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沧桑
读书评论:
-
沉璧11-28一纸婚约83个签名人的社会网络成为作者历史写作的考察样本,试图通过两个普通的家族经济史来投射法国近代200年的变革史,这是一个讨巧但不讨喜的研究方法,原因在于家族成员描写的失焦,难得一见令人深刻的个人成长史与社会进步史关联性,大多数人物命运变迁历史都停留在流水账式的交代,枯燥且无聊。如此的历史写作,很难认可作者具备胸有丘壑洞穿层雾廓清浊气的视野与能力。
-
鼻涕牛儿11-06从一个绳结到一根分岔的绳索,再到一张盘根错节的大网,这样的微观史读起来虽然有些“扁平”和“枯燥”,但也十分生动和丰富,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每个个体既是一个独立的“绳结”,书写着自己的命运轨迹,同时也是纵横交错、经纬密布的关系之网中无法分割的节点,共振于其他个体和整个时代的脉动。这让我不由得联想,未来的历史学家将如何讲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着的我们的微观史。
-
死透气了11-02迷人的社会史。个人觉得属于这套书中学术水准最高之列。
-
尤里卡11-05从家族史入手,推进至社会史和民族史/国家史,本书是一部融合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重视角的史学佳作,体现了一个历史学家深厚的研究功底,那种强大的“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的材料分析能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统合汇编能力,以及由点成面、由此及彼的丰富想象力。
-
伯凌11-14感觉欧美微观史学已经程序化,基本就是从教会或者家族档案里挖各种细节,然后套上社会局势变迁,一部作品就成型了,这本书尤其如此。对不熟悉法国史的读者来说,复杂琐碎的人名和相对无趣的叙述,将会是阻碍阅读的重要因素。虽然没读过作者其他作品,但看简介应该是专研经济史,跨界微观史学的尝试并不算太成功。如果想了解欧美微观史学路数,我感觉读读 1970-1990 年代发表的作品足以。
-
小鱼爱哲学11-13一份婚前协议的签名竟然有83个人? 再顺藤摸瓜,抽丝剥茧,竟然发掘出与之相关的4089个人!甚至牵扯出与这4089个人相关的更多人!真是让人震惊!当然,除了这个家族故事的复杂之外,我也非常佩服作者,能够运筹帷幄于宏观和微观之中,让我们看到这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
-
基瑞尔10-23很容易让人想起Amazon五年前那部《罗曼诺夫后裔》所创造的神韵——众人在微小的信息中,串联出一段无限可能的家族史以及不曾发觉的联系。一纸婚约签字的众人,慢慢延展至这些人生活轨迹的想象:几乎局限于一个社区中,仅有少数人通达“外部”;和更大的历史事件保持着隔绝和平行,但也在只言片语里见证着经济生活状态的变化以及受到的影响。它好像一本细水流长的“宅斗式”小说,却也真正关于信息。“小”到让人仿佛融入其中,“大”到会让人可怕竟然还有如此多未知。【2023 #166】
-
Kerry11-17不是研究历史的普通读者,几乎找不到读此书的理由。作为了解历史,读此书的效率实在太低
-
若晨亦雪03-22由一纸婚约及其上83个签名者所构成了一张盘根错节的18世纪法国小镇的人际关系大网,内容本身很迷人,但是叙述缺乏故事性和条理性,基本上就是各种细枝末节的罗列。当文献查阅不错,当围观史书看就很难读下去了。
-
薄暮秋风起01-24可读性非常一般的微观史,视野是唯一可取之处,不过这种研究又有什么尽头的意义呢
-
CowBoy01-122024(6)一本相当冗长乏味的学术?故事?书。如果纯学术书,估计没人看。如果是一本人类学或者故事类的书,那有很多微观史学书可以作为模版,王氏之死,马丁盖尔归来,都是佳作。这一本真的不敢恭维,很神奇的是读完全书不知道主角是哪个,做了什么事,核心剧情是什么?读后感何故?主线很乱,就像一个居委会大妈年底去检查资料的感觉!
-
水月孤桥03-05森的夫人写作功底还是了得,通篇读下来行云流畅
-
夜阿凉03-27为了作者的不辞辛劳可以给她3.5分吧,起名真的是个技术活,看这个名字我的期许完全是一本不同的作品。但看完了也不能说作者题不对文,只是我想去了别的方向…以她这种逻辑其实可能任何家族都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只要更换一下婚书和国家…内容太过琐碎,戏剧化的部分也并不会得到作者更多的笔墨,比如大体上我记得最深的是一个受伤后无法咀嚼但又继续活了四十一年的男人和一家据说相处的很融洽却在婚礼上拒绝签名的妯娌~总的来说,看完这本可能会想去读读左拉的文学作品,但动力也没有给足…刚刚发现这个作者的姓氏很有趣,不晓得是不是那个传奇家族的一员,如果是的话,就有点子懂她为什么有这个时间写了这么一部作品了…当然…我会更想看她自己家族的田野调查…这也是理所当然吧…毕竟咱们普通人只有在小说里才略微有看点…生活中可能只有无尽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