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读书评论:
  • 图书安利员
    12-22
    书籍2362#与《音乐即自由》的观感截然不同,像是断章,音乐即自由有种很明显的隐蔽感,叙述时也盖不住教授在讲自己年少时的“散漫”(字里行间能看出他确实认为自己此前的人生“无聊”,不清楚有什么可讲,很率真,也很自我)但这本就有种老僧入定般的神定气闲,文字与后期作品的风格达到了惊人的统一
  • 良生。
    07-02
    一位坦诚又可爱的、激情又坚毅的,骄傲又谦卑的艺术家。
  • 一口一口
    07-03
    教授是好有大爱的人、无声之物、无言之物、无法成为音乐之物的音乐、倾听无声之物,令物品言说之人、将自由赋予不知何为自由的人的自在之人,谢谢您。蝴蝶坠落,其声轰隆,冰冻之时。
  • 琉璃
    04-09
    一个视音乐如命的老头,一个热爱公益事业的老头,一个和癌症抗争的老头。Merry Christmas Mr.Lawrenicea
  • 茶叶罐
    02-20
    原来活着有意义、有追求的人在最后时刻是这样想的
  • 你这个笨蛋
    07-10
    “那么 我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 书,电影,音乐
    01-19
    说到底,作为人还是有太多基本的感觉无论你是多伟大的人物,退一步说就是一旦人得了重症,老爷子说出了我太多的心理感受,人终究是会害怕的,情绪是会低落的,尤其是刚开始,那种打击不是一个正常人能通过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能感同身受的…所以我家队友只能是等到我离开之后去慢慢体会到我的坚强和无奈吧
  • 霉烧猫
    02-11
    竟然这么多好评…顶雷说一句…挺一般的吧。大段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也没啥文采。我很意外坂本龙一是这般在意声名的。与其说是作曲家,这书里他更像是个社会活动家。而那些社会活动的见地,就,很难评吧。
  • 荷尔德森
    06-24
    相比音乐,我更多是通过文字来认识坂本龙一,但这不妨碍我很喜欢他。教授很潮流,怀着开放的心态与这个时代保持着联系。教授很可爱,会撺局打麻将,会在葡萄牙大喊“我恨观光!”。中日韩网络上吵个不停,但是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亚洲乃至世界(也就是孕于人类本身)的一种团结。艺术真好啊。最后,想大喊,more trees!
  • 春春君
    08-16
    满月不常有而思念常有,越往后读越发地感觉到坚韧和不舍。教授说 2023年的夏天,在成都即将开幕的木木美术馆新馆中,会举办更大规模的展览。坂本龙一:一音一时。 这是教授临走前最上心的项目之一,最早北京的展览因为疫情没能到场,后天成都展览开幕也终究不在场,将承载莫大的遗憾跟想念。「教授来信:“蝴蝶坠落,其声轰隆,冰冻之时” 我觉得很了不起。让我很震惊。20天之后,不是蝴蝶,而是坂本先生坠落了。」读到尾声翻页时纸张把手指划破见血,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切实的隐痛。
  • 伊夏
    07-09
    现在读教授,相比于他的成就,更在意他那些“人生和解”,和大贯妙子的也好,和自己的成名曲也罢。人长得越大,活得越久,其实更该追求的是“解绑”而不是自我抬高不是吗?由此甚至可以部分理解某些弥留之际的展,多多留痕,好过不作告别。
  • 有鹿
    12-25
    以为是他自己写的,结果却是采访稿。看的时候会有一种他关注的世界是一种提纯的概括过的世界,可能因为那里都是大事件在发生,对于普通人而且实在像是蓝天——虽是现实但看起来多少有点抽象。也说了一些私事,才知道他和大贯妙子交往过;也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理论,譬如“我年轻时生活轻浮是因为祖父遗传”。中间有一段和《终曲》重叠,于是给了我电影里的画面感。后记里有他最后时期写下的短日记,记得有一句“活着好麻烦”,感觉这一句好像是天空里漂浮的小月牙。
  • 那希索斯
    02-25
    我之前不理解坂本龙一收集冰山的声音,在这本书里看懂了:“本来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语言却给出了界限。当然,这种界限有它的好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觉得这可能就是人类谬误的根源所在。因此,在《生命—流动,不可见,不可闻……》中,我想将不断变化的水的形态当作一个整体来表现。本质上,我们的身体可能就是流动的,福冈伸一在《动态平衡》中对这一点也做了详细解释。然而,一旦与语言联系起来,就会变得固定。回想起来,从这个时期开始,我有了逃避逻辑认知,接近自然本身的愿望。”这是选择以音乐作为自己的活法,可以说是脱离身份、语言、规矩禁锢的超绝尝试,希望我们,也能活得“无界”一些。
  • 把噗
    09-06
    人生朝露,艺术千秋。坂本先生,一路走好。
  • Lottie
    01-04
    书内细节有多处动人的地方。比如电影《终曲》里那一帧树木上攀爬的毛毛虫;比如因承办艺术节不得不与政治名流的社交导致第二天大病一场(读到这顿觉亲切,真是身体力行在抵抗应酬交际);比如在纽约院中的那架回归自然的古旧钢琴;比如他刻意与社交媒体保持距离,去追求“异步”。在弥留之际,他写“当大家的自我消失的时候,才能演奏好的音乐”。在回归质朴之后,该去攀登的山峰才显露出身影。人生朝露,在有限的生命里,请多多抬头看月亮吧。
  • 邓安庆
    07-24
    通勤路上看完的。上一本《音乐即自由》截止到2009年,这一本从2009年到去世前,他人生中最后一本书。他回顾了这些年来满满当当的音乐人生和患癌后的心路历程。他是真正担得起“鞠躬尽瘁”这样大词的。一个真诚和有良知的艺术家,忙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方面不断探索音乐的新领域,一方面不断地为现实中的议题发声发力。看完后,十分惆怅。斯人已去,心绪难平。
  • 莉莉安
    07-30
    地铁上翻着苏轼诗词选,“人生看得几清明”瞬间击中了我,这和“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表达的意思不是一样的么?感觉两束伟大的思想在交错的时空里同时在思考着生命的短暂,最终在我的大脑里发生碰撞、缓缓融入北京地铁的人流里。
  • 拧发条鸟
    07-12
    出于私心,这是一本我很难不打五星的书。原本总是觉得,人一旦垂垂老矣,难免固执己见,面目可憎,感谢坂本龙一在音乐家的身份之外,让我看到了衰老的另一种可能。人生朝露,艺术千秋。这句话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也是一道回味悠长的余音。
  • 黎戈
    07-09
    无界,突然想到这两个字。他不日本,也不西化,他根本就没有属地感,他也不会让人想到年龄这些,就是一直在好奇,在思考,在反对,也包括推翻自己。文中那种对“有意思的生活”的追寻,在佐野洋子写她在美术大学的潦倒日子、帕蒂·史密斯游荡巴黎的书里我都见过,六七十年代度过青春期的那拨子叛逆青年,从来都不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