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与社会

读书评论:
  • 电话听听
    10-28
    如果可以想象宇航员坐在宇宙飞船里看《2001太空漫游》,士兵匍匐在战壕里读《西线无战事》那大概就是我在当下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吧。那些熟悉的术语和那些让人的灵魂都被抽空的措施,令人兴奋且焦虑。怎能不对人类的不长记性不知悔改,难以吸取教训,幼稚狂妄感到无力。不应轻视任何一种病毒和流行病,但也必须用科学和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最重要的是对于群众的教育与科普不应忽视。还特别注意到浪漫主义时代的结核病,与近现代女性流行的时尚与审美,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与霍乱周而复始,毁坏森林和埃博拉蔓延之间的关联。人类已与太多流行病抗争成百上千年,即便科技水平在进步,人类依然未能找到切实有效将其根除的好办法。面对现实,我们的耐心在经受考验,这是痛苦难熬的三年,但或许还要经历更漫长的等待,我们不得不以一种“苍凉的乐观”来面对。
  • 亚里士多鹅
    10-07
    写得很好,很多角度可以理解,能看到人类从蒙昧走向开化的过程,也能看到很多政治学的暗示。我们到底身处一个确定性更高还是更低的世界呢?
  • 约束的帽子
    11-29
    传染病一直在变,社会应对却没啥变化。强大的公共卫生政策可以极大程度的预防疾病,但全球化与病毒变异造成的快速传播社会确无能无力,而疫情初爆发的城市里政府只关注经济的短视、人民对病毒的无知,使得病毒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
  • 栗子有毒
    12-01
    读了几种主要的流行病,肺结核有意思,中期会造成人格变化,性欲增强,有点哈人。可做小说的人设。
  • sofia
    11-13
    “专注于一件事,但不要忽略其他事”“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竞争是一场达尔文式的生存斗争,微生物始终占上风。”“无论是针对鼠疫,还是针对后来的霍乱或其他疾病,抗鼠疫措施主张控制经济活动和限制人员流动,授权对人们进行监视和强制性拘留,还批准入侵民宅,剥夺人身自由。”
  • 想想
    06-04
    为作业补充一些背景,其中对西方世界的几次大流行的梳理全面而立体,可与现状进行对照阅读。中间读到第135页时漏了一句话,不知道是校对的问题还是印刷的问题,体验感不佳。
  • 李承宇
    06-04
    《流行病与社会》,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书籍作者的视角之一——自发的公众反应——即流行病的传播在有感染风险的人群中引发规模颇大而耐人寻味的反应。这些反应包括:污名化、寻找替罪羊、逃离、集体歇斯底里、暴乱和迸发Religious fanaticism。 这可以与我最近研究的香港鼠疫、中国“苦力”与贫民窟、原住民问题联系起来。
  • 哈哈哈哈11
    06-03
    国家主义泛化滥用反而制约了现代社会面对大流行使用合乎科学的手段,这让文明社会的表现得还不如只拥有尚不成熟公共卫生体系的中世与前工业化的近代。而且现代社会个别的应对手段也助长了反现代的意识。
  • 拧发条鸟
    06-02
    鼠疫的大流行,似乎成为后世许多流行病防控过程中不断想要超越,却又不得已而复刻的缩影。鼠疫大流行时,形形色色的防疫措施使得公共权力得以扩张,难以平息的传染病又会使得人们为疫情的起源寻找一个发源地,好像以此能“撇开责任”。尽管在这之后的漫长世纪里,人类试图通过协作将传染病赶出地球,但接连受挫之后,这两年仿佛又在原地打转,互相推诿。作者在书的最后写道“人类的健康才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简单明晰、浅显易懂,却仍要如此醒目地强调,历史的循环,或许尽在于此。
  • espionage
    05-30
