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忆往
读书评论:
-
皮奥霍08-31“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
格律诗01-16不仅是真知灼见,而且程先生是真敢说(碍于面子不少大学与人名皆由某某二字代替了)。全书精华在第二部分“书绅杂录”,以闲谈对话形式道尽学术研究之方法与各家之高低,发言简练精辟,值得反复回读。读完本书第二章方能体会序言中“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之评价的深味。
-
牛贝贝06-02程先生所谈治学之道并不局限于古代文学一家,各学科皆适用。老一辈学人的胸襟令人感佩!
-
猪小屁11-18一本教给我们怎么做学生、做老师的书。
-
雲中君02-12应该对所有致力于文史哲研究的学生推荐。
-
何人哉08-13粗翻一过。程先生论治学之法,颇有价值,宜待暇日详加概括、体会。茲举数端:1.考据与批评密切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批评建立在考虑基础上。文献学和文艺学的结合。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不同方法加以解决。3.无论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研究,其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思维活动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由感动而理解,由理解而判断,是研究文学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注意形象思维也要注意逻辑思维。4.研究一个问题,必须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定位,得出结论。
-
嗨呆客要出门玩01-10有了一定读书求学和工作经历再读三十年前的谈话和回忆 更有感触 人生不易 也是有家学与大运啊 沈氏很是可惜 有时候不确定程对先室和继妻的感觉
-
陆钓雪de飘飘02-16莫砺锋《程千帆古代文学研究述评》:程先生治学,强调要有“通识”。他主张研究文学史应着眼于通史,而不宜自我封闭于某一阶段。他认为研究古代文学应注意各种文体及其关系,而不宜局限于某一种样式。他还认为古代文学批评和古代文学这两类研究之间不应存在鸿沟,优秀的学者应该两者兼通。推而广之,他还主张文史哲相通,文学与艺术相通,古代与现代相通,东方与西方相通……程先生对古代文学的审美观照,就是从整体着眼的系统性把握。当代学术界似乎有两种倾向,其一是专攻具体的个案研究而缺乏宏通的全局观念,其二是专事宏观的论述而忽视具体的个案研究。程先生的研究可称兼具两者之长而避其短,因为他常常在全局通识的指导下从事个案研究,这个特点最显著地体现在他的一些专题论文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
Février02-19第三部分书绅杂录最好看,朋友评议略显枯燥,“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翻译成W.C.威廉斯的话就是“no ideas but in things”吧
-
非02-25这么晚才看这本书真是遗憾!学者风骨,历历可见;谆谆教诲,如在心间。第一部分回忆录与第三部分方法论看得尤其仔细了一些,千帆诗学神髓,凭此足以尽收。
-
愚公11-17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劳生智略,是程千帆的晚年回忆录,第二部分是音旨偶闻,是程先生对于师友的回忆文章,第三部分是书绅杂录,是他的弟子记录的老师语录,最后一部分是友朋评议,多是同事朋友学生撰写的书评和回忆。在这部书中,最值得一读的当然是回忆录和治学杂语两部分,这两部分可以说是金针度人。可以与《闲堂书简》共同参读。
-
好烦的小海君11-30首先,不管是程先生口述还是记录者的语言,书中对许多事情的描写叙述都非常平静,甚至于看起来有点怪怪的。但细察期间,许多不平和愤懑就会溢出字里行间。毕竟程先生一生的遭遇确实很难平静述说。其次,书中很仔细地梳理了一遍程先生自渊深的家学到接受诸多名师的教诲,再到其自身坚韧不拔地努力,最后在暮年时候抓住机会把未曾开的襟抱都实现了。“做学问要顽强,做人也要顽强,当然是要讲道理的顽强。”显然能讲道理的时候,就不用顽强了。最后,我想说匡亚明的眼界确实可以。
-
摸鱼居士05-07感佩不已。读书治学臻至此境,方可说是“充实而有光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