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昏起飞
读书评论:
-
光棍机器02-17识人不如闻草木。书读完后,第一次在小区的树丛里看见了松鼠,从前当这里更加原生态的时候反而从未注意过。
-
过往无知03-13作者海伦·麦克唐纳以博物学家的眼光带领我们观察鸟巢、野猪、高空中无法轻易看见的迁徙的鸟类……探讨思考人类、自然的相处。
-
多徕卡梨03-14“家可以随身携带”,读这时我觉得这是一本把我变轻了的书。而事物的更迭,时间的痕迹,物种的消失,人造的种种主义,这些又把我变重了。在大自然面前我总是渺小又哀伤。
-
Core03-14苞芽中卷拢的新叶、帝国大厦上方飞过的猛禽、婚飞聚集的黑毛蚁、吃完发酵浆果后醉晕的小鸟、丛林中安静长出的蘑菇……一双能与飞鸟对视的双眼,带我们看到这个从来不只属于人类的世界。
-
Sissi03-10《巢》开场即被惊艳。幸存者的孤独。辨识差异,欣赏差异。
-
发条君G03-10我爱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自由。但凡觉察到危险和圈套,觉察到任何一种形式的强迫,它们尽可一飞了之。观鸟让我觉得自己也分享了这种自由,然而鸟巢和鸟蛋是一种束缚,让它们变得脆弱。
-
白岛风和03-06以为是一本鸟书,其实鸟的篇幅只占一部分,甚至透过自然和动物,作者的目光还是没完没了地回到自己,仿佛看了一本作者自己的情感标本…同样是非虚构,同样是科学家,《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要好不知多少
-
时雨01-21第一章和最后一章。鸟的自由与束缚。动物带给人类的哲思。儿时的乡村生活是我童年回忆的底色,但是无论是彼时还是此时,我都在城乡二元体系里回避这一点。我贴近过自然,如今也依旧热爱自然,与此同时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想去感受到生命更多样的灵性。好温柔的文字呀,心灵被轻轻地击中
-
电子潮汐01-22年度最佳预定。人类世的自然奇景,结合对生命和当代社会的体察,每一行字都令人动容。
-
may5ye01-05太多思绪在阅读时坠落成无物,又在篇末浮上心头。海伦流动而通灵的目光总是在捕捉自然无意义的时刻,继而将那无意义赋予人的意义、人的自私。在她笔下,自然变成沟通个人情感和公共议题的桥梁。而她也因此告诫我,在这动荡世代,无法再以纯粹之心去观察和靠近今时今日的万物,包括仅仅是读取她的文字之时。译文非常精美。
-
欢乐分裂10-054.5;一本非常适合在秋日阅读的优美(自然)散文集,连书名都如此契合秋的气息——“在黄昏起飞”,在光明黑暗交替的薄暮昏冥中起飞,在蕴意着沉落蓝色中的晚祷飞行,雨燕在人类无法深知的高空处书写着神秘庄严的飞翔轨迹,在广大而冷寂的天高处安眠,滑弋的或许还有如“慢放电影胶片”的游隼,有“随一套拓扑变化形式飘动”的椋鸟,有“乡村隐秘部分”的萤火虫,“七月里炎热乡间小路精华”的黄鹀歌声,“定义了英国的仲夏午后”的斑鸠。“动物反映了我们自己对于世界本来的结构的设想”——我们以人类的生态系统运行法则去解构自然,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是由历史、阶级和权力塑造的”,因而在携有主观记忆和幽微情感之余,社会事件、文化象征也时时渗进来,形成一种强大而温柔的书写;偏头痛一章心有戚戚,简直如出我心。
-
