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

读书评论:
  • 若然水兮
    01-21
    她们都是受害者,她们也是加害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都选择了事不关己冷眼旁观,殊不知下一个受伤害的可能就会是自己。韩国人口不多,关于女性主义的优秀作品感觉蛮多的~
  • 小菜
    01-17
    这个结局我真的没想到,原来“他人”是被伤害的“他人”。
  • 园子里的路灯
    01-18
    希望有一天女性不再互相践踏。
  • -
    12-07
    有点失望,题材表现手法都不算有新意,看似讲女性被侵害的题材摊开在阳光下,但内里还是弱者的逻辑。女孩们的情谊体现在互相陪伴去打胎,共同的秘密让她们相互理解但又背离,报复加害者的方式是转向让对方恭维的男性。不可否认性侵害带给女性的伤痛,但是相当多的叙事都沉迷于同样的逻辑。难以启齿的,让人无法走出的,什么时候能有新的视角呢?同样的东西写了太多太多了。角色塑造上不如异常立体且有张力,对于社会规则的刻画同样也是,想看到更有力量,不那么自矜不那么执着于体面的故事。里面写秀珍看被侵害的玛丽安,在虚构文学里看到相似的女性角色,才能被理解才不孤单。现实里也许有女孩是如此应对,那书里被侵害的女性角色的反应何尝不是一种教化,一遍一遍重复伤痛怎么走得出来
  • momo
    02-28
    可能是连看三篇韩女文学有点疲惫。但是还是有点困惑为什么全都是女性在性缘关系中弱势的表现。我知道人性复杂,我知道观者自清,但还是会觉得很疲惫。怎么永远是一直一直一直在诉说脆弱无奈,除了让其他旁观的女性觉得感同身受觉得心生愤怒,然后呢?除了作为女性无尽的痛苦之外,我在这本书里没有看到任何力量。(真的不想再看性缘关系纠结来纠结去的故事了!
  • 高詩遠
    07-14
    女性主义貌似并不是这本书的主题,它更像是强化人性黑暗的点缀。每个人物都有黑暗面,带着不同的罪,共同编织了一个永远无法逃离的大网,适合通过每集使用不同的人物视点,来拍成一部电视剧。时不时会爆出一两句金句,如“男教授讨论女性主义,会被视为关切女性人权的进步主义者,但女教授讨论女性主义,只会成为格局小的女权魔”。但是在情节编排上还是有些生硬过度,只要是与女性相关的讨论热点,都一股脑儿地往里塞,再加上人物又多,并且每个人设都代表着不同的立场,让整件事情显得更加混乱和戏剧性。还有人称上的问题,不知道是原作就是这么写的,还是译者自己改编的,比如关于“秀珍”的某一章,“我”就是秀珍,却有一句如此写道:“当时陪怀孕的秀珍去医院的人正是宥利,我心想,搞不好宥利的日记上写着我的秘密。”还不止一个地方有这种问题。
  • 落星
    03-13
    因为不想再成为受害者所以渴望成为任谁都不能怠慢轻视或加以嘲弄的他人,很悲伤的故事..
  • 飞天小女警
    02-17
    多视角叙事,比起三位女主,康贤的自白更令我印象深刻。大家被最为打动的文字,一是我们是哑巴,世界的故事都在我们体内,二是男教授讨论女性主义,会被视为关切女性;人权的进步主义者,但女教授讨论女性主义,只会成为格局小的女权魔。前者是多么美好,后者又是多么现实。拍成影视作品的话,会比黑暗荣耀更好看。
  • 马尔济斯太阳神
    03-17
    不同角色叙述视角的转换很抓人,出现的几个女性角色看得我有点着急,都特别拧巴,收尾也比较仓促。写得比较细腻,她人的视角她人的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即使拧巴到完全无法和自己和解,贞雅也重新扣好了自己扣错的纽扣。|我是被丢掉的皮夹,被硬塞进衣柜后彻底被遗忘的老旧衬衫,是被丢弃在路边的巧克力包装纸,我饮下滚烫的牛奶,我持续哼唱走音的曲调。
  • 蓝鼻子
    01-18
    又一部韩国女性主义文学
  • 赛博道士
    03-06
    寒国人真正可以申遗的东西,女性文学
  • 朔方
    04-20
    男人让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女性间互相伤害的世界。
  • 二喬
    06-19
    地狱是我们亲手编织的,那么也需要我们亲手打破。
  • 狸貓柯尔尼科夫
    05-04
    老题新做,比预期的精彩很多,翻最后一页很感动。比房思琪要好一些,因为故事中的女性至少还有人重新站起来,至少还有人展现出来自救的力量。一种自救的方式是求助女性,小说里的sisterhood不是那种刻板印象里的通力合作或猜忌背刺,复杂但很符合人性的发展。另一种自救的方式是成为比男性更男的人,模仿masculinity,用男人的方式打败男人,但作者对这种方式的结果也是很有现实洞察的。蛮好看,当成悬疑也可以看的不错的小说。
  • 垂青
    05-30
    9/10,可能第一次读主线由多个人物视角拼凑起来的故事,挺有意思的,读的过程仿佛在“破案”,总是试图寻找某些真相,寻找到底谁才是那个“受害者”或“加害者”,但后来才意识到,其实每个人的视角都有自己的偏见,你在“受害”的同时,在某处可能也在“无意识地加害”,你也没办法用某种“客观的标准”去评判;如果说在这些人物中找到某些共性的话,可能不是想成为“他人”,而是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多么冷漠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