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史论集
读书评论:
-
籀门07-14讨论契丹开国、太祖誓约、桦叶四书才是真正的文献学。其他的文章视野开阔,语言文字、内亚视角、人类学,可见还是要努力开拓史料。
-
sai02-14选读了部分篇章。个人观感,《从神界走向人间》这篇写的最好,很有启发;第一篇《穷尽·旁通·预流》不仅对辽金史研究,对于宋之后的断代史,特别是元、清研究的拓展也有很大助益;像祖宗之法、文化的边界、契丹开国年代问题、金初国都问题、东丹国国号问题等文,说实话创见并不太多,但贵在考证详实、语言朴素流畅,让人可以安心读的下去,特别是能吸引住我这种爱好读“创见迭出”文章的人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不过最令我动容的还是刘老师纪念邓广铭先生的文章,尤其是“过去的那一切,不应该由知识分子来承担责任,该忏悔的首先不是知识分子,应该诅咒的,是那种逼良为娼的政治环境”;“死亡对于死者并非悲哀,对于生者才是悲哀”等只言片语,对我真的算是“直指人心”。
-
天池一苇07-31收获不小。作者尤其擅长对史源的剖析,以及基于其上的学术史的梳理,这一点在其弟子苗润博的著作《辽史探源》中无疑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穷尽史料”的专业素养,对宋史研究者来说还是难度颇大的。作者另外的一个特点是视野相当开阔,本书所收录的论文,不仅研究范围广,同时还积极地尝试运用其它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如文化人类学等)。一个重要的启发是,在研究辽金有关问题时,不应先入为主地采取汉人中原政权的传统思维(这一点在阅读蔡美彪先生的著作时也有体会),金初上京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金初皇权受到女真贵族的压抑(皇帝甚至可以被大臣廷杖),也是解释诸多现象的一把钥匙。关于契丹大小字的研究有一定的门槛,附带论及的契丹人父子连名现象也使人开了眼界。最后有关邓广铭先生的文章,印象最深刻的在其与众不同的“写史”特质。
-
黄金的马场08-02在作者提出的「穷尽·旁通·预流」三个方向中,穷尽史料、契丹文字和三史共治方面作者做得最好,但结合人类学方面还有所欠缺,部分借鉴显得很生硬,讨论契丹民族,引用的却是南方乃至世界各地其他民族的例子,缺少针对性。前面的文章都比较好,问题意识清晰,文献考证、契丹文字硬核,基本代表了在思维上不发生大变化的前提下,用传统方法能在辽金史领域达到的一流水准。后面的文章水平较之前有所下降,主要是缺少明确的解决某一问题的导向,沦为资料搜集和编排,没有很具有启发性的结论,《契丹直》一篇结论难以苟同,假如「直」是来自北族语言,「契丹直」也是个很难理解的构词法,北朝的「直勤」和「直斋」、「直寝」构词法也很相似,但却来自不同文化系统,这里或许涉及到罗新说的「一切都用汉字书写」带来的问题。怀念邓先生的文章感人至深。
-
失鷳齋02-04非常佩服契丹开国和金初国都问题两章,逻辑清晰,结论严谨,后者及衍生论题可以自成一书了。不通契丹文字,涉及契丹文字的部分连夜恶补了刘凤翥等的契丹小字研究,以及长田夏树能看懂的部分,还没看到爱宕松男有关的研究(中途发现了太田辰夫“汉儿言语”说,讲民族、语言间的互动,觉得很有意思)。不过由于涉及古音的问题一窍不通,恶补也只看了个大概,故相关章节简略翻过。南北宋语录考的总结有益查询,其中《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又见辛德勇认为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所抄版本亦佳,或可参考。宋太祖誓碑事的总结性考察较明了,又强调了“祖宗之法”概念的神化过程。最后缅怀邓广铭先生部分,又联想其文正视陈寅恪,不由得感慨著者其人与其风骨。
-
dudiu02-05喜欢一些论文比如说金上京 太祖誓约 以及几篇关于邓先生的几篇但可惜看不懂一些 语言学等以后再把五星填上。
-
陆阳10-23宋辽金史的未来展望与过去回顾,治学之路无止境
-
无心恋战04-14既有对学科整体的回顾与展望,也有对政治史精深的观察,更有对文化史的还原,对文献的梳理研究,对考古学的关注,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探究。一方面将有限的辽金史史料触类旁通,穷尽学术可能性,另一方面又不断寻找新的史料,开拓了辽金史的新天地。(阅读时间:2022年4月8日-4月14日;自评:8.2;推荐指数:★★★★★)
-
Grump10-27可惜不通契丹文字,中有三篇未能精读
-
金智媛12-22注重史源和文献考辨 传统考据学功底深厚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视野宏大 细节上不乏槽点 但宏观论断上大抵不误~
-
冢虎03-20辽金史门槛太高,考古发现和流传下来的契丹大小字、女真文的材料不多,而且解读能力还不成熟;汉语文献记述的问题又不少,这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当今学界,除极个别年轻学者还在坚持外,辽金史研究基本后继无人。写邓广铭的几篇非常好,感情真挚诚恳,同时也不为尊者讳,“耿介”一词用于刘浦江身上也是极为合适的。
-
亢龙无悔08-18很不错的内容,值得一看
-
望涯10-21期待已久。首篇《辽金史的困厄与出路》所言诸取径,先生虽自谦“心向往之而力不能至”,但从所选论文不但“旁通”,而且试图“打通”——打通五代至明清,打通历史、考古、民族、语言诸领域。更精通目录、文献种种。惜乎小字诸篇难懂。尤喜契丹人殉制研究一篇。
-
寄奴07-03最喜欢关于邓先生的几篇文章;当代知识分子总有一种浪漫主义的道统情怀 仿佛执耳天下者无一“知识分子” 书生是万善之因 政客是万恶之果 浦江公亦作如是观 但我想这终究是个童话 美好但不够真实 时代是由潮流中的芸芸众生造就的 不是由一二恶人造就的 社会启蒙的路还很漫长 但除此之外绝无他途;文集中有些文章全为历史分期作注 亦有全以文献考索作文之篇 意思不大 予人启发处远不如先生生前所编文集为多;同入史门 或爱考史或欲鉴人 先生之长非我所好 然先生情志足堪吾师
-
日月当空04-15先生虽故,但学术不朽,全局性的问题意识,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深刻的学术关怀,代表着辽金史研究的高度。
-
中世与近世之间12-06作者认为辽金史取得突破的途径一则扩大史料范围二则贯通民族语言。我补充三条,一学习王明珂走人类学途径;二扩大研究视野,辽金史亦应有东亚视角;三与二相关,学好日韩语,尤其是日语,虽然目前日本已经没有什么专做辽金史的学者了,但奠基之作以日人为主,需参考,虽然作者做的很好,但以管见所及尚不足,如有部分学者虽然也做辽丽关系,但对外国研究的参考十分有限。从金朝国都问题看金初体制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十分精彩。宋辽金宗教世俗化平民化倾向,似为唐宋变革作注,但作者的宏大叙事的史学关怀值得肯定,契丹直“直”字源于北族语言,此点以前没太关注。宋辽金古地道的文章,突然想起作者去世时纪念文章里刘在当地考察的照片。作者对邓广铭的知遇之恩能充分感受到,但符合作者风格又实事求是的评价也就是“不仅是为了纪念”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