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读书评论:
-
快哉风12-10青山沉睡,大江不流。
-
歼轰-704-161.着重讲述了战前中日在朝鲜的角力;2.将甲午战争放进国际时局中分析思考;3.突出战时两国决策的过程及缘由,弱化对战争本身的描述。
-
柒11-09十二分的敬意给对华对日都满怀爱意的作者陈舜臣。十二分的嫌恶给时代漩涡里各怀鬼蜮的清日朝三国。
-
Link06-07看到李鸿章说好感谢日本唤醒了沉睡的中国,顿时觉得很感慨。。。最后,五星要送给真正的男人丁汝昌。
-
kofon10-04沉重,归根结底弱国无外交
-
境外势力11-22第一章说吴长庆不爱读书,到第二章又说他是儒将,他真的记得自己前面写了什么吗……
-
叫乌鸦的人10-30有很多有趣的历史细节,可笑可叹可悲,不过还是有些啰嗦了,开战前的朝鲜风云固然重要但挤占篇幅过大,而且整本书行文有些清淡无味,总体可堪一读吧。另外本想吐槽甲午海战怎么就那么点篇幅,可仔细想想一面倒的屠杀,北洋炮弹只有三枚,能写的详细到哪里去,也算是另一个荒诞的细节了。
-
暖湿炁体源流03-15陈舜臣以创作推理小说发迹 号称历史小说与推理小说有相通处 而本书在诠释东学党 天地会 刘永福 金玉均等人和事时 多次 多章节赘述 这是推理小说的风格吗 这是电视台制作电视剧前情提要的方式 不是写小说 编教材的方式 不懂陈舜臣为何这么写作
-
永延散人11-03一般最关注和熟知的海战只有两页内容 从朝鲜内斗着手穿针引线 确实像原名一样 那刻历史波澜恰似大江不动 之后则是滚滚波涛~颇多插叙倒叙 使时间线看着有点乱 另外日式的人物描写心理描写有时候会觉得奇怪
-
3PDay12-01重点不是描述甲午战争本身,而是导致战争的背景。由于朝鲜内乱,日本的插手,以清朝对朝鲜的宗主权作为引子,最终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致使李鸿章签订历史上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袁世凯在前半部几乎作为了主角,一个没有获取任何功名的“平民”(当然有父亲和叔父这些靠山),凭借自己的能力爬到二品,周旋于朝鲜,日本和列强之间;后半部则讲述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
西西弗斯12-2620211220-20211226:陈舜臣的历史小说,从朝鲜“壬申之乱”写起至直“马关条约”签订,其中绝大部分篇幅来叙述的是“甲午战争”的缘由,中日朝三方的纠葛。战事起源于朝鲜却对于清政府而言是改变国运的一场战争,可以说最后一块遮羞布随着北洋水师的覆没而被日本无情的撕下。陈舜臣的历史小说风格与之前读司马辽太郎的有些类似,都是最为历史鸟瞰者对整个事件脉络清晰的娓娓道来,大有说书人的风范。
-
逆风的蔷薇cere03-29重点在朝鲜,也算一个角度吧
-
告别悲伤05-24李长声的翻译,很适合这部书
-
办公室主任06-07“恭亲王看了一眼李鸿章的脖颈,据说这个部位的皮肤最反映人的年龄。李鸿章确实是老了。”讲真,李鸿章七十几岁了不看脖子年龄也很明显的好伐?二次元的叙述方式,原来作者是华裔日本人。大国博弈,朝鲜只是一颗棋。
-
绿咸12-01陈舜臣这本著作最让人尊敬之处是不把历史割裂为封闭的片段,而是以小小的朝鲜为触点,展示了19世纪中国日本朝鲜的生存与发展实况。纵有纵的条理,横有横的视野。
-
双宝饭08-02很好奇陈舜臣写本书的心境,是日本人的自豪多一些,还是中国人的愤恨多一些,或者只有历史家的置身事外。今天在威海刘公岛看炮台,百年前北洋的舰船在港内被击沉、被俘虏,甲午战争是国耻,但也用最激烈的方式唤醒了一些国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5420
-
ZZMZ06-26陈舜臣的特殊身份并没有影响到他写这部小说时的立场,平静的叙述口吻几乎没有偏向任何一方。青年袁世凯作为主角,串联起甲午战争的前前后后。在这个漩涡中,棋子朝鲜努力挣扎试图谋求独立;清政府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在李鸿章等人的周旋下勉力维持着最后一丝尊严;蠢蠢欲动的日本也不得不顾及世界局势,行动小心翼翼。《甲午战争》中夹杂了大量的虚构情节,自然无法被当做正经资料对待,但也并非空中楼阁。这本书是陈舜臣写给大众的小说,是写给自己一个人的推理。
-
宁静致美08-17从朝鲜的壬午之乱讲到甲午海战后的马关条约。作为历史小说,战争寥寥几段篇幅,却把中日双方在朝鲜的政治博弈梳理的事无巨细。对袁世凯等人物的刻画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用作者自己虚构的语言和内心活动虽然丰富了人格塑造。但修辞手法使然却也让人物独白都有些絮絮叨叨的日本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