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并天下

读书评论:
  • Jargvci
    03-17
    集中看了两篇〈并天下:秦君统一功业的历史定位与政治表述〉〈秦君名号变更与“皇帝”的出现〉。
  • 避秦者言
    06-08
    涉及到的都算是重要问题,不能不读。但读起来又觉得很难受……
  • 鳳閣舍人
    05-22
    三星半。大多是概念史研究,审美易疲劳
  • 凌風追譯
    10-17
    从统治政策(农战政策)、政治口号(并天下、政治名号(皇帝)、政治信物(兵符、帝玺)四个方面论述秦统一后的政治体制,第三章亮点蛮多,探讨名号与相关政治秩序的联结,特别是将“帝”与“天子-郡县”秩序剥离,从战国后期诸侯称王、“天子-郡县/诸侯”秩序来思考“皇帝”含义。学术梳理做的蛮好,不过行文太晦涩了,颇有乃师子老风范。
  • 墨氅随风翩
    10-25
    四分之一的篇幅解释各种名词,四分之一的篇幅解读近年来的新考古发现,作者倒是尝试脱离传统意义的认为秦国主观上沿着集权一条路走到黑的结论,以构建出秦汉以来对于“并天下”的螺旋状界定。恰好我也不久前读过《商君书》,非常能理解作者的新观点,商鞅变法的本意、商君书的原意和后世的演变、解读有着不小的差异,但正如作者总结所言,国家机器这玩意,一旦沿着一条路启动,这个惯性就不是人为能掌控的了,管你出发点是啥,最后客观上你也大概率一条路走到黑,再来一次人头滚滚的大变革倒能构成必要条件,却也不是充分条件。但作者这个排版我读着是真累,也只是引用新发现,解释名词和提出观点,这本书有很大的深挖潜力,期待作者未来能够出修订版更清晰地展现自己的观点。
  • 正字员外置
    11-25
    【本书探讨秦统一历史进程中君主权力的巩固与发展,以“初并天下”政治现实的确立为线索,聚焦“集权君主制”下与秦君关系密切的统治政策、政治口号、政治名号、政治信物,进而从这四个层面展开分析。其中,政策探讨商鞅“农战”政策推行及与“君一官一民”政治结构的互动;口号探讨秦君臣“并天下”政治表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名号探讨秦自战国献公、孝公以降君主称谓的使用变化与“皇帝”名号的出现;信物主要围绕兵符、帝玺与玺书,梳理制度源流,揭示政治文化意涵,进而思考君主在军事、政治活动中的角色及地位。】
  • 汝默
    11-01
    作者尝试从农战策略、天下观念、皇帝名号和印玺信物四个角度对秦代政治史做出较为通贯的解释,问题意识主要是从博士论文延伸而来。以往研究秦史最大的问题就是认为农战、法家、专制、集权都是一条路走到黑,其间很难讲出变化,作者尝试发掘农战策略的波动、周人观念的影响和皇帝名号的选择过程,非常给人启发。不过,秦始皇和秦二世是否跟汉武帝一样有过前后政策转向?皇帝名号是否真是相对于皇帝诸侯模式?套用分析模型得出的结论总给人不是那么真实的感觉。
  • 隐清
    03-16
    秦汉史难做,把历史学做成名词解释学了
  • 冢虎
    03-06
    选题传统但写得不落俗套,作者年富力强,格局广大而落笔细腻,前途无量。美中不足的就是在辨析惠文君称“君”的原因时,论述较为迂阔,引经据典长篇大论之后结论给的并不是明确而有力。
  • BJMYAO
    10-16
    旁引曲证,分析有力,形散而神不散,是分析秦君主集权的好书。对深入理解秦君主集权制度的形成、内涵、名号都有极大的帮助,且参考文献对于想进一步研究的读者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 永夜
    10-28
    有些部分突出有些部分薄弱,总体里说,如果要读一个(史料和二手文献)的汇编,在这方面这本书有非常卓越的努力和提点作用;但这本书在致力于做到这一点时,失去了自己勾勒框架和刻画论点的功绩。
  • 03-19
    又读了一遍,启发太大了,孙老师的眼光之独到,分析之通透,应该打九分以上。对博论启发极大。
  • 人造天堂
    06-25
    期待作者的新作,巩固新帝国的措施,整合新地,巡狩的政治功能,为何改民为黔首,等等。