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00天

读书评论:
  • 旁观者
    11-05
    作者认为,导致合资企业失败80%的可能不是产品也不是市场,而是沟通。其实别的企业何尝不是,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问题,只是不同的文化和政经体制将人的差别放大。作者每章后还对欲来华创业的外国人提出忠告,比如,“做生意在中国仍然是政治事务”,并以朱24小时封闭3年未能关闭的厂区道路为例。
  • Lee
    08-15
    简单说就是参与上汽大众建厂的老外看1985前后的中国,视角不够广、深度不够,但好在真诚,好在真实,好在亲历,能够清晰看到局中人的局限和命运感。这类书应该多找一些来看看,人这辈子不长,够干几件大事啊,职场是什么,财富是什么,能看得透就能站得稳、走得远。果然读史明智,诚不我欺。够稀缺,多给一星。
  • 木讷乡下人
    07-07
    很多地方说不透,很多地方有修饰,但仍不失为一本富有时代气息的好书,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另一个视角的东西,能够帮助我们斧正,继而创新
  • 欣欣 ♥ 虫子
    01-20
    很真实的重现了中国工业起步阶段那副“惨不忍睹”的样子,意识还在原始阶段,能力和态度也都在大锅饭状态,一切都是那么“百废待兴”。这就是最开始的1000天故事的起点。感谢那个年代不远万里来帮助中国工业起步的德国工程师,他们也真是不容易,各种隔阂,各种误会,虽然他们拿着很高的工资。
  • 11-05
    关于朱的篇幅还挺多。
  • wenzai
    04-17
    这本书更多的是偏向怎么管理合资企业的书,可以归纳为机场读物。叙述性事件比较少。
  • 送走两个日落
    05-13
    蛮有意思的回忆录,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面向,就是内容有点散。
  • 胡同
    11-22
    但凡要中国取得非凡成就的外国人,专业技能并非核心要素,能不能平衡双方关系才是最大的智慧
  • 文无第一章会之
    12-01
    大众在中国的成功有目共睹。时至今日,经历了断轴、减配、排放、自燃、烧机油、中保研风波的大众仍是大陆保有量最大的汽车品牌,朗逸、速腾、迈腾帕萨特仍是各级市场上的标杆车型,甚至各地的教考车也基本仍是大众(杭州好像可选吉利,但基本没人选)对大众的成功,有人嘲讽“XX品牌研究车,大众研究中国人”。但研究人同样是一门学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大陆的外资汽车企业都只能以中外合资形式存在,所有企业都要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为何大众如此成功,夏利、大发以及某些法系品牌只能倒闭或苟延残喘?这本书里就有答案。简而言之,除了卖车,大众还试图在中国创设一套现代化的汽车工业
  • Liu
    09-06
    虽然是小书但是内容足够“丰富”,而且最可贵的是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自然也能给读者更特别的启发。
  • 星河~努力煮粥
    11-26
    上海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和上汽合作的那段往事。起自机械工业部长向大众门卫的自我介绍,一千天的终点是年产数万辆桑塔纳的上海大众公司。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合资的试水者,在德国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有太多的陌生去适应,有太多的步骤和流程去处理,过程很曲折,甚至大家的目标也并非完全一致。中方更重视外汇的平衡,甚至是创收;外方更多考虑的是上海大众生产质量的提升,以及在中国汽车行业经久的领跑位置。最后,他们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
  • manfred
    05-12
    架构松散,至少可读性不错。书中那句,时至今日还能遇见受计划经济影响的人。让人印象深刻。
  • 喜欢一个人
    07-17
    是一本不错的书,叙述很流畅,给人的启发也挺多。关于那个年纪的大背景能交代的也都与读者分享了,估计如果早出版几年,确实可以给外商进中国以参考(这样也是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吧)。另外,翻译很不错。虽然书有点罗嗦,但是可以很顺畅的看完。
切换繁体
繁体
切换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