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梭磨河出发

读书评论:
  • 城市稻草人
    12-02
    诗里有明显的乡土气息和时代色彩,充满了高原的意象,意境阔达、心境疏朗,仿佛能嗅到来自高原的清冽的气息,看到辽远的天空,深邃的海子,及其间生动的万物生灵。但也不得不说,相较而言,诗歌略微稚拙,我还是更钟爱作者的小说。
  • 不良生
    08-29
    阿来的诗比诗歌更接近诗本身。那些广袤的,细密的,贫瘠的,丰饶的,雪山的,草原的,生灵的,寂静的,风暴的,安宁的,粗粝的,柔和的,直指人心的意象。
  • 刀叢中的小詩
    09-05
    《从梭磨河出发》——和很多人的记忆一样,阿来的倾诉是从故乡的一条河流开始。对隔河相望一样孤独的女子,无非是多看一眼而已。给灵魂留一块空地,可以撒野可以孤独。但是她呢?想一直看着她,一边看着她,一边忍不住出神。
  • 江海一蓑翁
    08-30
    嘉绒藏族作家阿来迄今为止收录最全的一部诗集。鉴于阿来最近二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以小说和散文为主,这些大多创作于作者青年时期的诗歌汇聚在一起,可以考察阿来文学创作的初心与起点阶段的面貌。阿来的诗作,多以山川、河流、自然风光和民间传说作为书写对象,白描式的平实语言表达中,蕴藏着意蕴丰富的意象与藏地乡野的无限风情。之于嘉绒藏区家乡的深厚情感、之于藏族历史与文化的浸淫与认同,跟之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家国情怀与本能热爱交织在一起,通篇呈现出一位身处文学“黄金时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青年阳光、乐观、对未来富于畅想与向往的精神状态,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生命活力、旺盛的青春意气与“万物有灵”般的自然万象。值得推荐和细读。
  • 虚斋读客
    09-26
    高原和草原的美学,必须通过诗来表达。有多少小说家的文学起步是写诗?而年轻时代写的诗,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沉淀,依然让人读着新鲜、漂亮、钦佩的,则是少数中的少数。阿来应该算是这少数中的少数一个。
  • 春风过驴耳
    09-22
    或许是受藏族身份的影响,阿来的诗更像是乡土文学、边疆文学和自然文学的糅合体,天然的带有浪漫主义诗歌的抒情传统。他的诗就像是一首嘹亮高亢的颂歌,响彻在川西高原和横断山区的广袤大地上。戈壁、草地、河流、群山、原住民……都是阿来讴歌的对象。
  • Aaron
    09-20
    阿来已经不再写诗,他更专注于小说的创作。那么,想深入感受一位茅盾文学奖得主早期诗歌作品,另一种类作品的魅力,就来阅读这样一本阿来的诗歌集《从梭磨河出发》,走进语言上的明珠——诗歌的意境之中吧。
  • 秦南秦
    11-21
    看,像我这样愚蠢的野猪,更本吃不了如此精细的食粮。
  • 江原评论
    11-28
    “如果不是那些永远沉没在编辑手里的没留底稿的诗篇,今天这本诗集便不会如此单薄。”八十年代的阿来写过好多乐章一样的诗篇,按他的话就是美丽与丰富的生命体验与表达的开始。尽管在诗的结构与意义系统的深凿上并无自己独属的壮举,但生长在嘉绒藏区所接触的壮丽景致已经浑然天成植入进阿来的创作起点中。爆发式的神秘物像垛叠补足了形式上的古朴甚至单调,以至于读者能够容忍个别诗行开头的“啊”、“呵呵”、“呜”等狂呼乱叫般的抒情句启拟声词,就像我们涉足川西高原,站在一个山岗的顶峰端详对岸的雪山,忍不住大叫那样。
  • Eudora
    11-10
    阿来的这部诗集,像是写他生活的阿坝,从一年的第一天开始写,一直写到第365天,每天的山、河、高原、云、花、冰川、草原、风、鹿群都不一样。山有时是一张死兽身上的腐皮,有时是往古奇异的女子。阿来的诗可以触动一些人,但触动不了我,我仍偏爱佩索阿。
  • 东林皆石
    11-11
    阿来诗集:“飘扬着嘉绒藏族村落的经幡,回荡着俄比拉尕深广渺远的歌谣,矗立着延绵不绝的群山,故乡梭磨河水在文字的血液中不息流淌”河流:南岸与北岸群峰:东边与西边兀鹰与天鹅的翅膀之间野牛成群疾驰,尘土蔽天今晨,我看见一束金色光芒穿过诺日朗瀑布那银色水雾在两株挺拔云杉中间落在了我额头的中央…梭磨河,我的衷情记忆之手抚摸到流水中的阳光与花粉滑过被冰川损毁的岩石的面孔抚摸到清晨的霜针与黄昏的雨水抚摸到你庄重的沉默…我用最芬芳的雪片煎茶并且,独自品尝过去的日子弯着腰,在浓重的山影里写下这样的字眼:梦,青稞麦子,盐,歌谣,铜铁,以及四季的桥与风中树叶…坐在山顶,我把头埋在双膝之间风驱动时光之水漫过我的背脊啊,河流轰鸣,道路回转而我找不到幸与不幸的明确界限
  • FABL1
    01-26
    微信阅读。阿来没有写诗的才干,分行后语言节奏很一般,不过有些句子是很美,不如加入自己的小说里(可能已经有了,好奇他的空山系列,感觉听起来就会很美),越是以自然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越是美(比张炜好),但一涉及到人就会变成十分俗气老套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