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殊正典
读书评论:
-
Tough Guy06-12第一二章写的好,也可能是因为立意宏大,人们每次写方法论,写空的时候,都写的很好,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落脚在点上,在后来精神分析梵高画面的时候,我只看到有点激进,但是我本来也是激女。我觉得应该像是克拉克分析现代主义那样,挖的更深,这块因为“为打拳而打拳”显得有点力量不足,我也应该反省,艺术史好像铁板一块,如何在同样阐述一种东西的时候,把拳出的更有力,分殊是一方面,比典更典可能才是关键。
-
⺮⺮08-29用图像学方法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范式确实“榨干了图像的意义”,大量旁系研究的收集与援引为解构艺术史正典提供了充足的论据。男性中心的结构对女性气质、女性和男性的性别角色、女与男性别差异做出过于具有成见的固定性解释,而艺术图像的再现和艺术史正典的释读是这种结构的折射,它们划定了对他者想象的边界。作者对“差异”的强调,也许可以作为应对女性在男权结构下建立自身性别话语时所面临的矛盾性的策略参考。书本身是好书,但译本的语病和印刷错漏太多,把引号印反、逗号印漏等等,影响阅读。
-
地球包围外星人03-16除了翻译有点绕其它都很好
-
柚子胡萝卜12-13作者借助精神分析的方法,不是为了塑造一个女英雄,而是要去寻找那个被遮蔽的母亲,找到那条暗藏于男性艺术之下的线索,指出女性艺术家的出现并非简单的昙花一现。脚注非常清晰地记录了观点和材料的来源,因此同时也是一本非常宝贵的女性艺术文献的索引。翻译很遗憾,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或者对照原文阅读,不然很容易被误译的地方牵着走,我就不太行。
-
Minute Maid11-15恐怕只有四、五两章能够称得上看懂了···但就这两章给我的感动已经足够
-
这么近,那么远01-09按需。“本书重读经典化的现代大师——梵•高、图卢兹•劳特莱克和马奈,以及重读女性主义艺术史中“经典化”的艺术家——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和玛丽•卡萨特。作者引入精神分析与解构来评测阅读“女性化记载”的工程,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是女性主义题材不错的美术史论读物。”
-
fafadongmian01-30借用这里提出的“正典”“正典性”可以讨论非常多和广的问题
-
OrlandO03-25晦涩难读,不过激发了对阿特米西亚和朱莉马奈的兴趣。安吉拉卡特友情客串,一贯犀利地点评了《草地上的午餐》,“裸露是女人的衣裙,她的肌肤是公共的财产”。
-
山川月见04-03理论,过去的历史被重新书写,过去的作品被重新诠释,对于埃及艳后的形象解读非常有趣,还有肤色作为主体的研究。
-
之然06-17发掘、唤醒、梳理女性在艺术史中的确实存在,以史论或精神分析等方法为性别差异作注解。直男再怎么自认宽厚,其实都默认着现实对与女性的压迫,或许对于具体的男性而言那不是蓄意而为的,但我们顺应了世道早早奠定的偏向,便也是不义者了。
-
楼高四层03-21翻开第一页,1971写成1917,这本书从译者到编辑,没有人认真对待过这本好书。失望至极。
-
小栖要走上正轨05-202月3日 读,寻找第四章注三的另一本书中《现代性与女性空间》。非常有用!
-
绿豆粥01-29翻开贡布里西的《艺术的故事》没女人啥事,就算是有哈罗德的《西方正典》都正经八百的没给女人留下半点余地,不管是画片上还是文字上都少不了女人,可是论功劳的时候女人没任何贡献。《分殊正典》来了点知识考古精神,挖掘女性主义欲望与艺术史书写,给这个世界来了点猛料。当然了看完的人儿们也别当真,话语权这个事情地球人都懂,但是看一下也不妨碍世界和平,万一再来个世界级别的大战啥的,女人不还要在大后方守后方,看点这些书为了以后缝合地球和平做点准备未尝不可,毕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的含意里包含了女人和男人。
-
徐苹果06-28女性主义介入艺术史=图像的社会文化史
-
祝羽捷01-0820世纪艺术70年代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学家为我们看艺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性别视角。正典世俗化后指的是文献著作的主体,而艺术万神殿中女性艺术家总是占据很小的一隅。艺术史正是多种正典相互竞争的局面,著名艺术史学家格里塞尔达·波洛克 (Griselda Pollock) 将女性主义这个菱镜引入引入对正典的考察,引发一场对伟大作品的辩论——我们应该焚烧欧洲男性构建的正典吗?如何理解梵高、图卢兹·劳特累克和马奈等大师作品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如何看待男艺术家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如何重新解读阿特米西亚•简特内斯基、玛丽•卡萨特、贝尔特•莫里索这些“女大使”的作品?我们如何将关在艺术史门外的女性重新引入正典之中?格里塞尔达•波洛克通过视觉和文化分析,揭开了艺术中的性别、阶级、主体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