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
读书评论:
-
akash03-27感情因素挺明显的,多一星给作者的勇气!
-
light06-03从美国的司法高压,揭示了新种族隔离歧视的产生。在这本书里,美国警察,简直堪比秘密警察,对黑人社区的年轻人,丝毫都不友好。这本人类学著作,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揭示了这些黑人年轻人,如何被司法体系的高压限制,不得不进入犯罪-司法审批-脱离主流社会-再犯罪的循环。
-
泥鳅不会游05-03非常让人生气,翻译烂到家了,粗糙至极,机翻或许都不至于如此,分明是课上学生们随意拼凑的译作,作者有何颜面写出译后记那番话,为什么要毁了原作?!
-
您老朋友王狗熊06-16前面写的像小说,如果加上环境描写就真是小说了,第五六七章还行,后面结论却太简短。边读边想作者是否因为戈夫曼三字便占尽天时地利,是否因为性别优势和阶级优势占了黑哥哥的便宜而获得人和。不过想到最近火起来的切尔诺贝利,格罗斯曼写劳改犯人获释出狱的小说《一切都在流动》要比这本在逃写的好多了,反正在古拉格里还在街道工厂里,社会都是大监狱么,斯大林死了古拉格里都在笑,监狱还比外面的社会要自由一点呢。
-
Dynamo07-31复杂的一本,作者蛮值得钦佩但不算是好作品。总体上有细节,有描述,有反思,但没有洞见,没有规章(或许是好事),也没有解决之道。就值三颗星,但它确实启发了我一些东西,所以情感上可以给加一星。话说还是不要人云亦云的黑啊。
-
拿水润润11-29这本书读完真的能让人明白什么叫:黑白可以颠倒,真假难以分辨。本是打算这个寒假去美国亲自了解风土人情和种族社会,但因为各种无奈不能成行,故选了此本书作为对另一个大陆的了解与补充。对费城黑人社区里的麦克他们而言,他们始终面对的都是在夹缝中存活的困境,抗拒无端加注在他们身上的“污名”,反而迫使着他们铤而走险,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逃亡,再逃亡,就是这本书的常态。感谢爱丽丝戈夫曼做出一本这样的民族志研究,丰满了读者的认识,但她个人也牺牲了太多。
-
周粥粥01-11社会学巨擘欧文·戈夫曼之女爱丽丝争议之作
-
洛水09-16方法论说明里的作者令人作呕。
-
hoppiela02-18花了四天读完 跟读街角时的感受相同 我实在没法忍受这些相似的姓名翻译……所以前期读着读就读不下去看别的书了……先不看豆瓣里对AG的道德伦理怀疑 读完还是很佩服AG的 几处情节 她的自我梳理 对于是否要渺小得像墙上的苍蝇的反思以及从田野中抽离的恍惚 让我加一星
-
Blade King03-13制度造成的在逃状态,以及对街区社会关系的重构。方法论反思也很有价值。个人(作为外行)认为可以和sidewalk并肩的民族志。至于真实性质疑,这几年最后也没有下文,如果最终实锤了,再来调分也不迟。(其实我觉得和她日常交往的那些人最能直观感受到是不是真实的田野,毕竟她自己也说田野部分改变了她自己的身份、言谈与行为)
-
DarkStar08-24原著整体水平三星半,中译本零分,这简直是翻译界的耻辱…
-
伊卡洛斯的海05-13附录与其说是方法论的注解不如说是交代故事的结局。民族志旨在突出贫民区黑人青年在警察高压执法下的逃亡与游离,以显示现代的“种族隔阂”。在研究伦理上,或许可以和tearoom trade 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