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鱼缸

读书评论:
  • 万阿古
    12-29
    世界像一个巨大的纸鱼缸,处在其中的人张大了嘴使劲儿呼气,眼睛瞪得像条鱼,最后都只能被摆弄或者自行了结。霁青被动地站着,周围的男人女人各自热闹,疯癫,新潮或者救世。无论在哪里,他始终是个孤独的探秘者,梁子,佐兰都只在某个时间里出现然后匆匆消失。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深邃内里,都值得称赞。
  • 樹娃
    07-30
    细节描写真的很出色,背景设置也很好…
  • 断鸿声里
    12-29
    对余泽民不熟悉,只知道他译过一些东欧作品。这本书文学尺度把握得很清晰,从北京的胡同到匈牙利的苦难,生命本身的不安令人嗟叹。重逢与离散,追寻与失落,没有自由。
  • 艾玛
    12-08
    这个结局实在太难以接受了……梁子哥和 霁青父母在后半段的情节发展,读起来有断裂感,让猎屋成了梦一般的美好存在。佐兰和贝拉的前期伏笔、线索贯穿细致合理。男人间的情谊原来是这样细腻和深沉,局部的历史之间原来也是可以映照的。还有就是,书里错别字太多了,真怀疑我是不是买到盗版了……
  • 夜夜逮读
    12-03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青春小说,作者的文学功底非常扎实,意外地惊艳!佐兰这个形象太完美了,天使的化身,看到他死的时候我掉了眼泪。很久没读这样过瘾的小说了。
  • error
    05-22
    mark 一下,哪里有卖?
  • 苏木
    11-20
    与东欧、中国激荡的现代史相映照,一群二十出头年轻人的感情世界同样呈现杂乱、混乱、动荡的色彩,可否说感情世界的动荡并不亚于现实的动乱。华发丛生的作者在青春小说中对情感启蒙的一再回顾,可与白先勇对新公园“青春鸟”的不忍相对照。
  • 歌川
    08-15
    一直以为霁青会变成gay,没想到是佐兰。
  • Füch
    03-26
    前面特别好,电影似的两线递进,各种场面。打猎。后面仿佛要为了“历史主题”而牺牲了许多?我觉得是破坏了故事,或者没有(因为我对霁青和佐兰还有别的想象?)真希望再提一嘴梁子哥,或者
  • momo
    01-26
    一本属于那个年代的思考和记忆的青春文学,混乱和情绪交织。描写生动,画面感很强,直觉拍成电视剧或电影是不错的,就是题材和年代受限。
  • 苏罗梨
    12-29
    这是一个好小说。余泽民以后会有更好的作品的,能看出来。他翻译的也好,散文也好。
  • momo
    07-15
    刚开始以为是罗生门,发展到了隐忍的金刚圈,孰知结局竟是比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沉重。在历史的潮流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并非无力,无论如何,都值得去为之挣扎,有些人会变得妥协,有些人仍在碰壁,有些人鸵鸟式的躲了。但我想,无论何种姿态或形式都好,能找到自己安心的方式是重要,
  • 圞㿟
    07-29
    他还是经常梦见那座瞭望塔和在林海尽头涌流、与晨勃同在的美丽朝霞...
  • diduanyan
    10-23
    一个交织着沉痛历史的有关青春与成长的故事。几位年轻人虽然生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都受到文革(霁青)、二战(佐兰、贝拉)的左右。政治事件、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影响着每个个体。作为读者,我也能感觉到那些隐藏在基因血脉中的东西在发挥作用。虽然是第三人称写作,我却时常能感觉到作者叙述视角的交织,似乎想通过霁青这样一个亲历者(主观直接的感受)与旁观者(客观理性的观察与思考)的双重视角来讲述中国、匈牙利的历史、现实。虽然霁青貌似第一男主角,但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充满献身救赎气质的佐兰才更是令人心仪的人物,甚至完美得有点失真,所以也才无法长留俗世吧。人与人之间至真至纯的情感呼应无比美好,无法用任何词语去定义。作者擅长以描摹生理反应映照心理变化,这一点也令人印象深刻。
  • 爱地人
    06-03
    北京和布达佩斯、中国和东欧,在余泽民的笔下,分支又重叠,竟毫无违和感。已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