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堂

读书评论:
  • 春花
    07-27
    卡佛的小说语言太节制了,没有任何的矫饰,少有情感介入,采取的都是平铺直叙,给人种波澜不惊之感。小说的开头往往不明所以,小说的结尾也都是戛然而止,只有中间截取的片段,阅读过程中往往会有种猜谜的感觉,它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好事一小件》中,本以为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到最后却话锋一转,“这种时候,吃啊,是好事一小件,”悲伤、愤怒与孤独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残酷的理由。《发烧》在说生活的无奈吧,所有的过往,无论快乐与悲伤,都只会是记忆的留痕,何种慰藉都无法变成治愈的良药,生活还在继续前行。《大教堂》中,“我”对大教堂的描述也许并不好,但这是个契机,一个打破人与人之间隔阂的尝试,而罗伯特教我以画的方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自我的封闭被打开了,“没有任何东西包裹着我。”
  • 白天夜晚和房子
    05-27
    读雷蒙德卡佛竟然读出了张爱玲的的味道 那种对于爱情和现实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 我姑且认为是文学创作上的美最不喜欢大教堂。在地铁上看完羽毛之后心里一惊。喜欢 何方来电 维生素 发烧 马笼头。很多掺杂其中滑稽可悲的现实让人发笑又无奈 就像很多时候只能耸耸肩继续生活。
  • 2233
    07-21
    如果这个故事我没有经历过,能体会能看懂,但感触不深始终超然物外;但若这个故事是我经历的,那便是触动灵魂,怎么能够写的如此贴合细致?
  • 跳房子
    08-19
    卡佛的故事里总有难以言说的困境,三言两语的描述,笔画总是极简。可一旦被阅读,就如同在字里行间发生微型爆破,情绪无形地溢出文字,进入读者的生活体验。失业、酗酒、出轨、疾病、离婚、离世……生活日复一日,生活奄奄一息。1. 内心的愤怒与恐惧无法言说。生活里暗藏危机,充满看似无害的敌意。比如《大教堂》中,叙述者对盲人罗伯特的到来表示出的冷淡甚至挖苦,其实包含对妻子第一任丈夫的愤怒。2. 焦虑和期待都无法言说,会依赖超验,寻找意义,锚定存在:如《羽毛》中的孔雀。
  • yours truly 比
    06-15
    荒诞无比,不讲道理,没有原则,混乱不堪,这是生活。面对痛苦和异化,把脚后跟压下,然后从上面碾过去。我决不枯萎,决不。因为上帝已死,一切全由我定。
  • 也翻越了
    03-14
    如果说特雷弗是对生活的一瞥,那么卡佛就是用一双纯净的眼睛,久久地注视着生活。读卡佛,心里总有一种美以爆炸的形式,成为了碎片。舍不得停下来,舍不得读完。最喜欢《好事一小件》、《发烧》、《小心》。
  • 呆唯不吃醋
    07-10
    卡佛的短篇总是那么贴近生活的真相,用平淡、冷酷的叙述把主人公的生活展露无遗,大多是痛苦绝望、暗藏危机的,但偶有希望,让人感到温暖,他是一个总是凝视众生的人,总是问,生活到底过个什么劲啊
  • 荷尔德森
    01-10
    卡佛自己说这本里的故事算稍微有点阳光的。但读后就知道仍是生活里的一些坍塌时刻。致敬契弗的那篇《火车》,我先去读了契弗的原作,再来读卡佛的续写,觉得还是契弗写得好一些。昨晚还重温了卡佛的巴黎评论访谈。很喜欢卡佛本人和他的生活经历。写作就是工匠活,一种苦练,丝毫不带浪漫。
  • 不孤
    12-11
    比起《谈爱》我当然更喜欢《大教堂》/《谈爱》属于编辑利什,属于一拥而上的文学评论家;而《大教堂》完整属于卡佛,和每一个读者
  • 白羽
    02-05
    读这本书的时候,为了免得一次性读完,尽量克制,每次拿起书只读一个短篇。非常喜欢卡佛的这种调子,虽然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也是短篇好手,但卡佛是另一种好。
  • H聽見
    12-11
    何方来电和发烧两篇 让我差点就葬送在这个下午了。
  • 木下漱石
    05-21
    是断片低语,是人间浮隙,是租房地上永远擦不掉的渍,也是贪图便宜买回来结果吃不完烂掉的酸苹果。心底千言,相顾无语,今夜剥落侵蚀的生活,睡一觉明早我再轻轻将其一一捡起。 更新 大教堂看完,神性和人性在幽暗无声中交叠,了不起。
  • 食夜
    02-26
    在无意义的工作之间读完的。我也会有一天,无比平静地接受这近乎侮辱的损耗吗?
  • 失马
    01-12
    卡佛笔下的失意者不存在堕落,主角们渐渐隐形,谈不上对生活自暴自弃,反而萦绕着一股寡淡的释然,人们相遇,互相切割,带着各自的破碎,转身离开。《好事一小件》在平淡乏味的生日宴会前夕即将和最终痛失爱子的夫妻,和对此并不知情一直打来“骚扰电话”的蛋糕师聊到天亮,握手言和。《维生素》里微妙的男女之情左右着出轨的脉络,带着各自性格缺陷和难处的人们在互相试探。《何方来电》追求梦想和自我的女人与循规蹈矩的男人的情感较量,日常生活的琐碎压垮了爱,一方终于学会了放手。《大教堂》盲人摸“教堂”,失去反而是一种拥有。卡佛写的不是故事,而是现实,谁不是把日子过得满地鸡毛呢?
  • 宇宙人
    12-17
    读完了,还想读更多,《大教堂》的纯熟让人上瘾。和《谈爱》相比,《大教堂》里的卡佛为灰暗的底色上洒下一丝亮光。喜欢《好事一小件》,刚刚痛失挚爱的夫妇,他们既痛苦又疲惫,却依然要填饱肚子。《发烧》也好,从陌生人处获得的安慰,竟能给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一遍又一遍读这些短篇,心里会渐渐升起一种奇异的振动。
  • 萤夏
    12-18
    卡佛笔下都是些失意者,却不苦大仇深,而是身陷无穷的琐碎中无力抽身——或许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模样。很喜欢《保鲜》这一篇,讲了一个失业男人的故事,没了工作的他整日躺在沙发上,想要找一份新差事,却像脚陷进泥潭里一样难以挣脱。卡佛总是能捕捉住生活中那些将要崩溃但又尚未崩溃的时刻,就像《保鲜》中坏掉的冰箱也可能成为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没有压垮我们的是什么呢?或许就是《好事一小件》中,痛失爱子的夫妇与面包店师傅坐在同一张桌前,是那夜色里亮起的一小盏灯,是来自他人的暖意。
  • Louisiane
    12-04
    《羽毛》里一对喝红酒、吃法棍的年轻伴侣去乡下做客,被一只孔雀惊吓,吃饭之间婴儿醒来,鸡飞狗跳,“最丑陋的”婴孩在膝头魔鬼对视的场景简直是现实恐怖片。结果就是——这对年轻伴侣突然更相爱更幸福了。读完,大概很多人都不自觉想拿起笔,闭上眼,在牛奶盒上画一座高高伸向天空的建筑,原本死水的生活里透进一束光,枯木生芽,有花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