂成一个激进化的大潮成就另一段故事,这是彼时人力不能为的。不过纵观历史,这样一个坚固的市民阶层应该永远是在梦里的,本来也从没有过。
  • 邝海炎
    10-23
    作者是姜义华的学生,该书像是姜氏《章炳麟评传》的通俗版,基本的面相都照顾到了,且持论比较公允,将章太炎定位为“绅士游民”不乏洞见。讥弹康有为梁启超带学生搞政治的方式,也蛮有意思。
  • 溪山
    05-30
    林少阳对于章太炎的释读更好
  • 地主老财
    08-10
    写的乏善可陈,清末不好说,民国以后有的内容有硬伤
  • 某羊
    02-13
    书名其实蛮有意思:一方面直陈“儒生”与“革命者”这两个章太炎最重要的身份标签,并将二者作为关键词贯穿全书;另一方面“革命儒生”又不免让人联想到“秀才造反”的俗语,倒也确实符合章氏所历经的政治沉浮。在后记中,作者表达了借鉴传统史学以传为主的写作手法,希望通过传记的形式呈现章太炎与他的时代——确实可谓一种十分有趣的尝试,但是有时候不免让人感觉学纪传体学过头了,以至于多少有些“专美传主”的味道。当然,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往下读,倒也影响不大。
  • 初晓
    01-03
    纵观《革命儒生》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而饱满的章太炎形象,也能意识到他从儒生到革命者的变化原因,甚至能够正确的看待这个人,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给他贴上不合实际的标签。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这本书中窥探到是社会动荡之下的其他革命先觉者,感受清末民初的思潮涌动。
  • 长征7号
    12-19
    与《梁启超传》《独醒之累:郭嵩焘》《严复传》不一样的叙述方式。这是一本章太炎的思想传记,突出“革命家”的章太炎。值得推荐。
  • 哈哈哈
    01-03
    不想读了还不能取消?
  • 柳无益
    12-16
    章太炎研究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本书抓住了太炎一生非常重要的两个“标签”,一个是儒者的底蕴,另一个是革命者的进路。“革命儒生”,且看章太炎的传奇一生。
  • Xiao的储藏间
    02-03
    作者对章太炎早年的生活概括着墨不多,仅介绍了他的家族“士绅”背景及对章太炎个人教化上的影响,其实也是很聪明的为后文中做出的一个论点埋下了伏笔,作者在后记里提出“章太炎之所以在政治活动中难遂其愿,从根本上说与他介乎新旧之间的社会身份息息相关”,而本书中作者一直也在紧扣章太炎兼具“革命家”与“国学大师”两种鲜明的身份特征,从头到尾都没有偏离这两个主题词语,且行文紧凑,内容扎实,风格偏学术气。
  • 芥子书屋
    01-01
    章太炎的许多批判性思考,是高出当时同辈一筹的,就是放到整个中国近代史上看,也是弥足珍贵的,当然,这也造成了他的理论很多时候属于空谷足音,他常常是孤身奋战,处处碰壁。本书没有把笔墨用在描写章太炎的生平上,而是着重刻画和分析他在各个时期的思想和学术,作者在本书最后对章太炎的总结也相当有说服力。
  • 馄饨
    12-22
    通俗晓畅,从政治与革命的角度解读章太炎。今文家固然有革命精神,但最后融入二十世纪革命大潮的还是太炎门生。
  • malingcat
    02-17
    革命与儒生,是了解章太炎先生的两个关键词。这本传记在私生活上几无落墨,苏报案与大骂袁世凯等传奇故事,毅然一笔带过。全书重在分析章太炎的学术观点与政治思想,与时代的关系、与政界和学界的关系。章太炎与俞樾,章太炎与康有为,章太炎与孙中山,章太炎与胡适,都处理得很好。作者秉笔直书,批评中山先生缺乏包容异己的风范,讨论北大文科先是由章门弟子占据、后来又被胡适架空,指出蒋介石国葬章太炎的实际目的,洞见深刻。虽然前有作者的老师姜义华的《章炳麟评传》,本书在“群像”方面的贡献,有出蓝之妙。
  • 喝红酒养身体
    01-02
    初看以为写的是章太炎,仔细看原来写的是张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