    可读性强,对这三年新冠的种种社会表象,都可以在这本书瞥见相似性。弗兰克·斯诺登阐释了一个核心观点,流行病就像社会的镜子,它对历史和文明走向、国家与社会演变的塑造和长期影响,不亚于一场战争、革命或经济危机。它不是某个国家所独有,而是威胁整个人类。“公共卫生是最高的法律,它必须凌驾于市场的法律之上。”一个印象深刻的分析是传染病在公共卫生领域所确定的模式,对国家主义的构建作用。它在人们面对疾病的恐惧与不确定时,赋予国家权力以公信力与果断有力的形象,以提供安全感与在瘟疫面前有所作为的希望。置于当下大环境的语境中,值得一看。
  • 阿伦特
    05-23
    本书从《圣经》、古希腊史诗、古希腊哲学、西方艺术、重大历史事件出发,阐述和剖析了全球传染病的历史。鼠疫、天花、霍乱、肺结核、艾滋病、埃博拉…人类对此无不闻风丧胆。作者既是一位历史学家,又是一位医学史专家,本书将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熔于一炉,令读者为之眼界一广。一书掌握全球流行病的历史,以及人类对之瑰丽的解读。
  • 阿巴厮
    05-13
    还不错的科普读物,把历史上几大传染病,鼠疫天花肺结核艾滋病,都和当时社会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前大半部分可看性比较强,进入20世纪,离的太近,有点无聊。可惜成书在新冠之前,否则21世纪怎么也轮不到Sars和埃博拉当主角了。
  • 安提戈涅
    01-17
    显然这本课堂讲义没有经过严谨的整理疏通,使得它更像是一些为了讲课而大量收集但疏于整理的初级材料,缺乏有机整体性。从全书的逻辑、方法论与问题意识来说,遗憾是比较多的,有一些内容近乎于通过讲故事来划水。但是还是get到了一些有用点,其一是科学史视角带来的观念颠覆:科学革命的自下而上性,先有了匠人的技术革新,才有了科学家的科学革命;其二是传染病中暗含的种族、阶级乃至国族问题,不同的人种对不同疾病的易感性差异或者不同国家地区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差异,使得传染病也能成为意识形态进行渲染的工具;还有近代卫生学对人文艺术的影响。如果作者能集中笔力,认真谈这些“流行病与社会”的关系就好了,可惜注水了太多资料性质、背景性质的东西。
  • 后浪
    06-20
    鼠疫、天花、黄热病、痢疾、斑疹伤寒、霍乱、结核病、疟疾、脊髓灰质炎、艾滋病、SARS、埃博拉病毒……回顾可怕的千年瘟疫史,深刻理解我们的生存处境。
  • 欢乐分裂
    07-15
    历数各流行病的成因、病理、传播、治疗及后续,惊讶发现其发展趋势的共通性,自鼠疫在公共卫生领域确立模式至21世纪,人类虽狂妄自信可征服微生物界,然而流行病的衰退却并非缘于科技发展,新发疾病与再发疾病的阴影永不会消失,简直是今日镜像,所谓文明在病毒面前脆弱不堪。本书华彩在于将医学科普与社会状况糅合,指出“流行病不是偶然事件,与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密切相关”——利益驱动下造成的环境破坏,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的人口流动和激增加速病毒扩散,国家层面政策导向,国别间博弈;借防Y之名“权力向日常生活领域的扩张”,这种强制的合法化导致替罪羊、圣人/污名化、狂热病、特定/弱势人群被边缘化。黄热病、痢疾/斑疹伤寒分别阻止了拿破仑两次扩张,流行病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巨大;肺结核被浪漫想起桑塔格《疾病的隐喻》。
  • 本本姜
    11-18
    好了伤疤忘了疼。SARS已经完全记不起发生了什么,新冠的记忆仅仅一年也已模糊不清。人类,终究战胜不了流行病。
  • 死透气了
    07-18
    这一年读过几本类似主题的书,这一本是最容易读进去的,这当然和本书原为耶鲁本科公开课有关,也和作者是历史学家从而此书没有太多医学专业知识要求有关。整本书基本围绕人类历史上几次大流行病展开,穿插着从希波克拉底到巴黎医学学派的有趣科学史介绍。写艾滋病的部分尤其精彩,收获了一些新知识。可能和讲稿有关,各章风格并不完全统一,也未能各章有机融合最后升华到更高层次,这算是一个小小的不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