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利剑

读书评论:
  • 马大象
    03-16
    【藏书阁打卡】巴以问题国人真正去关注和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还是以一种很务实的“谁跟我们好我们就向着谁”的逻辑,去评价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因此这本塔奇曼的书在国内的影响力比较弱,另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的故事性也不强,因为要从两千多年开始写起,一直写到《贝尔福宣言》,作者主要做的就是梳理历史文献和材料,来佐证她的观点,把英国为什么自古以来就对以色列有着特殊的感情,而这些观念又是如何在现代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的,对巴以问题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个历史的角度去看待英国。
  • 优游卒岁
    09-15
    与其说写的是英国与巴勒斯坦的关系,不如说写的是一部犹太人离散与复国的历史,只不过在犹太复国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则非英国莫属。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之后,整个中东包括巴勒斯坦均属无主之地,其后的过程就如塔奇曼所言,皆属秃鹫分食腐尸而已。犹太复国于此,倒也是属历史的必然。后来所谓的自古以来或者被占领土,均属睁眼说瞎话。只不过塔奇曼在此书中,还是惯有的文学性写史的方式,带有强烈的作者偏见,不是我所能接受的。
  • Amo Wu
    06-21
    1917年,英國外交大臣亞瑟·貝爾福,給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的副主席羅斯柴爾德爵士寫了一封信,宣稱英國政府支持猶太人到巴勒斯坦建國,這就是著名的《貝爾福宣言》。《貝爾福宣言》在法理上並不完備,因為英國當時並沒有實際統治巴勒斯坦,所以他們是把別國的利益,擅自許諾給了猶太人,相當於拿別人的東西送人情。這也埋下了中東問題的隱患。而關於這些,身為猶太人的塔奇曼在本書中極少提到,所以,要更透徹地理解中東歷史,還需要參照更多其他視角的書。
  • 二赫
    05-19
    侧重说英国对巴以局势的“贡献”。没想到英国人竟然有这样的“精神犹太人”情结,都以为自己是基督教欧洲的境外孤儿。现实来说,英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一是自己惯有的“分治”策略,拉拢少数统治多数,同时把以色列像一根刺一样扎进中东,拱卫苏伊士运河。再看美国,对英国完全可以说是继承,“圣经”方面,是亚伯拉罕三教中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亲和,“利剑”方面,则和英国一样,希望遥控中东局势。另外,犹太人也确实通过利益集团的运作在影响美国的外交,几乎所有犹太鹰派,比如卡普兰,都默认对以色列的支持属于某种典型的“美国介入”。老实说,以色列不像阿富汗,确实发挥了它对地缘的杠杆作用,只是跳得太厉害,在美国准备战略收缩的此时间,也可能会变成一颗反扎回来的刺。
  • 路边待沽白菜
    06-15
    圣经与利剑是宗教动机与帝国政治,连接起了英国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故事。『当我死后打开我的胸膛,你们会发现巴勒斯坦在我的心里』;出走的使徒,古老的故事,译介的箴言,带来基督教和圣杯的人;『耶路撒冷,我们站在了你的大门内』,在朝圣与战争之间,等待着『白马与弥赛亚从耶路撒冷的城门中走来』。
  • Cong
    05-08
    英国人和犹太人两千多年的种种交集。
  • 段段
    05-09
    有基督教历史基础的没难度,3个晚上过完,另有笔记,部分摘录
  • 妖刀
    09-15
    她的书基本都不太好读。需要大量的历史知识点…可能自己的储备不够丰富,感觉一般般。
  • 海德格尔
    02-05
    犹太复国的来龙去脉,不得不说英国的贵族是虔诚的。
  • 西峰秀色
    07-19
    源于宗教和对精神世界的执着,终于现实地缘政治的考虑,不论怎样,不了解基督教世界,就不要妄下结论,接下来,我想看《耶路撒冷三千年》,有一起的吗?
  • 沉璧
    10-12
    题材不错,但都是同一位作者,与《八月炮火》相比,本书显得零碎没有章法。英国之于犹太人复国运动是功是过?本书企图给出一些历史答案,但显然难以作述,这其实是作者的暧昧,若隐若现的殖民心态很难根除,以致于全书似乎在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巴勒斯坦自古以来就与英帝国血浓于水,英国人天生肩负反哺上帝应许之地的天职,但这只是其的自居傲慢一厢情愿。
  • 1997xhp
    05-16
    此书在作者的作品中略显枯燥。
  • 心若无涯
    05-08
    塔奇曼通过梳理英国人和犹太人两千多年来的交往史,发现了两条线索:一条是文化层面的,犹太人的文化和宗教,同化了英国人的精神世界,从而使英国人愿意帮助他们;另一条是政治层面的,英国人支持犹太人建国的做法,符合英国人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不易察觉的文化动机,和地缘政治层面的动机,对应的就是书名里的“圣经”与“利剑”。这两种动力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帮助以色列成功建国的那股“看不见的力量”。
  • 不舍昼夜
    05-23
    60多年前的通俗史,今天依然有价值。副标题也可以叫《伦敦与耶路撒冷》,仿照雅典与耶路撒冷的例子。重头是19世纪,结束于1918年,篇幅占全书一半。“青铜时代”,其实不足10页,也只有通俗史才敢起这样的副标题。这是作者第一本书,一边带仨孩子,一边写书。作者阅读量很大,但转引较多,这也是通俗史使然。读后能增长很多英国史和世界史知识,对贝尔福宣言了解会更为透彻。目前尚未发现新近出版的类似主题、类似规模的书。翻译读起来挺流畅,比较扎眼的错误是把Judea译成朱迪亚。原文注释全部保留,很赞。
  • nothing传叔
    09-29
    这本书的说法不那么令人信服,可谓英国版的“自古以来”。。。简介说她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主张把历史看作可读的故事,自称“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家”——这么说来,世界史故事会的滥觞算是从她这里的开始的咯???#蜜汁围笑#
  • Sakura、
    05-05
    【无背景知识不推荐】从恺撒时代到亚利马太的约瑟,从十字军东征和源源不断的朝圣者,再到拿破仑与近百年后的克里米亚战争;迪雷斯里的民族自豪感、爱德华七世的巴勒斯坦基金、赛克斯和T.E.劳伦斯、《贝尔福宣言》与巴勒斯坦托管,今天的以色列该把英国当成功人还是罪人?巴巴拉塔奇曼回答了这些问题:这无一不体现作者的学识和文笔。一战中东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去年就标记想读的书今天读完有相见恨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