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增订本)

读书评论:
  • Momo
    02-04
    @2019-11-23 16:31:04
  • Tunemevoispas
    03-22
    三位老师回忆80年代的岁月,既有学术也有生活。理想中闪烁着朦胧,严谨中带着乐趣。
  • 侠女与短笛
    01-21
    没有哪一篇论文可以离开它的感觉……
  • 悦雨丁香
    09-07
    挺有启发的,不过也有些疑问,后面与日本学者的对话挺精彩。
  • 卡特爱出门
    08-06
    先用陈平原的话来说“虽则粗疏,但生气淋漓”。和日本学者的座谈会那次,感觉很有价值,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让人困惑的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正在走向世界文学,拿什么作品去参与到世界文学之中,对于世界文学有没有什么标准。是走向世界还是被动走向,相差很大。很难说做了严格的逻辑推理
  • 不怕困难0小猫
    05-19
    我觉得这个版本非常好。读到钱理群老师最后说“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彻底绷不住,哭的稀里哗啦的。读这版看完我好像也恍惚过了半辈子,也更多了一点理想主义气质的勇敢。是三十多年前写的老书的再版。但是那种情怀和非功利的文化氛围却是当今非常需要的。还有最后的后记,感触最深,泪流满面“今天看来,值得格外纪念的,不是具体论述的开拓性,而是提倡初生牛犊的勇气,以及允许乃至估计年轻人勇猛精进的时代氛围。当初的我们确实是想法多而学养薄,可如果接受长辈的善意提醒,沉潜十载后再发言,很可能处处陷阱,左支右绌,连那点突围的锐气与勇气也都丧失了。”而我处在当今过于压抑,过于功利的大学历史位置中,看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感怀甚深。
  • 团tuan1126
    08-27
    跨过时间的限制,这个归纳法还是很新颖的
  • 王二
    09-16
    三星半吧,后半部分有些水了
  • momo
    05-16
    从言说方式可见三人风格:陈平实,钱动情,黄尖锐。年轻的时代已经远去,但读毕依旧感其激情。现代性/现代化是打通二十世纪的线索,这一点至今未变,只是各门各派在争夺对现代的阐释权。
  • Hyacinthus
    08-07
    三人谈五星,漫说文化四星
  • 林窗
    09-12
    全书洋溢着一种独特的80年代文化氛围,激情的创新与鲁莽并存。但从今天看去,过于直接张扬的民族意识还是使得本书存在太多的缺陷。正如日本学者所说,西方国家带来的战争创伤与文明可不可以分开来看?这样才会有更为健全的文化意识。同理,所谓的走向世界绝非口头说说,它需要更为耐心的建设,而不是一味地突进和想象。老一代学者世界视野的限制与方法论上的落后,使得这本书无法解决它原本提出的一系列珍贵问题,并遗漏了许多历史线索。而这一切,或许就留待将来的学者了。
  • 大北
    11-07
    专业必读。打开格局和视野。后面的漫说文化挺丰富。
  • ShallowKing6
    11-17
    突围!突围!“欧化”与“民族化”,横的挪移与纵的继承,“悲凉”,断裂与焦虑,政治与文学史理论,学者们对细节理论的敏感让人钦佩…许多论文待读,人名书名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自觉知识体系的匮乏。在冬日收获颇丰。
  • momo
    11-12
    里面的文章蕴含着很丰富的思想,对于三剑客的解读也让自己有不一样的体会,值得更深层次的去思考
  • Joey
    07-17
    “打破近现当代学科界限”的“整体感”;二十世纪形成的“世界文学”以及中国文学的“加入”;悲凉;民族特点;“现代化”;“改造民族灵魂”;文学研究的“去政治化”。视点的转换、对旧有研究方式的突破,都很有启发。王瑶、洪子诚以及日本诸位左翼学者则或隐或显地叩问了十月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三十年代革命文学在该理论框架中的失去:他们围绕的主要还是八十年代对五四的复现。以及对新时期文学过于乐观地期待着,而到今天再看,究竟出现了什么深刻的作品呢?当然我们不做这种成王败寇式的事后评价。就他们理论作用本身还不够深刻的方面来看,“现代化”与“民族国家”两个繁杂的思想主题必须研究通透,尤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 木海
    05-31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在小圈子里的讨论(黄钱陈)已有互相唱和的嫌疑,而稍大一点的圈子(北大中文系)也只给些不痛不痒的建议,所以后来遇到外国学者不留情面的批评,黄钱陈的应对明显有些手足无措。其原因在于中外研究界思维方式的不同,更在于自身思维的局限与僵化。往往你认为理所应当的,他们却看出逻辑谬误;你以为深刻精要的,他们却点出“深刻的片面”;你自认做的是一番大事业,他却指出根基还未打牢,何故就急着“封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构想从实践上来是失败了,著作的流产就是明证,娇艳的花儿开得太早,只是抢走了果实生长的营养,落得如今满树枯黄。现代中文学科要突围,还是应多与外界多交流,最重要的更是更新思维方式,否则故步自封,是一定不会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