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读书评论:
-
Shyn04-03完全出乎意料的流畅而轻松的阅读体验,通俗性压倒了学术性,但每一处人类学知识背景的植入都恰到好处。如果是一个社会学家大概不会这么写,而是开篇就开始批判上东区的消费主义了与性别不平等了。恰恰是人类学鼓励人参与式观察,每种文化无所谓对错,只要深入沉浸便可。母系社会的协同育儿、融入上流社会的文化冲突、因共同的母职悲剧而激发的同理心......这些话题始于猎奇,终于非常大众化的解读,人类学像点缀其间的贴片广告一样.....
-
才谷里的坂本01-15美版人类学版小时代。这本书和格调对照着看会比较有意思。总体而言,虽然我们的世界离纽约上东区太远,但是个别现象依旧具有普世性:比如家长之间的斗争,找房找学校时的潜规则等。所以这本书对我们的生活也有些许参考意义。当然,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嗨有钱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日子不也过得很拧巴嘛...
-
YLXC01-13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么做。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
帽03-02节奏奇慢,趣味全无,来回来去无非是焦虑,要求高,教育难,妈妈们无尽的攀比和难以自控。在哪不是这样呢。
-
迪迪陈11-22全世界妈妈的焦虑都是一样的,在风光无限的纽约顶级精英圈,当妈更是不容易……让我大开眼界的一本书,了解好多纽约精英圈的八卦
-
Sarcophagus05-08书名译法楞把自我民族志整成努力向上爬,动物世界的竞争与互踩披上了都市人类学反思性参与观察的包装。本想身在海淀看一部纽约上东区教育分层过程性研究,结果虎妈育儿战歌演完挤入幼儿园序幕就变成妈妈本人品牌修炼手册。毕竟这不是译文纪实更不是薄荷实验,而是中信出版。
-
彬华同学01-18萧伯纳说过:“如果锁链会带来敬重,那么给人套上锁链比去掉他们的锁链更加容易。”资产阶级女人看重自己的锁链,因为她看重阶级特权。 ——《第二性》
-
荒废灰04-17那么多高知女性手握资源,却选择做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教育出的女孩子继续走这样的路,是不是一种社会资源的不公与浪费?以及,如果有能力,也想有个铂金包。
-
疯疯爱04-07受不了作者白莲花的语气 都拼了命把全家搬到上东区了 卯足了劲让孩子上最好的精英学校 还要站在旁观者视角去悲悯那些依靠丈夫拥有富足生活的富太太们 就因为你依靠写字偷窥她们的生活赚钱显得很独立吗?有病吧?
-
萨库拉09-20作者的人类学背景和田野调查的写法增添了一些趣味,但实在很难让人喜欢。一边说打肉毒杆菌的女人像僵尸,一边自己也“不得不”加入她们的行列;一边恶狠狠地咒骂,一边拼了老命地融入,简直精神分裂。如果不能摆脱社会/他人的评价体系,永远不可能远离焦虑, 还一味地强调人类从众的动物性给自己当借口,博士真的是白读了。
-
布加拉提大飯店03-18我非常讨厌这本书。作者的人类学并非用来理解他人,而是成了用来权威化自己优越感的道具…如果要看这种 cliche 的嘲讽,为什么不干脆去看 gossip girl 好了,我看 venessa 吐槽得比作者好多了。(但怎么说 我确实上 therealreal 看了半天二手 birkin
-
李妙生05-06看了一部分,实在读不下去了。这本书其实可以改名为有钱又矫情的人类学家。里面大部分的内容用脚都能感觉到是在瞎编和夸大。一个人类学博士,不能真诚地写点有价值的东西吗?一方面鄙视贵妇,一方面又怕自己拼不过人家。之前觉得傅高义的人类学著作有点枯燥,现在才懂人家才是真正做学问的人,不是搞点Fancy的花头来迎合这个时代的争议话题的。
-
锅蒸之鱼05-20阅读之前抱有较大期望,以为她能像保罗·福塞尔一样从超脱的视角剖析当代纽约上东区的阶级特征和实现阶级跃升的社会阶梯,结果充其量也只是描绘了富有家庭全职妈妈的生活画卷。难以忍受作者的矫情、浅薄和啰嗦,尤其是用人类学掉书袋来假装深刻。
-
fushia01-03非常有趣 作者采用了陌生化的写作方式 把曼哈顿上东区变成了一个遥远的部落 把上东区贵妇妈妈们的疯狂行为变成了部落中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事方式 并且多次运用生物人类学方面的知识做类比 产生的效果诙谐幽默 有点翻转版小泥屋笔记的味道 看完觉得上东区的妈妈们真的太疯狂了 可是转念一想 哪里的母亲不是这样 可能只是有钱和没钱的差别罢了 (翻译和排版减一星 这个标题其实有点miss the point,虽然很接地气和吸引眼球。英文版直译过来时花园大道的灵长类生物,反映了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论点,即把上东区社会生态和灵长类生物的社会运转作对比。
-
绀屋甜甜圈洞03-29其实是两星半。有点碰瓷人类学的味道,而且作者一边批判分析上东区社会的男性凝视、女性焦虑,一边继续买铂金包努力融入蜂房……显得批判分析没有深度,徒有矫情(加炫耀)。
-
豆友1505462203-27上东区中年版小时代吧这是
-
满纸烟岚12-04上东区是富人挣扎求存的世界,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天壤之别。但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有竞争,便会比较,焦虑由此而产生,无论你是在纽约上东区还是偏僻小乡村,概莫能外。求仁得仁,是谓幸福。
-
小油飞03-24两星半吧,只能说中文版营销做得成功。我还真以为是从人类学角度去观察和研究上东区社会结构的作品,真是想太多了…人类学只是作者的一个招牌而已,作品本身是普通随笔,基本看不出作者经受过社科训练。但凡做过田野的人应该一眼就能看出里面瞎编成分很高,因为人物太典型、故事太完整、太符合社会刻板印象了,不可能有这么趁手的真实材料。里面引用学术研究的部分大多属于牵强附会,反而很容易产生误导。流畅度不错,当作娱乐读一读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