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语
读书评论:
-
杨殳03-01老冯的长篇基本都是主题变奏曲。
-
业余小偷02-20最后一道算术题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仅仅因为我们一些人会读书写字,还会做点算术,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狂妄自大到征服宇宙。”
-
Ubik08-132019年204本:老冯提到美国缺少失败的教育,从亿万富翁眨眼变穷光蛋,以为自己会去耶鲁转眼被扔越南,会有个完美家庭妻子成了疯子?老冯作品充满对富人的戏谑,对科技主宰一切的隐忧,对美式贸易和自大无知的嘲讽,对种族制度、战争、审查以及性滥交的批判。里面时间不停回溯快进会有点难懂,但是情节真是异常黑色爆笑,也是老冯一贯手法:事情就是这样。
-
袁朗07-05哪里有下层阶级,哪里就有我;哪里有犯罪,我也感同身受;有一个灵魂身陷囹圄,我便不自由。哈特回忆了自己的一生,用他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越战的荒谬及越战老兵的悲惨境遇,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现实世界的批判。love&peace
-
Merirosvot07-312019第十一本:话痨般的幽默,并没有一根很明晰的故事主线,以一名越战老兵的视角嬉笑怒骂,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核心都是反战,生动的语言使得书不会很闷,反而把一个严肃的主题诉说得栩栩如生…无知造就徒劳浪费
-
ଲ06-28很佩服这么荒诞又絮絮叨叨的作品居然如此流畅,可以一口气读完。
-
东驼子03-12情节千头万绪,叙事像编麻花辫,机智幽默,主题严肃冷峻。
-
茂树12-07读Vonnegut跟读帕拉尼克的感受一样,也许是文风或写作方式的相似性,不该去问这种蠢问题,比如“这本书是说什么的呢”,不该这么问,而应该问,“这本书是反对什么的呢”,比较浅层的反对是反战,毕竟主人公从越战中活下来,而越战的阴影挥之不去,与此同时,他几乎反对恃强凌弱的一切。反权威、反种族歧视,他说耶鲁是“种植园主技术学院”,这所学校教会种植园主如何让当地人自相残杀,而不必去迫害他们,反对统治阶层的傲慢,反对性的压抑和性的开放,揶揄以多情著称的乔治西默农,又调侃自己的私生子,是“两杯威士忌、一杯甜苦艾、一些碎冰和一点儿柠檬皮”的产物,他又反对人类的挥霍,暗含“现代启示录”式的批判,所有人疯疯巅巅,准备去接受末日审判。他冷笑,并漫不经心地反对所有不洁的人性,却没有兴趣去争取任何人的认同。
-
bookbug11-30冯内古特大概终其一生都与反战文学密不可分,不论是上世纪60年代末起就如日中天的《屠场五号》,还是90年代初反思越战荒谬的本作,其实都和他二战时被德军俘虏并亲身见证德累斯顿轰炸有关,而反战之外,本作对种族歧视和民族隔阂的讽刺,也同样来自他早年在美国遭遇的德裔身份歧视。所以冯内古特才会在思想上超越了民族种族战争性别等一切标签,甚至国家,正如他最后一部作品的书名:《没有国家的人》。本作叙事依然非线性,以回忆串联一生,嬉笑怒骂中充满黑色幽默和社会批判,极为好读。在作者笔下,越战、广岛、南京和德累斯顿一样,都是“不可原谅和揭露人性的”。
-
懋02-07【2020025】4.5 KV拿杰西说的话句句到位,现代之下的每个人,面对每一场人祸,我们绷着脸还得说句“真是笑死我了”。世界是空调上的粪便,屎中反复的咒语是最后的挣扎。
-
庄蝶庵10-28超五星推荐。冯内古特尽情驱使时间,多元的时间维度形成了交叉的叙事空间,串联起一个在越南战场大杀特杀、在美国土地上尽情通奸的主人公,他用其一生证明了精神空虚与茫然度日也可以成为一场反讽的“传奇”——对美国主流价值观无情的嘲讽。监狱与大学的奇特并置,教师角色在两个场域的荒诞切换,佐证了冯内古特近乎“轻佻”的想象力。叙事的节奏,于繁复中不乏轻快,时间切换并未造成叙事的繁琐,这近乎一个奇迹,乃是对冯内古特大师身份的最佳证明。
-
鸣鸣的小yango08-11小说中每个人墓碑上的字是这部小说真正想表达的了,连在一起读很有意思。
-
李荷西07-24比《时震》流畅。结构和个人风格都很特别。记住了这个怪老头。
-
PulpOrange12-26你说我一个靠爸的科学大赛冠军,怎么就被西点军校钦点入学,去越南看《黑丝吊带袜》上登的科幻小说呢?你说我一个废物贵族学校的普通教师,怎么就被学生检举而因言获罪,当起了雅典娜黑人监狱的叛乱军师呢?打仗,教书,沟女,种族,阶级,国家,人生失败学里处处都是尴尬的骗局。
-
danyboy12-27冯内古特拿着酒杯,和你并排坐在吧台上,讲述他这半辈子的故事,他用搞笑的语言描述荒诞奇葩的经历,但你压根笑不出来,因为这些经历如果用另一种语言风格来描述,那就都是悲剧,而且是令人绝望,一点也不好笑的悲剧。
-
宝木笑07-141961年,冯内古特和约瑟夫・海勒都出版了自己的长篇,分别是《夜母亲》和《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有点儿像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肖申克的救赎》遭遇了《阿甘正传》,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导演等最重量的奖项都与《肖申克的救赎》擦肩而过。不过,这也是美国文坛之福,冯内古特后来一直佳作不断,70岁时,他还在在抽烟、画画、涂鸦,嘻嘻哈哈,73岁时竟还拍了酒广告,出版《没有国家的人》时他已经82岁,真是不枉此生。书中越战退伍老兵哈特克的独白腔调其实带着冯内古特的口音,总有那么一瞬,让人觉得书中的叙述者就是冯内古特,那个在德累斯顿大轰炸中幸存下来的7名战俘之一的冯内古特,那种对于战争荒谬的玩世不恭的嘲讽,那种对于人生虚妄的举重若轻的轻聊,让人不由感慨:“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