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辛顿旧事
读书评论:
-
荷尔德森03-18众所周知编辑是最有意思的人,所以这本书妙趣横生!喜欢斯帕克在写作时,诚恳地给出自己的人生建议,比如减肥只吃一半饭量,找工作要让每个人都知道,培养专注力可以养一只猫,每天一根香蕉可以预防风湿病……而且描写编辑生活时,还加入悬疑侦探元素,让故事更吸引人。读得非常快乐。
-
韧勉03-23一本以出版社编辑为主人公,抒发职业烦闷与生活态度的小说,作者缪丽尔·斯帕克看待生活的角度与众不同,这里她既表达了对于作者意志力的考验,对于职场女性明哲保身的思考,以及沉溺于自己的小圈子里的掣肘与欢乐,即便股市发生在20世纪中叶,但与当代出版社编辑的日常仍有几番相像,令人触景生情,连连发笑。
-
阿磕1303-24妈味真不是好东西啊……霍金斯太太减重的同时也在卸下不必要的责任,在保持自我的同时尽量争取生命的主动权,做回南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作家艾玛证明,当一件事的出发点是错的,后果如何都得自己受着,及时的戒断一些容易上瘾的不良嗜好,它们能提供短暂快乐但贻害无穷。最后,不要跟垃圾缠斗,最明智还是扔掉和远离。威廉,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威廉。good job。
-
彼岸03-29“魔幻之事近在咫尺”
-
omandilito04-05捕捉一位我喜欢的英国女作家!
-
bookbug03-31缪丽尔·斯帕克算是一位风格极其鲜明的苏格兰小说家,比如她终其一生都没写过篇幅过长的作品,喜欢在紧凑和娴熟的结构中游走,但不论长短,依然能在几乎每部作品中找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从布罗迪小姐,到驾驶席,再到这本肯辛顿公寓群像中的一干人等,不要说正直风趣乐观积极的霍金斯太太,就是小说中戏份不多语焉不详的霍金斯先生,初期也很有早年希德尼·斯帕克身上的影子。当然,核心还是那位笃信只有诚实才能让生活令人满意地继续下去和坚持编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拒绝的霍金斯太太。书中她不仅接连陷入一个涉及匿名信、伪科学、敲诈和朋友自杀的连环谜团,还因始终拒绝收回对垃圾文人“尿稿人”的独立判断先后失去两份编辑工作,但许多年后旧事重忆,哪怕是与肯辛顿格格不入,相去甚远(书名Far cry的点题),却仍甘之如饴,令人钦佩。
-
猫饭03-31比《处心积虑》更“处心积虑”,斯帕克就像那个角落里织毛衣的阿婆,不动声色就洞悉左邻右舍的生前身后事,带有伊夫林·沃的毒舌和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暗讽,对文人/出版圈子风雅背后的权力攀附、自傲下的可鄙丝毫不留情面,让人牢牢记住了“尿稿人”这种文化恶棍,作者投射的主角有独特的倔和韧劲儿,一个战争寡妇,一铲子挖开臭气熏天的“尿坑”,揭穿“猎巫”的险恶,游刃有余的幽默氛围下是虚荣与控制阴魂不散的恐怖。
-
赫克托尔04-02只要做过出版社编辑的人看《肯辛顿旧事》都能会心一笑。女主作为一位有傲骨的出版社编辑,对一个凭借和知名女作家性关系想上位成为作家却写得跟坨屎一样的男人贡献了”尿稿人”的标签,简直痛快,即便这让她两次失业甚至招来报复。对这种贱男来说,”尿稿人”至少可以刻在他的墓碑上供路人开怀。幽默是最高级的智慧,文风诙谐畅快,果然英国女作家的笔触就是独特~
-
Optimum04-02简单的小故事。喜欢里面生活化的神奇的建议以及霍金斯太太喜欢威廉的理由~
-
mmmg04-02很按得住剧情流泻的节奏,可能有点太按得住了(但也非常英国不是吗),威廉的出现让故事整个明亮一度。
-
你吃小蛋糕吗03-24原来写书之时缪丽尔·斯帕克已经70岁了,阅尽战争、繁荣与人生百态之后,她显然没有丢掉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浮沉中个人生命的变化,古稀之年的她借用霍金斯太太的声音,再次回到伦敦肯辛顿圣畔别墅14栋,再次回忆二战后萧条破败的伦敦,有学识却不一定有道德的知识分子们和令人着魔和发疯的伪科学。故事的结局让人难以预料,或许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爱这个叫她南希也好,还是叫霍金斯太太也好的人,我爱她清教徒式的、道德主义的本性,爱她只在内心判断是非,而并不将正义强加给他人的做法。当然她也有无法妥协的事,那就是对赫克托·巴特勒特的态度绝不让步,如果换做是我,能不能做到呢。
-
粟冰箱04-05很犀利,很有腔调,一看就是英国人写的,而且是那种充满智慧的白头发婆婆写的。霍金斯太太跟巴特勒特的交锋太好笑了,结尾仍然毫不让步。不过巴特勒特太恶心了吧,只是可惜了旺达。米莉和她那座房子也很好玩。里面好多金句:“人若不诚实,什么生活都无法圆满地继续下去。”“现在,我要给所有准备结婚的人一个建议,就是他们应该先看看另一半醉酒的样子。尤其是男人。”“当你需要拒绝任何有争论可能的请求时,你就不应该给出理由或者陈述你的反对意见,这样做会招致反击的理由和异议。”
-
把噗03-12能写得如此古灵精怪、不落俗套,一查果然是水瓶座哈哈
-
祝羽捷03-23很喜欢这个故事,一个根植于伦敦战后出版业的战争寡妇,从她在南肯辛顿的住宅中蔓延出生活的版图。诙谐的文字和故事讲述的节奏也很好,洞察出1950年伦敦的种种——文化行业、经济物资、移民、单身女人、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