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罗汉池

读书评论:
  • 林晓
    11-03
    喜欢《雨》和《猴子》这两篇,挖掘内心隐秘情感的同时在文字的把控上又既具有技巧性。
  • 哑古
    11-13
    喜欢《猴子》,《罗汉池》居然有汪曾祺风味~
  • 竹官碧
    12-16
    太好了,今年读到的最喜欢的小说。开篇的《雨》就很惊艳,诗意的疏离的叙事提醒我,它来自于一种熟悉的抒情传统。《猴子》更进一步,技巧也更高,日常是虚化的,而写猴子这一作为象征而存在的反日常对象时笔触却突然变得清晰实在。《罗汉池》更是读得回味无穷,熟悉的美学体验再次浮现,合上书想起来,那是废名的《桥》。袁哲生的语言也好,圆美流转如弹丸。读完夜深了,不见月娘,也无风雨。
  • 陆钓雪de飘飘
    12-26
    水当当的台湾味,有感觉,特别是《猴子》,作者认为是从色情接近爱情,我自己觉得是交界线上的悲哀。至于《罗汉池》,“贵妃观音”又称“杨贵妃观音”,顾名思义,是唐以后才出现的造型。更早以前,观音大致上是男身,与美艳自然无关,而后因为观音“闻声救苦”的母性特质,渐渐才出现女相,又渐渐演变出丰腴美艳的“贵妃观音”造型。有趣的是,“宗教的庄严之美”在此造相中与“女性的形象之美”融为一体,同时受到崇敬,也许,世人觉得它们同样珍贵、难得吧!因此,“艺术品有多好?”这个问题如果有答案的话,似乎也可以用来回答“爱情可以有多好?”这个问题。当匠心独运的雕刻家(艺术家)把这两个原本泾渭分明,一个“出世”,一个“入世”,方向原本相背的命题合而为一的时候,宗教可以像爱情一般深情,爱情也可能想宗教一般无私,出神入化爱之艺
  • Tún
    02-07
    对克昌仔内心的刻画,直接来了一句“欲寻舍利,亦无所得”,就全部概括了,真厉害啊。
  • 风满蜃气楼
    08-29
    两段幻灭的初恋。更喜欢罗汉池。
  • alain.proust
    12-04
    收录于《猴子》的两篇都太好了:《雨》把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氤氲于雨中,结尾只消一句“下雨了”便意境全出;同名篇目《猴子》则采取了更激进的态度,从《雨》的青涩朦胧中大胆走出,迈向青春必经的生理与心理双重意义上的成长。《罗汉池》看样子是想表达可能更深刻的主题,但我没能太直观地感受到,罗汉池尤其像一个被刻意虚构出来的世界,总带着不可消弭的距离感。
  • 赫恩曼尼
    11-24
    五颗星全部给《猴子》一篇。作家袁哲生一贯深情,文笔却独克制,比喻尤精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似是不经意荡开一笔,背后却定是苦心孤诣。《猴子》写少年情事,和《寂寞的游戏》异曲同工,都是从一方池塘中,窥见一生孤独的倒影。读之好像被凌空抽了一记耳光,头皮发麻:竟有人真能把如此细腻不可言的情感写了出来!并且写得这么自然,贴切,正中靶心。
  • 绝版_小伙队
    12-13
    该怎么说呢 他的夜幕铺着金箔 他的脚下比湖水还透明 还平静
  • 老袁
    07-23
    羡慕每一个没有看这本书的人,因为你们还可以享受到第一次看到它最原始的感受。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 欢乐分裂
    01-07
    不得不服语言功底,貌似平白浅显的用词实乃精心打磨,寥寥几语抓捕之精准,在大幅度被节省的留白空间里,隐匿着更多残酷沉郁的现实,因此篇幅虽短,叙事密度却极高,也很容易让人浸润其中。「猴子」明面上书写的是眷村青春物语,暗里却涌动着如黑夜一般漫长的蚀骨孤独,最终都要告别,“猴子”作为所有人困兽犹斗的内心投射,在暗夜里凄惨决绝地叫唤,观字如闻,不由惊心。「罗汉池」采用大量台湾方言,荡漾着俗世的温暖,而最终无缘放手的正是难逃劫数,时间被折叠在代际间的命运轮回,直至法相庄严的佛像终至完成,才算了却尘缘。
  • 小椿山
    12-15
    《猴子》,真·残酷青春物语。周围是情欲的汪洋大海,公狗舔舐母狗的尿液,中年男人吐出黄痰盯着女人。主角安静怯懦,格外纯情,但那只发春的猴子就像他的另一个影子,猴子被拴着狗链圈,情欲如同暴怒和自虐,被冲了冷水之后冷静下来瑟缩成一团垃圾。
  • 陸鰅痷
    12-20
    写得真好啊。美好啊。作序的童伟格说如何悲啊,孤独啊,残酷啊。我一点不觉得。我觉得温柔得不得了,美得不得了,又非常好笑。好笑是必须的,又不是唯一的。光是孤独啊,残酷啊,悲啊,谁不会。美好才见高山,才见大海。
  • 恶魔的步调
    12-02
    看黄锦树小说的时候,我说“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黄锦树的雨”,但袁哲生的《月娘》《罗汉池》《贵妃观音》三篇又何尝不是一组睡莲,而且还是同支睡莲,第一个故事刚长了叶子,第二个故事开花了,到第三个故事才结出莲子来,同一个故事讲了一遍,又讲一遍,再讲一遍,每次都将命运推进一点,切切实实让人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而《雨》《猴子》两篇则多少有点想起弋舟或余华同样的孩子视角,《雨》里面出走的母亲难道是跟《父亲的轮廓》里出走的父亲一起了吗?希望他们能幸福。
  • 恶鸟
    12-03
    袁哲生的小说不轻易给人锋芒,叙事就像暖玉,用体温捂着养,当放出光芒的时候,他就退出了光圈,连个人的风格也只留一些影子。人总是望他的背,读到他,也已经不给你看到他的生。
  • 李斯本
    12-04
    读完袁哲生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什么也不想写。不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