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尽的苦难

读书评论:
  • 小丸子
    11-16
    这是一群身体和心灵永远在漂泊的灵魂,等待他们的苦难永无止境。
  • 被子也需要温暖
    02-04
    作者多线叙事,所以读这书一定要一气呵成。大部分翻译还是不错的,但是读着还是挺累的,有一些语句不知所云,另外229页有错别字。。。此前真不知道难民跨越欧洲会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填补了认知的空白。喜欢这个记者,说自己的报道没能引起对手媒体关注那一段,让人忍俊不禁。哦对了,大媒体的待遇是可以随时打飞的的,羡慕不已啊。
  • 是 Moon呀!
    03-04
    Patrick在介入和观察、纪实与评论中掌握了非常好的平衡,非常感谢有像他这样的人能把难民们所遭受的苦难详实地记录下来,去警醒那些本该保护他们的人。(翻译不太好,扣一星)
  • Simplelife
    02-14
    阿拉伯之春过去十几年了,今日的世界依然这么混乱。看蛇头走私人口的描述,莫名想到了曾经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大陆开始的全球化贸易。
  • Will
    03-29
    以一个普通的叙利亚人哈希姆的经历为主线穿插其他角色(难民、蛇头、海岸警卫队员、志愿者、旅店店主、边境执勤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的叙述以及对难民危机的分析。难民们穿越地中海,穿过被救援人员称为“利比亚第二大洋”的撒哈拉沙漠,随后横穿欧洲大陆。15年在横渡地中海的移民中,厄立特里亚人在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后,是第四大移民群体。在这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国家里,约9%已离开。利比亚等国难民离开的理由是躲避战乱和宗教极端主义,厄国很大一部分理由是全民终身兵役制。蛇头在脸谱网建群招揽生意,“一艘大型快艇将在下周前往意大利。双层船舱,带空调,整装待发。特别适合全家出行。”阿布·阿拉将自己的人口走私团伙命名为“欧洲之路”,还在页面上配了一幅摩西将红海分开的图片。这个题材依然缺少第一视角的叙述。
  • Willson_Li
    04-11
    这本书实在太震撼了。当我读完内容,再回看这本书封面的时候,我才发现,一艘艘满载着生命的小船像是漂浮在海上的棺材,他们每个人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更让我受到触动的是,哈希姆在一封信里说:总有很多人一直给你希望和信心,帮助你穿越重重黑暗。是啊,尽管会遭遇这么多无尽的苦难,但是依然有千千万万个哈希姆,他们心怀勇气和美好,奔赴在前往未来的路上。正如这本书在序言中引用的《奥德赛》中的那句话一样:如果有哪位神明预谋让我再次遭遇海难,我坚强的心足可承受这种打击。在大海上,在战斗中,什么样的磨难我没有受过!该来的就让它来吧。
  • 洒先生
    06-10
    在地铁上断断续续读了一周。看到哈希姆终于拿到在瑞典的永居时,想到了《战火重生》里去到挪威的Duvat一家人。那些因为战火而长途迁徙的人们,活在磨难之中。希望那些最后在自己迦南之地定居的人能够好好生活,从此远离战争、硝烟。
  • 李小饼
    05-24
    当大量难民涌入时,连最讲人权的北欧国家都开始右倾,论自由平等公正民主与利他主义的平衡点在哪里。战争国家的居民,本来好好的生活,一夜之间失去所有,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想人们大概都会做出类似选择。
  • 二赫
    05-20
    难民惨吗?当然惨。不说远的,北韩到中国,然后被边境中国人迫害、利用、强暴的都有。但是问题不在难民,这个问题太大了,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永恒悖论。
  • 一棵休闲的菜
    05-31
    一个35岁的叙利亚人对我说:“即便欧洲人决定弄翻运送移民的船只,人们照样会坐船渡海,因为在这些人眼里,自己早已经是死过的人了。现如今叙利亚人都觉得自己已经是死人了。这种说法也许指的并不是身体,而是指在心理和社会层面,叙利亚人已经是一个被摧毁的种族了,他们已经濒临死亡。因此我觉得,人们并不会因为欧洲人要炸毁移民船而改变自己的决定。”在你我看不到的地方,很多人在奋力地为了活下去而在各种死亡边缘挣扎,对于长时间处在安逸之中的人们是值得反思的。后来作者忍住没有帮助哈希姆也很真实的选择,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变量,更多做一个观察者。
  • 自恋的小艺
    07-03
    战乱,人口走私,大量难民涌入欧洲,他们遭受的折磨、绝望、命悬一线,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就发生在21世纪,发生在当今。涉及到难民危机的欧洲各国也是一筹莫展,似乎无解。同样20岁的年纪,有的在追求好成绩,有的追求高薪,同时还有许许多多人他们唯一目标就是安全地活下去。最后看到哈希姆获得了瑞典永久居住权,终于松了一口气,多少次死里逃生、精疲力竭,总算得到了想要的结局。
  • 宋清
    05-09
    十分生动的体验与描述,又是十分客观的记录与观点表达。难民问题的现状无法单纯地用谁之过去简单概括总结,这是一个复杂且近乎无解的问题。一旦秩序维护机制被打破,看似文明的人类社会可以瞬间退化回一个弱肉强食命如草芥的世界。和平不易,制度平稳不易。且行且珍惜。唯一的缺点是书名翻译太做作了,扣一颗星。
  • 人间观察者
    01-31
    作者以新闻记者第一视觉去记录了难民整个逃难的过程,甚至还让我认识了在非洲有个小国比朝鲜还要没有人权的国家。综合战争,内战,政治,贫困,独裁等等方原因使得这些国家人民逃离自己的故乡,无论在海上还是陆上逃难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不仅仅要面对蛇头和劫匪,还是无情的大海,都会经历惊心动魄死亡威胁。欧洲作为幕后推手还在暗地里互相推卸责任。相比难民悲惨遭遇,我们是幸运安全的,没有强大的国家,也就没有安宁的社会。
  • baoz
    08-25
    记录到2015年年底的难民危机。追踪了多个个体经历,但是全书结构实在是跳,一个故事拆得支离破碎,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写惯专栏短篇的毛病。至于内容本身,依然触目惊心,最后仍旧是难民危机无解。建立大规模迁徙管理机制暂时舒缓,解决叙利亚内战才是根本。
  • 小昊
    12-15
    想起在柏林的难民营采访的那个叙利亚大叔。“你是怎么逃出来的”,我问他,话音落下没多久,看到他的动作,我非常后悔自己语气的轻飘:他趴到了地上,用肢体语言很卖力回忆自己怎么爬过那些铁丝网…跟不同个体的真实接触,是避免粗率的结论的最好方式。这本书告诉了我更多一手信息,好故事力重千钧。作者是个勤奋且同理心很强的记者——尽管我偶尔怀疑他的文学修养是不是让他有把叙事美化和浪漫化的倾向,但绝大部分时候,他用大量的事实和论据说服了我,从人类迁徙的历史视角讲述一切。读书的时候哭了两次,一次是哈希姆抵达瑞典时,一次是最后他打开信封的一瞬间。船和海洋,沙漠与皮卡,还有墙,以及形形色色的蛇头、政府工作人员和难民,每个形象都好鲜活。世界的一些地方正在溃烂,其他地方躲不过,重新回到相互隔绝的状态的设想其实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