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湾

读书评论:
  • 贯叶金丝桃
    10-24
    今天把这本书看了第二遍,真实淡淡的伤感。。希望期末之前还有机会看点不是课上要求看的书。
  • 菲什
    03-19
    玉梅和灵芝初了学历差异,没看出性格有什么区别啊……
  • 王翠花的思考
    10-05
    铁算盘、常有理、糊涂涂 ------
  • judetheobscure
    03-09
    赵树理确实别有一功,真心不错。
  • 仲秋月含颦
    12-23
    那个年代解放区小说有个很突出的特点,想突出的典型人物基本没个性(没人性),而反倒是那些中间人物、落后族群显得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看完小说后最让我揪心的疑问是“革命年代的红色联姻还有所谓的‘爱情’在么?”我看不到小说中的那三对年轻人对于两性之爱的追求,他们有的只是经济的筹码、革命的需求,在“有文化、有理想、向组织靠拢、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幌子下,女性对于男性的爱慕还是只建筑于“前途”(深层次的本质还是“钱途”,毕竟身为组织一份子,不搞“资本主义”没有“个人思想”,就意味着此人是健康向上、被认可而不是落后无知的、被教育甚至隔离的)上。当然这全是那个年代的特征,不能用现今的恋爱择偶与人物塑造标准来苛刻。我只为其年轻人对择偶的“轻率”举动而不平,若此书写到文革,三里湾环境和年轻人择偶便是另一番景象了。
  • 铁拐z
    11-18
    赵树理虽然也写合作化这个很重大的政治运动,但一点也不让人觉得“隔”和生硬。这个可爱的乡间“生活世界”,在赵树理幽默的语言下,充满生机和人情味。《三里湾》中梁生宝式的绝对正面形象,比如金生、万宝全等等,赵树理着墨不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些“非正面形象”甚至是“负面形象”,比如“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这“四大金刚”。赵树理的小说让人不忍心用硬冷的“科学语言”来加以分析,因为他就是在很实在地把一个动人的民间喜剧,用说书人的口吻娓娓道来,用汪曾祺的话说,即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这一点从小说结尾方式就可以看出来。两部《创业史》柳青都要用官方文件来给小说结尾,而《三里湾》就在一对新婚夫妇日常化、有分寸感且充满温爱的对话中自然地收束。这是赵树理高明的地方,恐怕也是他遭难的原因吧。
  • FermeFaon
    09-29
    读到互助社之类的总是读不下去 喜欢看故事情节 非常贴近生活 很口语化 外号一堆 老百姓都能读懂 也红 但很多是在为农民说话
  • 水母*—*
    05-13
    撇去其歌颂的对象——无外乎党和人民(为毛要撇去?我不是对此类文学作品所颂扬的有意见,而是对其批判的有意见,对是时历史的看法有保留意见),单说文笔,真的很不错,非常有感染力><所以,但就纯粹的文学,给四星是至少的
  • YSS&总是错过。
    11-12
    看到一半才把人名绰号对应起来。心累
  • YiMo
    10-11
    比创业史的描写似乎更为真实,人物也有其复杂性,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堪称佳作。
  • 泽漆
    12-27
    即便在知其如是的情形下,也很难不对历史之是其所是感到惊诧。在象征界的碎片之间,父之律法与性驱力联盟,聚起这九州的原母海洋,却那么脆弱,一碰就碎,近乎爱情。
  • elle
    07-21
    已经快一年都没有读小说了,读完以后很喜欢,很多地方会心一笑。看上去是在讲合作社、土改、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又大又正又红又悬的问题,但却无不化入到三里湾中具体的的人与情、事与理之中。人是有血有肉有私心有大义的人,事儿是家长里短内内外外的事儿,主要的几个人物都有他自身行事和思考问题的逻辑,令得他做出来的事就是他自己。我特别喜欢赵树理对人的心理的刻画,有那么点小机心、打那么些小算盘,然而又是在怎么样的过程中,他们的想法或扭转过来、或表面妥协、或两害取其轻…而故事的大局最终是落到修水渠、扩社这些“大事”上来,反过来也更加细腻、在地和活生生了。
  • yuriko
    03-10
    作为十七年作家,把宣传材料写成这样也算挺适度的。
  • 齐物秋水
    04-21
    写农村日常生活(尤其涉及落后分子)活色生香,一碰图解政策味同嚼蜡。
  • Evak
    07-07
    人还真是悖论啊。当没有人书写真正的底层人民的时候,他们假模假样地呼唤文艺大众化,要求表现那些沉默的消失不见的历史声音。当有人书写真正的底层人民的时候,他们又假模假样地批评内容的不够真实,或者动机的不纯,或者主观情感的干预,或者艺术技巧与内容的不符。当有作品各个方面都几乎完全还原他们梦寐以求的底层时,他们又奇形怪状地说没有艺术性之类的话。人真是难伺候啊。哈哈。赵树理是寂寞的,不过幸好他本来也不是为了诸君才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