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读书评论:
-
lubo06-19有洞察力,可惜结构组织得差了些
-
楚恻12-23如果不是对巴洛克时期建筑烂熟于胸,肯定无法领会那种细致到立柱上风格变化,也肯定不会懂得去感受建筑整体美感。这本书等知识储备够了需重读。
-
载天04-01编辑错误不少,虽说我不是很懂
-
adele10-22沃尔夫林风格艺术史论的奠基作品之一,值得推荐。
-
九品社会行走02-21很紧凑地描述了巴洛克(手法主义?)建筑的特征:光影、团块所造成的运动感。三星出于翻译欠考量,而且图号有误,版式也欠思量
-
Viola08-15果然不甚理解,而且没对巴洛克产生憧憬//好吧,现在我迷上巴洛克了.
-
mike01-19第一章关于两个时期的特点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就是运动性,作者说来说去一大堆。第二章并不令人信服。第三章太专,没看
-
弥次郎02-10建筑的美妙建立于诗歌的美妙之上
-
haize04-03“巴洛克艺术的瞬间冲击力是强有力的,但却总给人留下一丝哀伤。它传达出来的不是当下的幸福状态,而是一种期待的情感,或是某些尚未降临的东西,是缺憾和不安,而不是心满意足。”
-
SHAW的黏土磚10-06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遮蔽”效果的心理学意义。“涂绘风格最终导致了三维形体的全面毁灭”,太给劲儿了。。。
-
Altrove08-02读完本书不得不为沃尔夫林敏锐的艺术品鉴赏能力所折服,对于各种细节的评述在本书第三部分里相当充分。而在前两部分作者主要分析了巴洛克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主要特征和这一转变的原因。前者归结为涂绘性、庄严、厚重与均衡,后者归结为审美钝化提供动力,社会精神提供方向。“涂绘性”的观点比较复杂,尚需参考沃尔夫林其他作品,个人比较感兴趣转变原因这个问题。沃尔夫林指出应该“在学者的密室与泥瓦匠的工地间找到一条道路”,他也确实在本书第三部分以大量的事实建构了这条道路,但是从纯粹理论总结的角度来说尚显不足。作者虽已艺术风格学和社会心理学为方向,却仍能广收实例,难能可贵。另外关于早期巴洛克和矫饰主义或曰风格主义的争论前言中已有很好的解释。需要吐槽的是本书杂乱无章的插图实在忍无可忍,以及鄙视一切M号文献用尾注。。
-
小.莹.子09-30这样的书怎么解决插图问题真是世纪难题。
-
EwigFAE09-24这是本翻译得一塌糊涂的书,差到成了风格和体系以至于我读到最后居然习惯了(原著德语为什么从英译本翻?)。但这是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对于这种“近乎惨烈的壮丽”的艺术风格的偏执性喜爱似乎不是偶然,它与瓦格纳歌剧与尼采哲学之间思想情感基础的联系。插图大量缺失和排版严重混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