伊夏08-06装帧太高级太舒服,内容也是。感觉是那种不论是读文本还是听语音都会非常享受的作品(有没有哪位来全书朗读一遍啊!)。语言太好了,译者一定也非常厉害。万物有灵,但万物也不过一起祈祷非常微小的事情:免于恐惧和饥饿,以及安全的休憩之地。但恐怕,这些也是困难的,这世上有太多事情,在伤害我们的大脑和心灵。
-
#ArtfulDodger#08-18读完两周,一直没想好怎么表达这本书给我的触动,直到今天去看鸟的时候突然醒悟,海伦在这本书里最动人的不单是记录和自然相遇的美好时刻,而是坦诚人(包括她自己)面对自然时忍不住生发出的占有欲。这本书的底色其实是灰色的,自然的绚烂永远和工业时代现代人对自然的扰动绞结在一起。雷达回波里的“天使”可以更好的检测候鸟的迁徙,但是城市的灯光轻易就能让飞鸟迷途耗尽体力永远停在路上。而鸟其实已经很不挑了,今天去看林鹬的地方就是一块放干的稻田,田埂上丢着一堆农药瓶,头顶上还一直有直升飞机盘旋,但是它就能成了5只小小的林鹬在迁徙路上的落脚点。
-
桑07-264/5 断断续续花了近十天才读完。起初看封面以为是研究雨燕的自然科普,其实更像私人呓语。与强调客观记录和事实的纪录片式博物科普不同,作者以近似通灵者的身份游走于充斥着历史、文化、政治、种族和国界的人类社会和日益割裂和碎片化的自然世界之间。每篇短章相互独立,提到的各式生灵如穿梭于人类-自然俩异次元空间的信使,和日食、椋鸟鸟阵和雨燕黄昏飞行等自然奇观一并成为寄托了文化符号、政治隐喻和反观时事与人类自身处境的镜面,譬如天鹅与英国君主制和其连带的旧日传统,环志的白鹳和全球技术监控等。诗化的言语和极度发散的思绪同时承载了作者大量细微的私人回忆和身体感受。对习惯阅读客观叙述和框架性理论的我而言,读起来易走神,只因私人世界如迷宫般更易让人迷失。有些迷幻的阅读体验。译文如短歌般优美和有韵律。
-
醋栗10-28我确信找到了我在这世界的音叉。如果你也爱这本书,那我们就是素未谋面的好朋友;如果你不爱,那也没关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大家都是在不停的相遇和分别的过程里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人,祝你未来一切都好,没品味的家伙(不是)怎么会有一本书从序到正文到致谢(像论文致谢哈哈)到译后记(愿意留邮箱就很棒)都这么真诚啊!把自然观察和现实思考结合得太好了,语言有种质朴天然的美,真的非常好看!
-
赫恩曼尼02-22在繁复奇绝的自然界面前,人类的考量常不经意流露出傲慢与偏见。麦克唐纳以博物家的眼、诗人的笔触,展开迷人而坦诚的书写。这不是一本仅仅记录动物与人类美好相遇、和谐共处的书,而是巧妙解剖开人的私欲、痛楚、爱恨,那些岁月遗留在我们身上的东西,试图触摸和感知辽阔世界最真实的质地。
-
安提戈涅01-13确如作者所言是“奇物柜”般的写作,什么都涉及到一点,但我根本不是观鸟爱好者,至多是动物科普读物的热心读者,所以很难说是这本书的理想受众。麦克唐纳对于动物的态度也和我习惯的“去人类中心主义”的风格大相径庭,她更偏爱从动物谈回到人的文化道德或者社会问题,毕竟她相信“观看自然世界不可能不掺入我们自身的一些东西,有时候甚至让我感到她是“人性的、太人性的”,比如愤恨于人们对于被车撞死之鹿的视频的麻木,或者救助动物是为了让她“自我感觉良好”,真担心她写着写着又要“流下泪来”,太sentimental了……我更习惯于康拉德•洛伦茨(麦克唐纳在本书的最后也提到过洛伦茨)对于动物观测与研究的态度:回到动物本身,去人类中心主义,思考人类从动物身上模仿和习得的;同时克制情感,无需处处动情,毕竟怪尴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