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元史论
读书评论:
-
宁静致美11-03《宋辽金元史论》并非编年史,也不是纪传体,而是李涵教授研究宋辽金元这段历史的专业学术论文。文章目的明确,史料考据扎实,文笔简洁凝练,能够体现出老一辈学者专于研究精于治学的风范。
-
一路看来04-19为了解王安石变法,读了曾布根究市易违法案的纷争看新党内部的矛盾与问题,王公变法革故鼎新,为政之要,首在人才,而人才之要重在同心同德,吕对权力的痴迷,曾对是非的执着,变法派的新党并非是铁板一块啊,更为重要的是变法初期仍然是国与民在利上的此消彼长,而没有达到新兴阶级形成利益阶层去巩固和拓展变法成果,只是期待神宗对变法至始如初一以贯之的支持,人亡政息啊!再有刘后与寇准那章,政治斗争啊,除了是你死我活,还看谁活的更久了!其他太多专著的内容就没看了,老一辈的学者令人敬佩!
-
审视与反思01-29此书为李涵先生的论文、会议与讲稿合集。李涵先生在辽金元史与宋史研究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辽金元史侧重于辽金元诸王朝的制度由草创到成熟,由二元到一元的过程。而宋史则侧重于君权与相权的演变与矛盾,从宰相僚佐的演变总结出宋代宰相权力的发展,从君主独裁的加强提炼宋初因循守旧的黄老之风。李涵先生的论文虽然大都写于上世纪六十、七十与八十年代,但是却并无当时论文的缺点,如道德说教过重、阶级史观太浓。李涵先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运用依据客观史实,进行灵活运用,从不做过分牵强的解读。可惜李涵先生时运不济,导致成果产出不多。
-
阿元聊历史12-17首篇《蒙古前期的断事官、必阇赤、中书省和燕京行省》,反映了作者对这一时期政.治制度与民族关系的关心,而其视角的切入,则超越了传统的“少数民族汉化”理论,将视角着重于“一个国家的诞生”。作者所更为关心的,是蒙古从部落联合转向早期分权的封建国家,再从早期封建制国家转为集权的成熟封建君主国的过程。
-
MrGaoFang12-10范仲淹 岳飞 五星推荐
-
黄哈梨12-27史料考据/整理认真,但很多结论都是比较基础性的,一些现在已经成为了常识,读起来稍微不够意思。没有读田余庆《拓跋史探》那种对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的感觉。
-
char12-22作者对官僚制度比较感兴趣,一些史论集合,写法其实很像《秦汉魏晋史探微》。
-
云吐月12-24清晰凝练,研究主题主要是政治制度、人物事件和民族关系,都是以小见大的个案研究。
-
五月阿隆01-18本书收录的是李涵对宋辽金元的制度史、内部民族关系相关的论文。作为老一辈学者,能清楚看出她的史料能力和考证能力,以及唯物史观、阶级史观和道德史观留下的痕迹。在辽金元史发展的初始阶段,《金元之际汉地七万户》《蒙古断事官、必阇赤……》数篇无疑具有开创性地位,北方民族入主中原需要克服的文化制度差异及其实践是李涵论文思路的核心和关注点。较于当时历史学界普遍注重十六国北魏不同,李涵注重的是已经有入主中原经验(北魏,辽)后的金元二朝如何维持一种自身独立与汉法之间的平衡,利用有限传统史料进行钩沉。关于奚在辽金时历史两篇构成了金元民族转换的重要个案,契丹、奚的共生书写很可能启发了田余庆名篇《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需对读。辽金元史研究受限材料和语言文字一直发展缓慢,李涵之后,张帆、刘浦江的时代即将到来
-
五花王01-16真宗中风一节颇有意味。
-
月亮是我扯圆的02-18竟然翻完了,大概理解我师父拒绝看少数民族史是因为人名官职实在难记吧
-
,12-16刚出来就买了 很棒的一本书
-
芥子书屋12-17我们对于中国历史不能只关注汉族,还应关注各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和汉族史一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作者李涵教授是八十年代初第一批活跃的专家学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一点从本书中就可以看出来。如今,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论文和专著不再束之高阁,“庋藏焉”,而走到普通读者面前,让大众也有机会能够学习并领悟这些学者的思想和风范,实在是一件幸事。
-
煎茶11-30专业论文,普通读者可以绕道,不过如果细读,李涵先生关于活生生的人在历史进程中互动,进而影响到制度创设变更的思路毫不过时,诠释了真正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
伲凹12-14读老一辈人的史学论作,还是很明显能感受到其中与现在很多文章的不同,扎实,鲜活,实打实的呈现着人们在思想、制度和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有多大,他们的经历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有多大差异,以及他们在同一个世界中挣扎的方式。真的,关于研究,意义对每个人,或在历史上的所有时期都是不一样的。
-
里堂老人小跟班11-28没有一点花里胡哨,真扎实。
-
读史拼命三郎12-02老辈学者的论文集,很难得出版,文章不仅具有严谨的历史考据水平,而且以小见大、充满问题意识去研究具体问题,有创见,文笔也简净不支蔓。论文的次序似乎是按照发表的时间先后排列的,如果能按照主题相近归一类排列,也行更方便读者阅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