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则游戏
读书评论:
-
深井烧鹅02-23虽然充满了大国的入侵和王朝的崩溃,可以看到阿富汗也曾有过良好的现代化机遇。但是,这个国家始终缺少中央集权,部落主义、宗教势力影响过大,世俗化改革的步伐也过于激进。暴力和混乱可以给某些人带来利益,但似乎作者也觉得这些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阿富汗的“民族性”,仿佛饮鸩止渴一般。阿富汗的国家建设道路还很长。
-
优游卒岁01-13作者称本书是叙古不说今,实质上作者叙古是虚晃一枪,未有更多新意,反而更多的篇幅写的是阿富汗的现状。他曾是阿富汗人,也颇认为自己对阿富汗问题的现状及根源认识更清,其实仍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罢了。
-
恋物与好奇12-0219-21世纪,阿富汗发生了太多无奈的事情,我们却对此知之甚少。关于阿富汗的消息,随时都是政治军事和负面热点新闻,这些掩盖了真实的阿富汗。这本书为我们了解这个苦难深重的神秘国家提供了启示性的见解。另外,之前看过《追风筝的人》,觉得阿富汗真是一个绝望的国度,为生活在那里的人感到悲哀。这本书正好给我解读了这种绝望的根源和来龙去脉。让我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了解。愿世界和平!
-
老马05-22这些穆斯林永远也不愿意承认伊斯兰教才是国家民族落后的根源。
-
互联网废物08-21“自由不过是一件新鲜的玩具。如果我们处理得当,玩具坏了,他们会来找我们修。他们只在乎自由之名,并不在乎名头下面的实质。”1919年英国人在阿富汗获得独立自主权时傲慢地说。阿曼努拉曾努力想将阿富汗带入现代化和世俗化:颁布《秩序之书》,废除女性罩袍令等宗教陋习,开办学校教授现代科学,鼓励女性接受教育,废除童婚,实行一夫一妻制。国王和王后游历欧洲时王后摘下面纱,穿上巴黎洋装。他举办演讲对女性说“在坐的各位女性,如果你们的丈夫哪天有了再娶之心,你可以杀了他,我非常乐意提供武器。” 阿富汗曾有一个伟大的国王,可惜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被宗教所接受,直到2021年,仍旧是宗教凌驾一切。带着已知的阿富汗命运回看历史,时常不忍读下去,感慨万千。[2021 No.79]
-
甚小望远镜04-19国内第一本完整的阿富汗近现代历史著作。书名“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或许稍显费解,其实可以理解为“阿富汗屡被中断的现代化历程”。作者的基本思路是所谓的“钟摆”模型,即近代以来两个阿富汗之间的震荡与拉扯:一个是西化城市精英的世俗化道路的“新阿富汗”(代表性时期是哈比布拉汗(1901-1919)、阿曼努拉汗(1919-1929)时期等),另一个则是乡村强大的保守原教旨道路的“旧阿富汗”,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旧阿富汗”的力量屡次以激进方式表达对喀布尔精英的反抗(1929年“挑水夫之子”萨考叛乱、1996年塔利班上台),从而“中断”了阿富汗的历史。虽然这种“传统-现代”对立的二分法或许有过于简化之嫌。者叙事条理清晰,言之成理,考据审慎(如指出并不存在塔利班禁毒这回事),行文中亦满怀家国之思。
-
Luna3.007-22阿富汗原来也曾有过一段世俗开明现代化的尝试的,无奈传统二元对立太过强大,新旧世界壁垒分明:城市与农村、变革与保守、温和与激进、新精英与旧贵族、国家官僚与部落领袖、世俗与宗教、西方文化与伊斯兰教义、新喀布尔与旧阿富汗。仓促的民主救不了这个国家,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归根结底只是城市精英阶层代理人的取向,更古老的阿富汗保守势力从未被打动,纵使是最擅长做群众路线工作的苏联也一败涂地——毕竟在伊斯兰革命派看来,左派都是不信神的人。最终,苏联和美国都陷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淖,并非统一团结的阿富汗不可征服,而是分裂内乱的阿富汗让征服者无力管制。有意思的是,书中提到中国政府未向阿富汗派出过一兵一卒,却正在赢得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诸多矿藏资源使用权,我们在那里缺乏的军事存在恰恰是竞争优势。2019117
-
卡卡君暴起伤人08-16快速阅读了一遍,非常详细地介绍了阿富汗从当初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兰第二强国沦落到如今屎坑状态的过程。其中强权殖民主义从英到苏到美和人类之癌极端宗教两大破坏神在这碰头,再加一个毒品种植业,直接由内而外摧毁了整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可能性。饿殍遍野的土地上是开不出文明之花的。
-
