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传

读书评论:
  • 03-18
    “孤独、骄傲、反抗”,一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丁玲形象跃然纸上。结尾一节,“101 在医院中”——《在医院中》
  • 水舞云裳
    02-10
    欠了两年书债一下午还清。从此心可以少虚一点点。看清一个人至少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丁玲聪明一世,却看不透周扬对她的恨从何起。还是说立场、正义、信仰从来都是最嗜血的东西?能让一个人的心变狠?再有,如果萧红没有遇上萧军,恐怕还会对革命的延安能对她的人生带来转机有一丝幻想吧。假使萧红还活着,她可能也会和骆宾基做相同的选择,婉拒参与编辑《中国》的邀请。只是在这点上,如今的我更欣赏牛汉对事业的忠诚。这本书最语焉不详之处便是办《中国》时的种种人事冲突。也许是因为还有很多未亡人在世?又或者作者对人情的洞见还不足以支撑起对这一事件的描述?俱,往矣。
  • 不穷即安
    09-05
    上本写的很好,本来对丁玲很不感冒,却读起来甚有意味。下本基本属于常识,可以省略。
  • 仰蠡
    06-01
    作为传记来说,是十分优秀的,作者对于丁玲自是满怀感情和尊敬,所用资料也都可信。以才华论,丁玲若是单单如沈从文做一位作家,其成就远不只如此,但其性格决定了她不可能做一个纯粹的作家。真正的左翼作家从文学史来看,真是一群不合时宜的存在,在国民党统治下,批判腐朽,向往解放区,讴歌进步与未来;到了解放区,自身由于受到五四余风的熏陶,且又个性鲜明,与广大劳动人民并不能充分融合,反而在延安依旧指手画脚。一次次整风下来,某些观念之信与不信,于他们最终都成为了一种信仰,随着政治思潮的起伏,一个个彼此攻击,各自坚持认定自己的信仰。在劫后余生后,信仰已成为一种本能,却还能坐到一起喝酒聊天,这毕竟是一辈子的青春和理想啊。丁玲的传奇在于,她既是左派作家的代表,又是无比傲气的才女子,过完一生,仍不愿也不能走出信仰。
  • 大獾
    12-16
    读了上册,非常好看。丁玲真是作,尽管也因此而伟大?给我的感觉是:她既不是作家,不是党员,也不是新女性,而是始终把这些东西都搅在一起,始终用生命里本能的东西来应对政治变化,所以能做中国政治的晴雨表。丁玲没有思想,也没有定力,同时感受力强,所在的环境又变化非常剧烈,所以自然会呈现出复杂面目。你要说自觉吗?全没有的。对后来者有什么警示作用?就有很多。丁玲应该成为党史研究的显学。(过了一个月,自己跑去读了丁玲的作品,发现上面猜的全都是放屁。丁玲真是很好很好的。鄙视自己。)
  • 松谷
    04-16
    作为一门史学研究,有很高的价值。佩服作者的功底。“政治的丁玲”事无巨细的为读者打开一扇门,而作为“文学的丁玲”,却看不到一扇窗,作为“丁玲”本身呢?更看不到她除了政治之外的“人”的形象。
  • 南渝霜华
    02-03
    赞同解志熙先生对《丁玲传》的评价,即避免了传者对传主过多的主观评点,平实道来,史料价值甚高。
  • 笔力
    06-10
    近年难得一见的好书。
  • 于北啊
    10-15
    8.6从首图借来,上册年轻时的丁玲真是新女性革命女青年。下册刚刚看完,读书若不趁热劲儿就只好以明天再不还罚款就要继续增长的理由催自己读完。只是作品没看只看传记还是了解不多。
  • 鹿包
    10-09
    有趣的人儿,值得一读。
  • 万古忠义李秀成
    03-06
    48、63、72、77页的陈源和陈西滢应该统一,76页应为“恼羞成怒”,188页,太原失守后阎锡山创办民族革命大学,萧红萧军田间李又然,38年2月转移,想到了萧军《从临汾到延安》里的种种闹剧哈哈。194页,塞克与王洛宾去了新疆,临汾的老人只剩下田间一个。
  • Uzumaki
    07-10
    「她为什么不像自己的老同学施蛰存那样,只因入团被通缉,就幡然醒悟到自己是独子、不能牺牲的,于是告别了革命;也不像乱世才女张爱玲那样,因为洞察到时代在解题,所以一心只寻求个人自由、真实而安稳的人生呢?这些比较容易的也比较安全的路,她为什么就不走,而偏要舍易求难、自讨苦吃呢?」个人人生选择无可厚非,但人格终究有高下之分。是为了个人,还是为了更为广大的人群,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 06-27
    从三八节有感就看出来丁玲这种坚强的女性就是我仰慕的,果然不失所望。她本可以借着政治便利平步青云,却偏要做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便不一定合时宜,昨天小资右明天保守左,不过是政治敌人的说辞和大局的变化。
  • 冬惊
    07-11
    翔实客观。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看前半部分我羡慕丁玲,后面觉得还是活在今天好。
  • 想本雅明迟了迟
    04-03
    史料价值很高,文学史和CPC党史的线索都很突出。
  • yanggege
    03-07
    读沈从文起对丁玲充满好奇,上下两册详实的记录和分析直到看完,才发出一声真是个打不死的小强这样的叹息。这样的女性是有天生强韧基因的。非常厉害。人在大势里,命运这东西抗争有徒劳顺受没准亡,真不容易。朋友之间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站在各自的信仰里你能说谁是对谁是错呢。唏嘘。
  • K
    07-21
    大家关注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丁玲本人,以及资料可能丰富些(?)。然而以传记的阅读感来看,秘书夫妇实在是两只烂笔头。
  • pjjj
    02-29
    1)信仰真是件无可奈何的事,发展到极端,便到了“主动认同有能力迫害自己的人”的地步。当然更可以理解,启蒙之初在少女看来那便是世界的中心遂奋不顾身扑火而去。丁玲对党的热爱真实一场虐恋。最可惜的是,对文字的信仰,终敌不过对某人的信仰。2)丁周是权力之争,是人性的阴暗面。丁沈丛亲人到陌路则是三观不合,更像是某种腔调或气血类型的矛盾,英雄的丁怎么会喜欢沈用那啰啰嗦嗦的腔调把她的“出处”讲得孱弱不堪。而我们看到沈那小儿女文,不禁想笑,他真是了解丁的。3)丁玲幸好有陈明在身边。
  • 万历1587
    03-07
    真的是集大成之作,非常好。从丁玲的经历可以再次重审延安整风的起意和性质,真的不是毛一个人的意思,当时延安干部对城市来的革命者的厌恶,轻视,不满很可能超出后来研究者的想像。没有这种广泛的情绪,整风发动不起来。另:在中共内部真的不要再划分右派和左派了,没有这个东西。只有左和极左,右就不是共产党了。丁玲批胡风,胡风批周扬,周扬批丁玲,这里真的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也不存在反思道歉,只是党在不同时期的策略微调而已。又及:作为一个人,我佩服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