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社会

读书评论:
  • zxvvjjolbmgg
    01-24
    写作上更多是一份报告。但对“梦想骚扰”“搜索型关系”“共异体”“父母扭蛋机”等概念的重/命名或讨论,以及关于新海诚、Pretender、寺庙热等现象的解读都很有趣
  • 叭叭松口气
    01-14
    口罩三年之后的“去人格化”与“去生活化”与第四消费时代的“再人格化”与“再生活化”迎面相撞。第五消费时代是否会在AI+XR的变革之下全面虚拟化/去人格化?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如何在失去beta的转轨之年重建价值体系?如何在代际流动停滞的年份重新理解二线故乡与一线繁荣之间的平衡?如何在个体工作伦理即将瓦解的未来重新将自己悬挂在集体的意义之网?——在自己的二十五岁与团块次代的际遇迎面相撞。
  • Aubrey
    01-12
    原本预测第四消费时代延伸到2035年:重视链接、重视人(东西从谁那里买到的)、通过消费寻求更深入的人与人的关系、简约倾向、本土化形象(全球化生活方式同质化);但是新馆疫情让第五消费时代在2021年开始:想要铺张浪费、不重视人与人连接、更重视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没有很多受疫情冲击的家庭)帮助人:消解孤独、适应孤独。
  • 半颗牛油果
    03-23
    某种程度上,消费不是简单的买东西,暗含“我想成为怎么样的自己”的链接。只是大多数时候自己并不清楚,广告和营销在此刻便杀出来制造“需求”。
  • KoCo
    02-18
    算是第四消费时代的补充和修正。看来作者也不好意思说2004年是第三消费时代的终点了,改成了1997年。而且第四消费时代很多趋势也有被打破的趋势。疫情的发生也改变了一些事情。但是很多修正显得立足点不足,也许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有新的总结
  • 可可把木子
    02-18
    治愈经济最近以及未来真的值得畅想。线下文创店,各种peace&love的毛绒玩具越来越多元且出圈。
  • 村上研究员
    03-09
    人类购买的不是物质而是服务
  • kokomi
    06-13
    这本书的题目有误导的嫌疑,最有用的部分是最后共享社区的内容。
  • 时间之葬
    06-13
    第一章对日本近代消费史的梳理和分析挺好,后面更多是调查统计图表的分析,更深入的内容有限,不过倒是希望国内能有类似的社会学统计调查,细致且及时,能够反映当下的社会面貌
  • blueshadow
    05-25
    第五消费时代的说法有点言过其实,重点探讨的还是“再生活化”,也就是更身体化的 “魔法消失”的世俗生活。元宇宙和虚拟,不足为惧,人还是要饿,要排泄,要真实情感。人很孤独,但晃晃悠悠,又凑到了一起,荒漠看起来寂寞,却又有另外的希望。
  • 把噗
    05-19
    当下的中国,还没在第四消费时代站稳脚跟,马上又要卷入第五消费时代了。
  • 姜小白
    08-12
    恋爱本身应该是打造双方的一体感和共同性的行为,而现代社会的恋爱已经变成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短期的、选择性的接触。每个人的身份、关系、性格、价值观都在向个性化发展,同时又彼此必须尊重对方的身份、关系、性格、价值观。在这样的时代里,社会学家吉登斯说的“纯粹的关系”将最大程度地减少,而孤独感将不断增加。也可以说这一代人从一开始就预见了自己会在某个时刻变得孤独。关于元宇宙的观察很有趣,结合自己过去10年里的经历,有把对social connection的需求用网络生活来实现的阶段;又有后面刻意断舍离网络交友认真去经营身边的关系,两个阶段的经验对比,再加上积极心理学的建议,还蛮启发人的。这本书是出自社会学视野,观察为主不提供建议的写作思路。
  • 冬惊
    06-18
    挺好读的,最近的一个恐惧就是孤独终老怎么办,希望中国也能有这种共享公寓、共同养老的设计
  • mumudancing
    05-26
    关于年轻人的性生活一章解答了不少疑问。以及,“能够接纳悲伤”的商业很有启发。
  • 铲铲
    05-27
    说是孤独社会,其实解读了很多消费数据,非常翔实。有趣的是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的变迁有其相似之处,但是又不尽然。很想看未来有一天回来总结的时候是否有巨大分野。
  • bookbug
    06-19
    本书更像是《第四消费时代》的延申与扩展,而且就算没读过前作,也丝毫不影响阅读和思考,因为作者一开始就用一整章进行了回溯。尽管作者通过对疫情前后的社会学层面各种分析为第四消费时代的终结画了线,并预言了即将到来的以虚拟消费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消费时代,我还是认为当下仍处于以实用主义共享经济和简约消费为核心的第四消费时代,而且还将持续很长时间。这倒不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原本存在的发展和代际差距,而是虚拟消费本质上未脱离实用主义,只是需求的空间或渠道发生了转移而已。所以,就和本书一样,第五更像是第四的某种延续:慢速的,小规模的,软性的,社交的,可持续的,其实这些特征我现在每天都在经历着,特别是离开职场之后,各种饮食类的DIY和一人食做得不亦乐乎,已经说明一切了。
  • 游佐中
    05-26
    对消费时代的分类和进入的时间有待讨论,日本此类书籍的意义是找到一些共同的规律来推测中国的未来。疫情之后,从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社交媒体趋势来看,人们的欲望下降了,这被中国媒体称为“消费降级”,这种现象非常类似于书中提到的消费时不再重视身份的区分(奢侈品和昂贵的品牌没有市场,找到各种替代品和阿里巴巴工厂店),作者定义这个变化是消费的进步,中国的“消费降级”太充满贬义了。
  • sssss
    06-06
    感觉作者在向年轻人摇旗呐喊:远离互联网走进现实生活啊。年轻人: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