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中国(增订本)

读书评论:
  • 05-20
    一遍获益匪浅,两遍能升华否
  • 普通袋鼠
    03-10
    有出彩之处,但部分行文囿于桎梏、略显迂腐,部分观点实在无法苟同。
  • 扶桑小昕
    05-08
    社会学入门读物。对三农有着零散但细致的分析,虽然可能访谈过多,重复部分较多,但是着重讲解了现代不同时间段,现在看来有四个自信的雏形的感觉,对中国历史观的阐述比较让人耳目一新,对于郡县制的那篇论文感觉有些杂乱,但可以参考2021年《中国 郡县 版图: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写的更加简练一些
  • 一兮
    09-15
    6.7开始读7.17有种洗白,歌功颂德的意味~看了一半多,才发现自己看的不是黄河边的中国。前半部分写的很好,很务实,有情怀,感觉比较中立的,最后代跋挺左的。盟旗制度,托克维尔的民主制度,中国的传统社会。后发国家工业化视角,“三农”问题。
  • 宋典富强胡同外
    05-07
    本来以为是研究方法论工具书,实际是作者演讲文章合集,小失望。核心观点是以中国为中心和长时段视野。中印比较一文具有启发性,中国学界愈发对当代中国的负面情况感兴趣,但是从历史纵向、国家横向看,中国的成绩仍十分突出,这对于越来越基层个案局部的当代史学者有警示意义。当然曹的很多大历史的高谈阔论,也不太受历史学专业欢迎,增订本反而增加了诸多类似内容,将黄河边中国前后的故事一文删去有些可惜,这篇仿佛曹学术生命史的访谈对于了解作者来说很是重要,不仅不该删去,放在首篇都不为过,毕竟相当多人是通过黄河一书认识作者的。
  • 若你遇见她
    02-12
    老师让看过和作者的合影,其《黄河边的中国》读来就有一种亲切感,作者还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认为谈的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农民如何组织起来。现在提新型城市化,如果加快这个步伐,地方政府和资本结合,可能会打农民宅基地的主意,强迫农民搬进高楼,把宅基地搞出来,这等于是扩大用地指标来招商引资,还是原来那套东西。我有这个担心。这三十几年,我们的发展是地方政府推动的,地方政府推动发展的资源就是土地,圈地后招商引资,越到中部地区招商越难,所以它用地价来让利。我有这个担心/如何在分散的个体经济之上重建一个组织,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使命。
  • 愚蠢的理想主义
    03-18
    以如何如何为题的书总会让我感觉到有点失望,也许是自己期望太多了吧。本书是曹老的主要观念集合,关于转型,城乡关系,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主要视角立足传统,秉持现行。倡导农民组织化,主要内容记在书上了。
  • 朝彻彻
    12-01
    有几篇挺好的,但很多点我也不知道怎么吐槽。。
  • 迟朋簪
    02-09
    在三农研究领域,温老的特点是达中外,有世界体系的视野,全球比较做得好。曹老师则是通古今之变,真正把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打通了,超越了各种既定的观念,回到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所以往往一语揭示关键问题,超前多年洞察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曹老师提出的方法论(整体地、历史地、理论地)看似老生常谈,但就我所接触的年轻学者来看,尚未有能做到的。整个社会学界,能通古今之人也少之又少。曹老师此书可作研究入门指引,但更适合视野打开有一定积累之后回来重读,愈发觉得有滋味。在增订本序言中,曹老师说年纪越大,越敬畏复杂性,或许这正是老人家如今述而不作的原因?
  • 小羊
    03-25
    做社会调查作者是第一流,但谈理论还是有点迂,很多预判如今看来都是错误的,比如认为城镇化不能很好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其中三农问题研究方法一文,吐槽复旦哲学系倒读马克思主义,重理论轻社会,真是妙言
  • old boy
    07-24
    如果你也是从《黄河边的中国》过来的读者,是不是也会和我一样失望?多篇演讲、访谈的集合,优点是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作者的观点;缺点也是很明显:缺乏系统性,即使在编辑上做了技术梳理也掩盖不了。恰好同时在看周雪光的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对比中发现了差距。
  • 臭p达达
    05-10
    我一定会跟孩子们说要敬重农民,热爱农村,支持农业。如果人生可以返回,我一定会在当村官的第一天就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