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思想史讲义

读书评论:
  • 卡尔松
    05-01
    18年一读,22年二读,前三讲写得真好。
  • 迎风布阵
    10-06
    挺有意思,流畅易读。唐代禅主流追求对现实态自己的直接肯定(即心是佛/作用即性/平常无事),宋代禅主流追求超越而辩证的大彻大悟。附的两篇文章也不错,第二篇里作者讲他喜欢中国禅宗研究“四大经典”(胡适《神会和尚遗集》、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孙昌武《禅思与诗情》、周裕锴《禅宗语言》),这种提法值得注意一下。有空翻翻《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碧岩录》,学点禅,学点近代汉语。
  • 莎菲女士
    06-04
    No.45 看了55%
  • 约书亚的感恩
    05-27
    祖师西来意,东土不重逢。
  • 无人售票
    11-29
    通透的禅宗史,几条脉络清晰可见。作者还是很聪明的,抓住几个偈句或者公案,敞开去,上勾连禅宗史,下敞开禅宗内部的裂隙。目前来看,在国内两个铃木的著作编排和引进颇为混乱的情况下,入门禅宗,胡适,葛兆光,外加这本,对照读,应该是最佳,但仅限于目前出版情况。
  • 乾元
    12-27
    其实南北分宗、唐宋禅分判、当下即是与观澄如镜的境界指向的即是小川隆隐藏的最后传承大拙之禅,流露出了此禅乃近代文明危机的应对之法门意味,颇危险。
  • Delicachino
    12-24
    身体舒展,心境澄明,有一些感悟:1. 禅宗各发展时期的沿革与批判,在我看来总是基于逻辑与抽象之间。圆悟文字禅以前线索清晰,有理有据,各人以为然的禅思想贯彻,不搞神秘。而到了大慧看话禅,禅具有了某种实践意味后开始抽象起来,更遑论道元“本证妙修”了;2. 对于看话禅或者默照禅,难道不是重新陷入了初代禅宗“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窠臼里去了吗?3. 好像怀抱着如何超脱的诉求靠近禅,只会离佛性越来越远,我就像不断询问“西来意”的小僧,慧根不可谓不浅薄;4. 很喜欢作者小川隆,言语中飘逸的幽默与谦逊,到底是禅修者的风度呢
  • 白秋
    03-31
    对于禅文化的源起和发展过程有了较为粗线条式的理解。将其他宗教比喻为电视塔和受信者、将禅比喻为互联网,很好懂。
  • 或曰
    02-12
    简明清晰,写得很活泼。
  • 信心不逆熊先生
    04-01
    按照作者的考察,禅思想的发展与变化是以这样一个问题展开的:“简而言之,是自然随意地、原封不动地、就这样直接肯定现实态的自身就是“佛”呢,还是先否定现实态的自身,在对现实态的自身的超越上找到作为“佛”的本性的自己呢?”无论是惠能与神秀及其后人的南北之争,还是马祖禅与石头禅的分化,到宋代公案禅的产生乃至日本道元对中国禅宗的批评都是在回应这个问题而做出的努力。看完此书,有一个感觉,即日本亲鸾的净土思想与马祖道一的禅思想只是一体两面而已。
  • 小野
    01-19
    从禅思想发展的角度来阐释,论及到敦煌文献中的初期禅(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六祖、南北宗的分化)、唐代禅(南禅宗在唐代的延续:马祖禅和石头禅,分歧点在于对现实态自己的肯定与否定)、宋代禅(禅的制度化时代,文字禅和看话禅兴盛,主要讲文字禅代表临济宗圆悟《碧岩录》否定无事禅,将公案看作没有逻辑的语言,主张参活句,圆环逻辑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对现实态自己肯定与否定的矛盾;看话禅代表大慧批判默照禅,主张不离日用地参活句中的“无”,看话禅形成后禅宗走到极限)、日本道元结合扬弃了本觉的唐代禅和始觉的宋代禅,提出“本证妙修”、后又论述了禅宗在日本的发展,沿着大慧的看话禅参究公案
  • 老牛
    07-04
    学者研究,非佛教。把根据不时间,针对不同状况和根器建立的引导,说为思想史演进,看不到其中的内在一致性,不知种种方便下佛法核心从未真正改变,也不能改变的用意,这是非实修者之病。书里还是有一些有趣的、有启发的段落:白隐禅师发明的公案;日本禅宗内部参究公案的次第;还有讲到近代铃木大拙等人如何以禅思想回应西方文化,从而把禅文化推向世界等等,都是有意思的话题。
  • 释槐鸟
    08-26
    給大家排排雷,搜索淺見洋二的《距離與想象》時,看到其書一冊也在這套書中。於是想起前段時間看小川隆的這冊書猹(插科打諢、亂七八糟)學思想史,一星給禪語錄源材料。
  • 夏小绿
    11-30
    【藏书阁打卡】日本学者研究禅的小书,薄薄的,却花了很多时间。一方面,对禅的理解只能慢慢来;另一方面,从南北宗到唐代禅、宋代禅,这一角度观看历史,对我来说也很新鲜。纵观禅的思想史,一点儿都不“佛系”,其中有强大的张力,南北宗之间,参修与顿悟的分歧;唐代禅与宋代禅之间,“本觉”即心是佛(现实态的自己就是“佛”)与“始觉”努力修行(超越现实态的自己才能成“佛”)的辩论,僧人们对禅理的思考严肃异常,“如果有把刀插进肚子里的勇气就试一试吧”。作者小川隆写作这本书是为了研究日本禅师铃木大拙的思想,因此最后一章献给铃木禅师,从他参悟“无字公案”、“只手公案”到建立自己的“体用论”,同时,结合日本近现代的社会背景来看,加上“佛祖西来意”到中国再往日本的历史纵深,看似边缘的“禅”其实对社会演变产生着巨大影响。
  • 五明子
    10-16
    关于铃木大拙和西田几多郎的第四讲意思不大
  • 恶鸟
    11-07
    小川隆的禅宗史不错,活泼泼的,禅宗的脉络和宗义流变梳理清晰,主要讲了唐禅,宋禅,以及后来道元日本禅的演变。看到那个山上立人公案好玩:“失畜生否?”答云:“不失。”又问:“失伴”,云:“亦不失伴。”又问,“采风凉否?”云。“亦不采风凉 ”“既总无,缘何高立槌上?”答“只没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