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国家

读书评论:
  • refletdansleau
    02-19
    之前非常幸运地在万圣书园看到这本书,借埃及19世纪史做的现代性和后殖民批判,虽然92年的书现在看来用的理论确实没什么新鲜东西,但还是非常值得一看,感觉很多相对抽象的概念在具体的史实当中得到了非常illustrative的诠释。翻译得也还挺明白,有时间应该写个读书笔记的。当然就是感觉这个还是一个structural analysis本来也不是说作者关于表象、秩序建构、enframing的这一套东西就能解释一切,还是那句话理论是帮助理解现实的工具不是现实本身(虽然能想象作者肯定会批判这个说法…
  • 韦衡
    03-09
    五星送给原版,不知道中文版翻译如何,但我很清楚这本书的翻译难度很大,译者的努力应该得到尊重。几个月前见到Mitchell,当然你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学者在见到本人行止之后常有祛魅,或者光环褪却感(并非说观感变差,而是说察觉其为“凡人”的一面),但Mitchell仍然在“haunt”我。我们读了他今年预计出版,关于capitalism/future/debt的书稿,让人惊叹的是这么多年来(Colonizing Egypt出版于1991年)他仍然在推动知识/discipline的边界。此书出版后,我会推荐和Jens Beckert的Imagined Futures: Fictional Expectations and Capitalist Dynamics对读。
  • 01-10
    不是特别喜欢,感觉再用秩序强行解释一切问题,个人觉得很多文化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
  • T·S
    04-04
    这本书可以改名叫《殖民埃及与现代性》说到底殖民秩序是一种关于“看见”和“秩序”的欲望 主客二分、建立秩序、创造分隔、监视规训是题中应有之义。从前殖民时期内在联系的物与物联结方式的人类学 到从教育体系和建筑开始监视控制身体的规训和连续的机械的权力 再到卫生、民族性格来洗刷心灵 最终通过文本的展开方式(最喜欢的一段)书写如何创造二元对立和东方学。历史细节方面仍待补充,以及以这种西方批判视角书写在殖民中走向西方现代性的埃及,是否存在埃及的或者东方的(非形而上东方学意义上的东方)…
  • 攸川
    11-20
    原名Colonising Egypt 属于福柯德里达理论的又一次操演 观点不新奇 运用材料的方法倒挺适合模仿
  • Finally
    07-16
    其实还是想谈现代性的问题
  • 睡觉的Aho
    08-23
    总是可以用力与力之间的差异游戏替代这种或那种的二重性(心灵与身体、表象与实在、观念与物质……),问题在于,如果不去评估两者的价值与意义,而是单纯当作事实上曾存在过的两套系统接受下来。那我们似乎只是得到了又一版本的东方想象……又一场外部的博览会
  • Seb Kela Han
    08-08
    经典中的经典,可惜翻译难度太大
  • 许季山
    08-15
    所以为什么要翻译成“再造国家”???简直牛头不对马嘴
  • whisper
    08-20
    巨痛苦的读完,虽然很多没读懂还是很有启发滴
  • 鱼酱
    05-26
    读过原版几遍,深受启发
  • 小p
    12-07
    是我自己的错,我看到“深受福柯、德里达等人影响”这句话时候,就应该猜到这本书是什么样的内容
  • 我站在春天中间
    12-03
    我倒是挺中意这个突兀的中文译名,好一个“再造”国家
  • 陈主任
    08-31
    建议豆瓣出一个新选项:扫过。由于读过福柯关于规训性权力的著作,在把握该书主旨大意上没有问题,但该书信息量实际上相当大,而且引了不少海德格尔,德里达,布迪厄的词汇,使人感觉头大。但总归主旨掌握了,待考研结束后认真读一遍。。。。。
  • 张茶客
    11-02
    要是不多翻译点这种书,人们还以为中国的问题是独有的呢!
  • 火焰树
    07-26
    作者呈现了观看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如何殖民埃及(为代表的东方)的新视角,即英法通过向埃及引入一套新秩序,或者说将埃及社会“秩序化”,来实现对其控制。这套秩序涵盖军事、教育、思想文化、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它孕育的控制力隐而不显,阴柔而非强硬,是系统、持久的,而非零散、断续的——而这正是现代权力(规训性权力)的特点。因而埃及被殖民化的过程正是其现代化的过程,新型殖民方式的出现也以现代权力在西方的孕生为条件。正因如此,书中对殖民主义的探讨相伴着对现代性的探讨,对传统埃及的探讨相伴着对现代西方的探讨,呈现出双线交织的观感。我会觉得,探究埃及被“新型殖民化”的过程,也是在反观西方受现代性支配的历程——英法对埃及的殖民,是在同一时空下,再现了“现代“与“传统”的殊异,以及前者对后者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