手车星宿下08-23作品从阿富汗建国写到本拉登被击毙后,讲述了英国的三次入侵到苏联的败退再到美国的泥足深陷,社会的阶层,城市与乡村的割裂,政权的更迭,塔利班的兴衰…想粗略了解阿富汗的历史,本书值得一看。现在有些人为了反美,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塔利班都能洗白成卫国英雄…作者提到大约在2000年塔利班为了抑制鸦片价格的一再回落,颁布了鸦片种植的禁令,竟然有人洗成这是塔利班反对毒品的一项义举…也就在这几天,塔一反常态,摆出了和平的架势。看着视频里争先恐后逃离自己家乡的难民,手持武器行走在喀布尔街头的武装分子,以及重新蒙上罩袍的阿富汗女性,塔政权下的阿富汗会变成作者最后描述的那个充满希望的现代国家吗?恐怕不容乐观。
-
舞池里的塔西佗03-24阿富汗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非国家,可以与城邦意大利和选侯德意志做一类比,唯其在伊斯兰教法和周边传统大国的地缘政治中,并无“文艺复兴”对人文思想的解放和“民族主义”对近代国家的政治塑造,转而被拖进殖民政治中,丧失了独立进行国家建构的机会,从此与国际政治随波逐流。以西方政体为模板建构现代阿富汗几乎没有希望,搞威权政治又缺乏统帅全国的Chrisma,难。
-
荆棘海08-29“尊重阿富汗人民的选择”这句话,在我读这本书之前被我斥之为一句堂皇的外交辞令,但读完这本书,这句话却异常地政治正确起来。从建国以来,阿富汗的国王、首相更或者是塔利班首领,都代表不了阿富汗人民。这个国家里,人首先是属于家庭和部落的,其次才是作为阿富汗国民的人。阿富汗从来就是一盘散沙,就像作者说的“外国势力原本觉得,只需抓住把手,就能握住阿富汗这把瓷壶,没想到瓷壶破裂,他们的手里只剩下一个把手。”然而不管是苏联还是英国,以及近二十年的美国,它们的介入都会让这个国家更加分裂。遗憾的是,阿富汗无论是谁的棋子,都改变不了它的国民成为陪葬品的命运。
-
喵儿07-02我和我的兄弟联手对抗我的堂兄弟,我和我的堂兄弟联手对抗我的陌生人。当没有外人时,我对付我的兄弟。
-
Fal Conde08-27阿富汗之所以能成为阿富汗,固然有18世纪王朝周期性发展因素在内,但更多还是英俄大博弈的产物。各种强权在此折戟沉沙。可以说,只有在帝国干涉的前提下,这个多灾多难的地区才能作为一个实体而存在。阿富汗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恰好处在英俄扩张交界区域的位置,让它获得了比布哈拉汗国或尼泊尔更好的命运。然而一战之后苏联取代沙俄,以及二战后英国在南亚的彻底退出,最终打破了这种平衡,由此造成的区域性势力真空,很快为独霸中亚的苏联所利用,成为1960-1980年代阿富汗遭到干涉,加速动荡,乃至最终滑向内战的导火索。1990年代,当苏联本身也崩塌之后,成为三不管地区的阿富汗最终沦为鸦片和恐怖的温床。美国在911之后企图通过军事干涉解决这一问题,但除了扶持出又一个喀布尔市长式的“总统”之外,几乎在此地一无所获。
-
原教旨托利党人06-22本书是阿富汗民族背景学人和美式非虚构叙事与全球化时代精英学者视角的完美结合。作者很好的吸取了二元身份的长处,他非常熟悉阿富汗社会的社情世故,同时善于以当代三观、全球化视角和紧跟时代潮流的方法论看待并分析问题,还摒弃了两种学者常见的缺点,避免了本土派学者的土鳖、狭隘自大、不擅叙事与分析、传播技巧,以及西方学者研究东方问题常见的通病——雾里看花隔靴搔痒、流于浮萍、观念现行的弊病。这本通俗非虚构读物,很多记事都是并不严谨的“据说”,但无疑是一部了解阿富汗社会和阿富汗近现代史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
-
污首阁下12-27之前在书店曾读过这位作者写的《中断的天命》,如今入手了这本讲述阿富汗的书。严格的来说,这本书并非历史著作,加入了更多主观化的考量,假如作为一本历史著作可能是要收到诟病的,但是如果作为对自己祖国的回望与念想却又是恰如其分的。这本书的重点是放在阿富汗的近现代史,绝大部分篇幅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时代(冷战以及后冷战时代),从内容的均衡角度来讲是欠缺的,但是却抓住了读者感兴趣的时间点进行阐述,所以有利有弊吧。本书适合初步了解之用,但不是严谨的历史著作。
-
Fenng08-15今天,阿富汗总统下台,塔利班拿下喀布尔。在这样的日子,读完了这本书。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阿富汗人民有机会过上好日子。
-
麦心11-13书里有个隐喻印象深刻,是阿富汗某一代王(大王?……)说的,“阿富汗是个木勺,在列强手中争来抢去,有时候还被丢到地上。列强来回,阿富汗永远也摔不烂。”但即便如此,阿富汗还是遍体鳞伤。我小时候读兵法,知道绝地求生(这是兵法?……),小国要在列强环伺的场域求存,只能运用高超的外交手段去纵横捭阖,去做那一个撬动大国均势的支点。比如十九世纪梅特涅主理外交的匈牙利,可惜阿富汗不是匈牙利。文明的冲突让阿富汗在西方强国的战略撕扯中挣扎求存,以至于唯一值得骄傲的点是,我绝壁完不了,最多惨一点,你们谁来都得被拖垮,然后换庄。这是阿富汗的悲哀,也是它最后的倔强。没有一个民族愿意自己永远生活在乱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个和平富强的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